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華夏真相集》第八集 江東猛虎
荊州南郡,江陵城外,荊南軍大營。

孫堅聞說武陵太守遣使求見,未知其意,遂令請入。

使者隨門軍入帳,謙恭再拜:小人丁饋,奉太守曹寅大人旨派,向孫將軍致意,並獻犒軍糧草千車,餉銀五千兩,不成敬意,伏乞笑納。

孫堅愈加不解,急離座還禮:某與曹太守素昧平生,如此厚賜,何以克當?

丁饋:將軍大名,天下誰人不知?曹大人早欲誠心結納,隻恨無由拜識。今聞將軍北伐討賊,特奉菲儀,不足表恭敬之忱。又恐將軍初至,輕信他人讒言,產生誤會,故來解釋。

孫堅:尊使此番高論,某卻不懂。輕信何人讒言,又有何誤會?

丁饋不答,呈上一封密書:將軍請看此書,便知端地。

孫堅接過,放置案上打開,見是一張朝廷檄文,內中曆數荊州刺史王睿不臣罪狀,詔命武陵太守曹寅派兵討伐,藉機將其處死,雲雲。

再看檄文末尾,上蓋朝廷有司關防大印,更有朝廷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親筆簽署。

鏡頭閃回,補敘朝廷檄文由來。

孫堅起兵北上之時,早被哨探偵知,報予武陵太守曹寅。

曹寅聞報,急召臣僚計議:某料孫堅起兵北伐,必要借道荊州。荊州刺史王睿與我素來不睦,則必假其之手來攻武陵,以借刀殺人。彼若來時,我將如何拒敵?

諸臣聽罷,面面相覷,皆現驚慌之色。從事葉明越班而出,進言道:那孫堅號稱江東猛虎,哪個能敵?但彼既能為王睿所用,如何不能為使君所用哉?

曹寅聞之大喜,急忙問道:計將安出?

葉明:那孫堅雖然力敵萬人,但魯莽寡謀,乃是一勇之夫,極易為人所用。使君不如先下手為強,也來個借刀殺人。如此如此,有何不可?

說罷湊上前去,附耳低言。曹寅大喜從之,於是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之名,偽造下一張檄文,再命丁饋齎持餉銀糧草,往孫堅營中犒軍。

閃回結束,荊南軍大營。孫堅觀罷檄文,愈加茫然不解,因問丁饋:此檄既是朝廷發給曹寅,此時卻送予某看,不知究竟何意?

丁饋見問,再拜稟告:荊州刺史王睿與我家曹太守有隙,早有吞併武陵之志。此時見將軍借道荊州,有求於他,故於將軍面前離間,欲借將軍之手殺我太守。曹太守月前得此朝廷檄文,只因荊州城高兵銳,不敢輕動,因此遷延至今。將軍若為王睿所用,便是與朝廷為敵,悔之何及。將軍不信,可差人請王睿前來,下官願與王睿當面對質。

孫堅不知,丁饋之所以如此說法,是早知王睿心中有鬼,必不敢出城,故此膽壯。因此反而以為其說有理,遂再遣部下復入荊州下書,請王睿到帳商議攻取武陵之策。

王睿心中狐疑,果不出城,隻回書道:待見了曹寅首級,自然請孫將軍到城中相見。

孫堅覽書,臉色大變。丁饋察言觀色,因笑道:將軍,小人淺見若何?

孫堅擲書於案,怒道:王睿如此輕覷於我,實在可惱至極!

於是收下曹寅所贈糧草軍餉,善言打發丁饋:你且還報曹使君,聽我消息便了。

丁饋心中暗喜,拜辭而去。孫堅與程普等人商議,思得一計,命令諸將率軍在後,自己隻帶中軍驍騎三百人,直至荊州城下,躲在門旗之後,命令家將孫良叫城。

王睿聞報,親自登樓觀望,向下問道:來者何處兵馬?

孫良回答:我乃長沙太守孫將軍前部孫良是也。自長沙遠路奔波至此,今又奉命南返,替你家王刺史去攻武陵!因軍中衣甲短缺,攻城器械不備,此來特請賞些軍資。

王睿信以為真,順口答道:理應如此。我堂堂荊州刺史,豈吝些許軍資輜重?

又見對方只有三百軍馬,更加不以為意,當下傳令:放進城來,打開庫藏,讓孫良帶兵自己進去,看有何輜重可資用度,上報庫吏,儘管領取。

荊州守城軍士得令,遂將城門打開。

三百軍士一齊湧入,門旗下閃出長沙太守孫堅。

王睿才下城樓,驀然看見孫堅,驚問:士兵們自來請求賞賜,孫文台怎麼在此?

孫堅回道:奉案行使者溫毅大人檄文,特來取你首級。

王睿又問:我犯有何罪?

孫堅答道:你自己所做之事,尚來問我?

王睿急回頭欲喚隨從,見身周儘是長沙之兵,走投無路,長嘆一聲,當即拔劍自盡。

孫堅逼殺王睿,將城中庫藏盡皆充為軍用,又得荊州降兵四五萬人。遂引軍到達南陽,修下公文,令孫良進城,呈遞給南陽太守張谘,請其供應軍糧。

張谘得書,遂聚手下文武問計。

主薄陳平說道:孫堅不過鄰郡太守,與大人平級,無權調發我郡糧餉。

張谘深以為然,打發孫良出城,對孫堅不加理睬。

孫堅聽了孫良回報,先是大怒,轉而笑道:南陽主薄說的不錯,是我失了禮數。

遂命孫良備辦牛酒大禮,再次隨己進城,拜訪南陽太守。張谘聞說是孫堅親來,隻攜重禮,未帶兵馬,隻得迎入衙中,以禮相見。

孫堅也不提調發糧餉之事,隻與張谘寒暄一番,客套數語,留下牛酒,便即告辭而歸。

回營路上,孫良苦思不解,忍不住問道:主公今日之舉,是為何意?

孫堅:你是不知,此乃調虎離山之計也。

孫良:怎樣一個調虎離山?

孫堅:不須多問。明日那張谘必然親至我營,你隻如此如此,照計而行可也。

再說張谘,見孫堅身為長沙太守,與自己是平級朝廷命官,既然如此屈身相就,登門拜見,次日也隻好依照禮節,親至城外孫堅營帳,前來答謝。

孫堅親迎入帳,依禮相見,設宴款待。席間隻與張谘套論交情,絕口不提公事。

酒至酣熱之際,孫良忽然闖進大帳,質問張谘:末將前有文書傳給太守,軍用錢糧至今尚未備足送來,卻是何故?

張谘見話頭不好,心知中計,想要借故離席,但見帳外佈滿士兵,已經無路可走。

孫良遂稟孫堅:南陽太守羈停義兵行程,使國賊不得及時討伐,請按軍法從事。

張谘大叫:孫文台!你我同為一郡之守,南陽亦不屬長沙節製,你無權殺我!

孫堅將手一揮,不發一言。孫良得到主將暗號,拔劍上前,將張谘就座間揪起,提出帳外,斬下首級,懸掛轅門。

南陽郡府官員聞說太守被殺,遂盡出府庫錢糧,以供孫堅之兵,不敢稍作違拗。

孫堅得了荊州兵馬及南陽資助,此時已有三萬餘人,兵精糧足,聲勢大振,與初自長沙起兵之時大是不同。於是率軍到達魯陽,來與袁術相見。

鏡頭轉換,南陽郡魯陽縣城。

守城將官聞說長沙太守派人叫城,急命小校飛奔衙署,報與主公袁術。

袁術聞報大喜,向部下諸將說道:我得孫文台之助,勝過我兄本初河北諸路兵馬多矣。速速排擺儀仗,隨我出城迎接。

城門開處,孫堅見袁術親出迎接,甚為感動,甩鐙離鞍,下馬大步上前,與袁術相見。二人攜手並肩入城,至衙署重新見禮,分賓主落座,諸將分列兩側。

寒暄已畢,袁術向孫堅說及太傅太司徒被難之事,落淚不止。孫堅大罵董卓,目眥盡裂道:某今奉將軍召喚,前來為太傅及司徒報仇,願為帳前先鋒,披堅執銳,在所不辭!

袁術悲喜交加,命令設宴相待,表奏孫堅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不待獻帝回復,立時鑄刻璽印交付孫堅,令其即日就任。

孫堅得印大喜,就在魯陽休整部隊,厲兵秣馬,準備進軍討伐董卓。然而轉眼屯兵數月,卻始終不得盟主袁紹動靜,轉眼已到冬天,天寒地凍。

江淮之兵不耐北方酷寒,見數月並不動兵,困頓於此,諸將便多有報怨思鄉者。

孫堅見到此狀,不待袁紹之命,便令進軍討伐董卓,西進洛陽。三軍奉命整裝,群情振奮鬥志高昂,頓時忘了天寒,亦息思鄉之念。

朝廷探馬得知魯陽孫堅發兵,急報洛陽。

董卓聞報大怒:命東郡太守胡軫,引兵南伐魯陽,休使江淮軍馬靠近京都!

胡軫得了太師將令,引軍殺奔魯陽而來。

探馬報入魯陽,孫堅大怒:我未曾出兵,你倒來伐我,豈非是自尋死路。今三軍鬥志激昂,只差被服輜重,糧草軍餉。未知關東聯盟,是何人負責供應糧餉

長史公仇稱出班施禮答道:依十八路諸侯盟主袁紹號令,總督糧官是為冀州刺史韓馥。

孫堅:便勞長史來日一行,帶兵前去鄴城,請韓馥發付軍糧,以備大軍征進用度。

公仇稱:喏,屬下願往。

孫堅大喜,來日率領部下將佐,於魯陽城東門外集合官屬設帳置酒,給公仇稱送行。

正在帳中飲酒談笑,忽聽得遠處連珠信炮響亮,又覺到腳下馬蹄聲震動天地。正驚訝之間,營外小軍來報:現有東郡太守胡軫,先遣騎兵約有數千之眾殺來,離此十裡之遙。

帳中諸將聞說停杯不飲,相顧失色。

孫堅示意諸將穩坐,一邊傳令部隊整頓陣容,不得妄動,自己則於帳中飲酒,談笑自若。

剛剛佈置完畢,胡軫騎兵前哨已沖近營門。因見孫堅軍伍肅然,又遠觀中軍帳中有人呼盧暢飲,不由滿腹狐疑。惟恐城內及四周布有埋伏,當即止住軍馬,立在遠處仔細觀察。

相持半晌,胡軫親領中軍奔至,問前哨因何不進。

哨騎答道:孫堅知我精騎來到,卻穩坐帳中聚飲,我等不明其意,故此不敢妄進。

胡軫向淮軍帳中看去,心中大疑,遂不敢妄動,但身後大軍漸漸聚集。

孫堅聞說敵人軍馬越來越多,這才慢慢起身離席,引導部屬將士,有條不紊進入城內。

胡軫見孫堅兵馬整齊軍伍不亂,紀律嚴明鬥志旺盛,遂不敢攻城,撤兵離去。

孫堅站立城頭,見敵兵遠去,對部將大笑說道:敵兵猝至,某所以不立即起身者,恐我城外之兵自相踐踏,敵騎乘勢衝殺,則諸君不得入此城耳。

眾將這才恍然大悟,一齊拜服。

魯陽城外孫堅不戰而退敵兵,遂聲威遠震諸侯,天下皆知。袁術聞說孫堅談笑之間立此大功,犯了妒嫉之病,心中卻不喜歡,便無共同西進之意。

畫外音:孫堅雖用空營之計退了胡軫之兵,但見袁術沒有興兵之意,即率本部軍馬逶迤向西進發。袁術心中有些不過意,直待拖過新年,方統率大軍出離魯陽,自後緩緩趕來。

字幕:初平二年二月,孫堅屯兵梁東,欲待籌集糧秣充足,向西攻打洛陽。

這日睡到中夜,忽聞城外人喊馬嘶,聲如雷震。孫堅被喊殺聲驚醒,急問何事。

孫良入報:梁東城池已被西涼兵圍困,城牆東南崩塌一角,將被敵人攻破!

孫堅急披掛上馬,出得府門,身邊只有孫良及四員健將衛護。

哪四員將?乃是右北平人程普字德謀,使鐵脊蛇矛;零陵人黃蓋字公覆,使鐵鞭;遼西令支人韓當字義公,使一口大刀;吳郡富春人祖茂字大榮,使雙刀。

孫堅身披爛銀鎧,頭裹赤幘,橫端古錠刀,騎乘花鬃馬,率五騎突圍逃出東門,直奔軍營,呼喚本部人馬。諸將大亂而起,人不及甲,馬不及鞍。

忽聽身後大喊:裹赤幘者必是孫堅,不要走了孫文台!

回身看時,見對面為首一員紫面大將,跨踢雪烏騅,提丈二點鋼槍,馬上點首叫道:對面裹赤幘之將,可是江東孫文台?

孫堅答道:既知我名,不必再問。你是何人,敢偷襲我營寨?

紫面大將回答:我乃董太師麾下,中郎將領滎陽太守,徐榮是也。爾今軍營已被包圍,城池亦破,走投無路,何不下馬投降?太師一向愛惜英雄,且敬你勇猛,定能饒恕犯上之罪,重重加封。若要頑抗,身首兩分!

孫堅怒道:西涼諸將,不知有你徐榮。無名小輩,安敢欺我!

徐榮冷笑:如今知道,卻也不晚。稍頃死在徐某槍下,亦可做個明白鬼也。

孫堅大怒,待要親自上前交戰,身側早有一騎突出,沖向徐榮,正是孫良。

那徐榮見孫良來的兇猛,也不在意,輕輕一撥馬頭,隻一槍,扎透孫良肚腹,死屍跌於馬下。孫堅背後程普、黃蓋見狀大驚,一齊突出,縱馬雙戰徐榮。

徐榮毫無懼怯,將手中大槍高舉,背後鼓聲如雷,西涼兵如潮水般圍裹過來。

孫堅驚慌,和韓當、祖茂翻身衝出,身後只有十幾個騎兵,余兵都陷於陣中。

程普與黃蓋雙戰徐榮不下,不敢戀戰,虛晃一招,隨後逃出陣去。

祖茂從馬上回身,見徐榮兵追得甚急,直盯著孫堅頭頂的赤幘緊緊不放,遂高呼道:敵人甚眾,專為主公而來。主公將赤幘換與末將,逃出重圍,召集舊部與我報仇。

孫堅本欲不從,祖茂奮勇衝來,口中呼喝,雙目盡赤。孫堅無奈,隻好脫下頭上赤幘,換了祖茂銀盔,二人分路而逃。追兵遠遠望見赤幘,遂撇了孫堅,隻追祖茂一人。

祖茂被追得狼狽不堪,忽見前面閃出一片樹林,林中墳墓前有燒焦之柱。於是靈機一動,跳下馬來,把戰馬驅走,又將赤幘蒙在燒柱上,自己則伏在草叢中不動。

徐榮率眾追至,遠遠見到赤幘,叫道:孫堅在此,給我放箭!

眾軍領命,萬箭齊發,將那火柱射得如同刺蝟一般,卻是挺立不倒。

徐榮起疑,走到火柱近前,這才發現上當,於是令人去摘赤幘,自己撥馬欲走。

祖茂眼見機會難得,遂自草叢中縱身而起,用盡全力,揮刀砍向徐榮。

徐榮不及防備,鋼刀已臨頭頂,眼見命不能保,隻好閉目等死。

祖茂只顧舉刀劈下,卻被荊條扯住衣襟,一刀落空。

徐榮吃這一驚不小,暗道:天可憐見!

急忙回手,就是一劍。可憐祖茂首級斬落,命喪當場。徐榮拾了祖茂首級,知道走了孫堅,隻得拿了赤幘,收兵回營。

孫堅從小道逃出重圍,見天色大亮,程普、黃蓋、韓當諸將陸續尋來,重聚一處。孫堅遭此大敗幾乎喪生,且又折損大將祖茂,面對眾將,揮淚不止。

程普等再三安慰,孫堅於是收淚,,向著舊營方向遙祭痛哭一場,一路收集散兵,復得敗軍兩萬有餘。即率殘部北進佔據太谷,準備伺機再戰,以雪恥辱。

徐榮大獲全勝,派人報捷入京。董卓聽說孫堅進佔太谷,於是派人傳令:命東郡太守胡軫為大都護,呂布為騎督,帶領五千人馬,前往圍擊孫堅,不得違誤。

鏡頭轉換,胡軫領命,率軍征進。

胡軫乃是西涼宿將,其性最是急躁,又久隨董卓,向來自負。因不屑呂布為人,這次一起行兵,於途中就無好言相對,經常對其冷嘲熱諷。

呂布深為忌恨,手下並州舊部對胡軫也都個個切齒。

胡軫又嫌呂布所領並州軍紀律散慢,於出兵時當眾揚言:此次出征,眾軍當聽我一人號命,若有不從,我當斬一青綬高級將領,以正軍紀,爾等三軍務需在意。

所謂青綬將領,軍中只有呂布一人而已,不是明指著他,卻是哪個?

呂布聞之大怒。並州諸將知其所指,個個心中憤恨,頗以當初隨呂布投降董卓為恥。

胡軫率部行到廣城,距太谷數十裡,天色已晚,士馬勞累不堪。遂令駐軍紮營,秣馬厲兵養精蓄銳,於天明時分攻城。

呂布想壞其大事,便與諸將商議妥當,一起進帳,向胡軫諫道:將軍欲成大功,只在今夜一戰,何必紮營?我等已遣人探明,太谷城中敵兵剛剛敗於徐榮,已成驚弓之鳥。孫堅聞大人領兵前來,已經望風而逃,隻余空城。大人應乘勢派兵追趕,戰機稍縱即逝。

胡軫見諸將都如此說,信以為真,遂率軍連夜向太谷城進發。

初更時分,胡軫兵至太谷城下,卻見城中守備十分嚴密,旌旗嚴整。欲待趁夜偷襲,又值軍隊饑渴困頓,士氣低落,眼見不能成功。見城外一片平野,沒有塹壕工事防禦,又回軍不得,隻得於城下安營下寨,欲僥倖等待天明開戰。

不料將士們剛剛解甲宿營,呂布又令人傳布謠言,說孫堅率城中將士乘夜來襲。

眾軍於黑夜中不明真假,自相驚恐擾亂奔逃,丟棄盔甲鞍馬,十分狼狽。

孫堅早知敵軍兵臨城下,不敢怠慢,正在城上加意防備,忽見敵營無故大亂。雖然不明其意,但心想機不可失,遂率軍開門,乘勢出城追擊。

這一下證實了呂布所傳謠言,西涼兵更是大亂,四散奔跑,自相踐踏。胡軫出離大帳,欲待尋找呂布及並州兵時,卻皆不知去向。大軍潰敗,一時止喝不住。

胡軫隻得上馬,帶數百親隨突圍,令部下都尉華雄斷後,攔阻孫堅兵馬。

字幕:華雄乃世之名將,於西涼軍中武藝僅次於李肅,遠在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諸將之上。故此董卓封以都尉之職,令其為胡軫副將,專為抵敵江東猛虎孫堅。

華雄領了胡軫將令,即率本部軍迴轉馬頭,攔在營前當道路口,單等孫堅前來。

孫堅欲報前番兵敗及大將祖茂殞命之仇,一馬當先飛出關來,直奔胡軫中軍大營殺至。將近營門,忽見一員猛將立馬挺刀,領一支軍攔住去路。

華雄立馬火影之中,高聲喝道:來將止步!某乃董太師麾下,胡太守帳前都尉華雄是也。你是何人,敢來衝撞我官軍大營?

孫堅欲尋胡軫報仇,哪有功夫與他答話?當下聽而不聞,縱馬驅馳,其快如風,如離弦之箭,已到華雄馬前,揮刀落下。

華雄剛剛張口相問,未待手中大刀舉起,人頭已經落地。那人頭在地下轉了兩轉,口唇方閉。程普、韓當飛馬才到,見狀不由大駭。

孫堅並不理會華雄,催軍大進,將西涼軍直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渠。當日大殺一陣,追之不及,收軍回城。次日打掃戰場,方知昨夜所斬之人竟是名將華雄。

太谷一戰,孫堅大獲全勝,刀斬華雄,江東猛虎名聲大起,威望更著。遂令歇兵三日,一面使人去袁術處報捷,並請調撥糧草。

袁術駐兵濮陽以西,當時接到孫堅戰報,心中猶疑未決。

時有帳下從事袁懷,看出主公袁術心事,遂乘機挑撥道:孫堅號稱江東猛虎,素為董卓所忌。其倘若佔據洛陽,乘機發展勢力,後將難以製約。如果任其羽翼豐滿,豈不是除卻一狼,又增一虎?

袁術聽了,果然妒能之念大起,遂遣回來使,不給孫堅營中運送軍糧。

孫堅軍中無糧,焦慮萬分,連夜乘馬直奔濮陽,與袁術相見,問其不發軍糧之故。

袁術無理,一語皆無。孫堅拔劍出鞘,在地上指畫不停,口中怒道:我世居吳郡,與西涼董卓並無仇恨,所以如此獻身不顧,上為國家討賊,下為將軍報家門私仇也。將軍卻聽信小人撥弄,斷我糧草,卻是為何?

袁術心中懷愧,無言以對,心中不能自安。

孫堅續道:現在大功即將告成,然而軍糧卻供應不上。此與吳起灑淚西河、樂毅功敗垂成齊國,又有何異!請將軍明察深思,早做決斷!

袁術當時冷汗滿腮,半天答道:文台休惱,非是我不講義氣。這都是小人從中挑撥,欲壞我二人交情。

遂將袁懷喚進帳中,喝道:都是你妒賢嫉能,險些壞我大事!

遂親自拔劍斬之,置酒陪罪不迭,並令即刻給孫將軍調撥軍糧,怠慢者斬。孫堅見糧草都已裝車待發,這才勉強消氣,遂即酒罷辭別袁術,竟回大營。

鏡頭轉換,京師洛陽。

董卓接到敗訊,心中大慌,急召諸將計議:關東軍屢敗於我,皆是烏合之眾,不足懼也。然孫堅勇不可當,又斬了我上將華雄,如其奈何?

李儒:臣隻聞其名,未識其人。聞說此人並非一勇之夫,亦頗能用兵,不知是否?

董卓:你不識他,我卻深知其能。當年孤與周慎到金城去征討邊章、韓遂,張溫為帥,卻命周慎率孫堅伐邊章,而令我討先零叛羌。孤明知此事不會成功,但又無法阻止,隻好領命,卻讓別部司馬劉靖分兵四千駐紮安定,營造聲勢以為呼應。故當叛羌欲斷我歸路時,被我一觸即潰,蓋怕我安定反斷其後!孫堅當時亦曾向周慎獻計,願率兵一萬先到金城,而讓周慎引兵二萬駐紮在後,以為接應。周慎若依孫堅此計,一戰平定涼州無疑。可惜周慎小兒未用其計,正如張溫不用我謀,終至大敗。孫堅有此見解,其才可知。

李儒未及答言,長史劉艾插口道:太師何必長他人志氣?孫堅雖然恃勇,但不免敗於韓榮,實無可懼。今呂布已回洛陽,丞相養之既久,不如使其出戰孫堅,必能勝之。

董卓:你不知其中緣故,並非孫堅不如徐榮。孫堅當時率領烏合之眾,遠來疲蔽;徐榮熟悉地形,且是夜襲,因此僥倖成功。且戰有利鈍,不可完全以成敗論之。呂布雖勇,卻是見利忘義之徒,每到關鍵之時反噬其主,豈能與孫堅相提並論!孫文台乃江東猛虎,又仗義毫俠,忠義無雙,我甚愛其忠勇,當以重利招降為上。

劉艾見話不投機,便見風使舵,轉了話風:太師之言是也,若是得了孫堅,又勝過華雄、呂布多矣。遲則生變,宜速遣心腹前往招降為上。

董卓大喜,遂搜羅府庫珍寶珠玉等物,派部將李傕攜之,前往孫堅營中勸和。

李傕奉令,直至太谷來見孫堅道:太師向來敬慕將軍,願結為婚姻之好,以愛女許配將軍長子。且請將軍開列子弟名單,太師必奏請天子,使皆任刺史郡守,絕不食言。

孫堅冷笑不止,義正辭嚴道:董卓大逆不道,盪覆王室,如今若不誅其三族,示眾天下,某且死不瞑目,更無和親之理。我不殺你,回去告訴董卓,隻待洗頸就戮!

李傕抱頭鼠竄,回到洛陽,將孫堅之言回報丞相。

董卓聞報大怒,遂親自引兵出京,大舉東征,來與孫堅交戰。

非止一日,到至南陽郡境,兩軍相交,展開激戰。那董卓所領官軍雖眾,未料西園尉諸將皆不用命,只有三千西涼兵肯於向前,怎抵得住孫堅兩萬大軍?數日交鋒,董卓三戰皆敗,三千西涼兵亦遭重創,漸漸力不能支。

董卓隻得揮軍還歸洛陽,安排呂布等將嚴守汜水關隘。

滿朝文武大臣見董卓敗歸,無不竊喜,便有人悄悄寄書袁紹,願為內應,約定共同討賊。袁紹、袁述、曹操等聞孫堅得勝,遂紛紛移軍西進,氣勢甚猛。

董卓聞報關東盟軍聲勢浩大,隻得留下呂布在洛陽東面抵敵,自己轉守澠池。

大軍臨行之際,一面令李儒鴆殺廢少帝劉辯,以絕後患;一面拜劉表為荊州刺史,接管原刺史王睿之職,收復荊襄之地,以阻孫堅歸途,勿使其再回江東。

字幕:劉表,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人。西漢魯恭王劉余之後。

劉表奉令出朝,拜別太師董卓,前往荊州就任,按下不提。

鏡頭轉換,永安宮中。李儒奉了董卓之命,率領二百名禁軍直奔永安宮,來殺少帝。

少帝劉辯自被廢為弘農王之後,與何太后、唐妃困於永安宮中,出入皆不得自由。而且宮內所供應衣服飲食漸漸少缺,滿朝舊臣勛貴,並無一個敢於上門。

劉辯心知師父史子眇必有相救之策,倒也忍耐得住,每日潛心研習師叔祖水鏡先生所授天下地理圖志及八陣圖,安靜打發日月。

何太后卻是每日淚不曾乾,怨天恨地,大罵兄長何進無謀,引來董卓,落此下場。

虧有劉辯妃子名喚唐瑛,乃會稽太守唐瑁之女,十四歲應召入宮待選為妃,貞良賢淑天生至孝,侍奉何太后如同親母,毫無怨尤。

這一日,少帝劉辯偶見雙燕飛於庭中,觸動心懷,遂吟詩道:嫩草綠凝煙,裊裊雙飛燕。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何人仗忠義,泄我心中怨!

方才吟罷,唐妃已淚落如雨。

只聽門外衣甲兵器相撞之聲,李儒已率軍登樓入廳,冷笑道:弘農王即被廢黜,不思己過,尚有興緻吟詩?

少帝及唐妃見是李儒,俱都臉色更變。太后端起舊日架子,問道:李儒,你來此作甚!

李儒不答,命從者端過鴆酒三杯,奉於太后、少帝及唐妃面前,說道:如今春日融和,董太師命臣與弘農王獻上壽酒,可祛邪毒。就請當面飲下吧,臣還要立等回去復命!

少帝尚未回言,何太后早知底細,怒斥道:你們這些欺君之賊,也不懼天報?既說是壽酒,你可先飲給我看。

李儒惱羞成怒,又呼左右拿過短刀、白練:壽酒不飲,可領此二物!

唐妃跪地,涕泣哀告:中郎大人,可讓妾身代殿下飲酒,願存其母子性命罷。

李儒叱道:你是何人,自己尚不可免,還指望代替他人而死?

乃親自上前接過酒盞,先遞與何太后,冷笑道:可憐漢室四百年江山,都毀於你兄妹之手。何進死猶未遠,你可先飲此酒,與他陰間相見,也好商量,怎生回奏桓靈二帝罷。

太后聞言,氣得倒噎,一邊大罵董卓不得好報,卻也跟著李儒大罵何進無謀,引來董卓及西涼兵進京,致使舉家遭此惡報。當下連哭帶鬧,拒不飲酒。

李儒卻拿這潑婦無法可施,也不敢當眾強迫動手,壞了朝廷禮法,就回身催逼少帝。

劉辯早知今日之事難免,此時側身回首,見胡車兒和臧霸皆作宦官裝扮,緊隨身後,離自己不足三步,便知計策可行,遂道:你且將壽酒放在案上,容我與太后作別。

言談之間,自有一股威嚴氣勢。

李儒心中一凜,又怕節外生枝,遂將鴆酒放入盤中,退後五步,施禮道:早晚也是如此,偏有這諸多張致。弘農王便請速決,太師立等微臣回話。

少帝大慟,起身離座,向太后拜了三拜,繼而揮袖,起舞作歌:天地易兮日月翻,棄萬乘兮退守藩。為臣逼兮命不久,大勢去兮空淚潸!

唐妃自幼飽讀詩書,遂亦作歌相和:皇天將崩兮後土頹,身為帝姬兮命不隨。生死異路兮從此畢,奈何煢速兮心中悲!

歌罷,與少帝相抱而哭。少帝假裝腳下踉蹌,將燭台碰倒,室內頓時一片漆黑。

李儒怒道:這是怎麼說?

急命宮女,引火燃燭。少帝身邊幾名宮女只是隨聲應諾,卻挪不動步子,亂作一亂。

李儒著急,口中叱道:相國立等回報,汝等如此俄延,尚望有誰前來相救麽?

話未落音,身後禁軍有人晃著火折,扶起燭台,點燃燭火。

卻不知胡車兒趁此間隙,展開輕功上前,瞬間以鬼谷門假死之葯,換了案上毒酒。

何太后不知兒子妙計,眼見活命無望,遂豁出一死,指著李儒破口大罵:董賊逼我母子,皇天不佑!你等助惡走狗,其後也必當滅族!

少帝大急,想要阻止母親,何太后哪肯止歇?便似瘋魔一般,上前要去撕擄李儒。

李儒不耐其煩,雙手扯住太后,直攛下樓,當時折斷脖頸而死。

變生俄頃,胡車兒和臧霸眼見太后被殺,已救之不及。

李儒怒氣不息,回身再命武士:速請弘農王與王妃飲酒,太師尚等回報。

少帝斥退武士,與唐妃各端一杯毒酒喝了,瞬間雙眼上翻,倒在地上不動。

李儒上前探驗,見口鼻無息,脈博亦停,即刻領兵而去。

如此大事,宮人豈敢不報?當即有人跑到內宮,請黃門進奏獻帝。

獻帝聞聽弘農王與唐妃俱死,不由觸動傷情,大哭了一場。知道此事必是董卓所為,無法可想,也隻得忍氣吞聲,詔命厚葬罷了。

大鴻臚進奏:因少帝在位不足一年,又是被廢而死,依製不得葬入祖陵。

獻帝:既是如此,詔命葬於已故中常侍趙忠墓穴之中,謚曰懷王。

李儒即鴆殺了少帝及帝妃,又摔死何太后,遂連夜出城,到澠池還報董卓。

董卓聽說少帝已亡,心下方安。又見關東諸侯盟軍並無西進動靜,更仗著有呂布阻住,遂愈加肆無忌憚,隨意往返於洛陽和澠池之間,在朝堂上公開欺侮獻帝。

鏡頭轉換,按下朝廷,復說諸侯。

關東諸侯分別屯紮汜水關之東,皆懼呂布武勇,因此不敢冒然上前。

曹操眼見諸侯鬥志漸消,而且每日靡費糧草,於是來見盟主袁紹,商議進兵。

袁紹說道:我有大將顏良、文醜,天下無敵,可惜未隨我前來。今遍觀諸將,並無徐榮、呂布對手,需待一位堪與孫堅並肩之猛將前來,再商議進軍,可保全勝。

曹操便問:未知明公所說這員猛將,卻是哪個?

袁紹答道:北平太守公孫瓚,人稱白馬將軍,武藝絕倫。須得他與孫文台聯手,方能抵敵徐榮、呂布。因其距離遙遠,故此至今沒來。

曹操:我道是誰,原來是他。某在河北平滅黃巾之時,曾與其並肩作戰,待我去催。

於是回到自己帳中,急寫一封書信,遣心腹之人前去催促。

信使領命東返,剛入冀州境內,正遇著一支人馬浩蕩而來,打著白馬將軍旗號。信使大喜,遂上前報號,說奉曹孟德之命,請見公孫將軍,並於馬前跪呈曹操親筆書信。

公孫瓚自兩月前得了袁紹檄文,本懷猶豫觀望之心,耽擱了許久,聞聽關東聯軍節節獲勝,這才統領精兵一萬五千,離了幽州南下,並在冀州與曹操所派信使相遇。

於是就在馬上看了曹操私書,見說孫堅屢敗董卓,諸侯已齊聚洛陽東酸棗城外,不由大喜,遂重賞來使,命其先行回報,自隨後兼程向西進發。

行至平原縣界首,公孫瓚於馬上看到界碑,不由心中一動,暗道:如今諸侯共討董卓,正是建功立業之時,我怎地卻將此人忘卻?(本集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