快點來登入喔~!!
《錢隆傳》第五十七章 石道
六月二十六日清晨,城門一開,一匹快馬就從大梁城的南門沖了出去。

那騎士在城外繞了幾圈,確定身後無人之後,向西南方向的江邊飛馳而去。

大半個時辰之後,那騎士來到江邊一個小山坳,那裏有一間孤零零的破屋,劉武等人正坐在門口的空地曬太陽。

看見騎士飛奔而來,劉武等人紛紛站了起來,手搭涼棚看了看:「是小崔!」

老崔見兒子一大早騎馬過來,著實有些心疼,連忙走了過去,拉住了馬的韁繩:「這麼早就過來,是得了什麼重要消息嗎?」

小崔下了馬,沒顧得上說話,只是氣喘籲籲的點點頭。

劉武端了碗水過來,小崔一口喝完,就拉著劉武走到一邊低聲耳語起來。

眾人都識趣的四散走開,眼睛卻還是忍不住好奇的看著劉武和小崔。

劉武聽了片刻,便招手讓老崔過來:「老崔,前兩日我們給老蕭給造的意外,還真奏效了,小蕭把老蕭府裡的人換了不少,我們的人才有機會進去。現在傳出這麼一個消息,說那個如萍可能是前朝宇文氏的家奴。」

老崔有點吃驚,轉頭看著小崔。小崔點點頭:「消息可靠,有人看見她小腿上的綠枝紅葉了。」

「綠枝紅葉也分幾種,」老崔沉思了一會,「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宇文氏的家奴都不比尋常的宮女宦者,不僅要識文斷字,更要學兵器拳腳,衣食用度隻比主人稍微差點而已。」

「你確定這個消息可靠?這麼多年了,誰還認得宇字花?」老崔忍不住又問小崔。

小崔有些不滿:「李四嫂的為人,爹你還不清楚,據她說,老蕭府裡有個宇文氏旁系的家奴,腿上也紋著宇字花,就是她認出了如萍腿上的紋身。」

老崔一拍腦門:「對了,那個姓麻的女人。她居然沒被換掉?」

劉武道:「如果如萍當真是宇文氏的家奴,這事就好解釋了。」

老崔點點頭:「這倒是,說起這宇文氏的家奴,當初聖上誅滅宇文氏的時候,大部分家奴都力戰而死,還有一些自殺殉主,最後剩下的,都是些十幾歲的孩子,最後還是皇后力排眾議,沒有斬草除根,全都發賣到西邊了。」

「當時西邊不是在和魏國打仗嗎?去了那裏不是和送死無異?」小崔問道。

「那些門閥可不好對付,皇后能給他們留一條生路就算不錯了,」劉武嘆口氣,「皇后為了這件事,還把宇文氏旁系的家奴全都脫了奴籍,發誓後族從此再不豢養家奴,那些門閥才鬆了口。」

三個人一時無語,過了會,劉武道:「這事放在前周,咱們內情司抓到這個把柄,不過就是找個文吏寫篇奏章的事。現如今不好辦啊,說起來是個事,真要追究起來,也不是什麼大事。」

「這樣吧,」劉武頓了頓,「小崔你先回去,叫你的人不要輕舉妄動,沒有重要消息就不要聯絡了。對了,讓她小心點,這事既然開始傳了,難保茹萍不殺人滅口。」

小崔點點頭,向劉武和父親分別行了一禮,騎上馬走了。

等小崔的身影漸漸遠去,劉武又對老崔說道:「當初那些孩子是賣到新野一帶吧?」

老崔點點頭:「是的,我去查查?」

「得去查查,」劉武從懷中掏出一疊銀票,「過會我去城裏找主上,你辛苦一趟,去西邊走走。」

他拿出一張,想了想,又拿出一張:「現在身上帶的也不多,這二百兩你省著點花,衙門口該打點就打點,你自己也別省,但是別賭錢,少喝酒。能查就查,查不到什麼就早點回來。」

老崔接過銀票:「武哥,我辦事,你放心。」

看著老崔從屋後牽了一匹馬,揚長而去,劉武又給留下的人吩咐幾句,自己也騎著馬進城了。

自從釋教東來,天師道在中原的勢力是一天不如一天。

雖然天師道許諾只要誠心修鍊,便可以得道成仙,但是先不說各種符文道法複雜難學,花費甚多,就憑當世沒人見過真仙這一條,就足以讓很多人打退堂鼓。

但是佛家那一套卻不一樣,當和尚是很難,但是簡單的法門也有,念佛布施都可以。最關鍵的是,釋教修的是來世,講究眾生平等,度己度人,為的是讓眾生解脫,不追求什麼神通。

這就讓很多無欲無求的老百姓趨之若鶩。人心大多懶惰,貪圖安逸,冒險改變今生對大部分人來說,都很難做到,但是念念佛號就可以讓來世多一些福報,何樂而不為呢?

就算和尚都是騙人的,念念佛號又不用花錢,橫豎吃不了虧。

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如此,對於那些士族子弟來說,又是另一回事了。釋教的法門教義繁雜,經書的文字又華麗玄奧,滿嘴的那些苦集滅道啊,生老病死啊,貪癡嗔啊,可比那些世人耳熟能詳的天師道教義要高尚的多。

在晉國,士族子弟十有八九都學佛,而在大隋,天師道也只能感謝蒼天,當今天子是天師道的信徒。饒是如此,大梁城裏也興建了不少的佛寺,不但是平民百姓,就連門閥士族也常去布施。

楊文玉也去佛寺聽和尚講經,不過這是楊固之要求的。在皇帝看來,釋教比天師道更受百姓歡迎,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只有了解它,才能更好的利用它。所以,三位皇子都在毗盧寺拜了玄真法師為師。

與此同時,皇帝還送了三兄弟一人一座道觀。皇帝的原話是:「釋教的教義的確精妙,但我天師道的教義卻是化繁為簡,玄之又玄,學到真正微妙處,小到為人處世,經商為賈,大到治國安邦,運籌帷幄,都可以應付自如。所以,你們佛是要學的,但是更要與天師道互相印證,取長補短。」

楊文玉的道觀叫玄鶴觀,位於城西,靠近江邊,觀後有一座玄鶴樓,恰好高過城牆,可以看到江景。此時玄鶴樓的頂層,劉武正倚靠著喝茶,看著城牆外滔滔不絕的江水,心中不禁感嘆自己的機緣,要不是投靠了這位主子,怎麼會有今天站在高處俯看江景的機會。

又過了一刻鐘的樣子,樓梯處傳來響聲,劉武趕緊放下茶杯,又仔細聽了聽腳步聲,便伏在了地上。

楊文玉帶著金霖走上來一瞧,不禁啞然失笑:「起來吧,武哥就不怕是道童上來送茶?」

劉武笑了:「公子的腳步聲已經熟記在心,肯定不會認錯。」

「哦?」楊文玉坐了下來,「這本事我改天得討教討教,今天這麼著急找我過來,是得了什麼要緊消息嗎?」

「是!」劉武躊躇了一下,「也不是!」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