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華夏真相集》第三十三集 霍氏之亂
漢家宮闕,燭光忽暗忽明。

皇后許平君順利分娩,生下一位公主,但產後身體虛弱至極。

太醫見此,商議用藥。通過會診,開出補養藥方。

淳於衍暗取附子,置於太醫共開藥劑之中,送呈皇后飲服。

皇后服藥未久,忽覺頭暈腦脹,遂命內侍詢問太醫,葯中可有甚麼不利之物,太醫皆答無有。皇后大疑,愈加氣促,很快咽氣身死。

內侍及眾太醫見此,亂作一團。淳於衍趁亂,將藥罐中渣滓換過。

皇后崩殂之事,迅速報至朝堂。

宣帝聞說又驚又悲,遂問太醫:皇后因何駕崩?

眾太醫:皇后實因難產血崩而亡,乃屬天意,非人力可為。

宣帝不信,令人審核眾醫所開藥方,並無差誤;又令複查藥渣,亦無甚不妥之處。由是隻得作罷,命將眾太醫釋放,為皇后辦理大喪。

淳於衍由此得以出宮,立即趨向霍顯回報,訴說皇后已死,自己不辱使命。

霍顯聞報大喜,口頭表示慰勞,但當時未敢重謝,恐惹人眼目,泄漏天機。

其後未久,有知曉內情之人向皇帝控告,說皇后之死乃屬諸太醫護理失職。

宣帝聞言疑心大起,命將所有太醫皆都逮捕入獄,嚴加刑訊,非要問出實情不可。霍顯聞之恐懼至甚,便將內裡實情告訴丈夫。霍光聞言,驚怒交迸。

霍光:你這惡毒婦人,怎敢行此大逆之事!

霍顯:事情已到此地步,休再埋怨。你女兒能否立為皇后,在此一舉,便冒此風險,又有何妨?為今之計,隻恐重刑之下節外生枝,大將軍休讓法吏拷問淳於衍,以保我全家!

霍光不勝驚愕,默然不應。其後思索再三,為保家族免禍,乃奏明宣帝,簽署對太醫免予刑訊之令。宣帝見大將軍過問此事,更起疑心,但廢帝劉賀前車之鑒未遠,隻好隱忍。

許平君死後未久,霍顯就送女兒霍成君入宮,先封婕妤,次年三月便被冊封為皇后。

霍成君成為皇后,侍從、車馬、服飾等日益盛大,對官屬賞賜常數以千萬計,與許平君作風大為懸殊。更因大將軍之故,就此專寵於后宮。

又過一年,宣帝下詔,冊立許皇后之子劉奭為太子。

霍顯聞訊非常惱怒,甚至吐血,於是暗中指使女兒,設計毒害太子。皇后霍成君既奉母命,於是屢召太子入內,多次賜以食物,欲行謀害。但因見保姆總是先嘗,因此無法下毒。

地節二年春三月,大將軍霍光病重,未幾去世。漢宣帝與上官太后一同到場治喪,命以天子禮儀葬於茂陵。以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為葬,死後哀榮,前無古人。

宣帝隱忍六年,此時霍光既死,終得親政。因懷疑是霍家派人毒殺許皇后,故一旦親政,便著手削減霍家權勢,又安排史、許兩家外戚親屬掌握大權,製衡霍氏。

霍顯生性愚蠢,不知靠山已倒,應當養光韜晦,反而愈加張狂。

於是為丈夫下葬之時,隨意改變霍光生前所設計墓地規製,擅自加以擴大。

先建起三個出口門闕,修築神道,北面靠近昭靈,南面越出丞墨。

又大肆裝修祠堂,輦車專用道直通到墓穴中永巷,又幽禁平民、奴婢、侍妾,令其守護墳塋。更大建住宅,製造乘輦,增加繡花坐墊、把手,塗飾黃金,又用皮裹絲絮以包車輪,侍婢用五彩絲帶拉車,在府中遊戲取樂。

霍光生時寵愛家奴總管馮子都,長得高大魁梧,玉樹臨風。此時霍顯守寡獨居,便與馮子都明鋪暗蓋,主僕通姦。

霍禹、霍山見此,也都效尤模仿,同時修繕住宅,常在平樂館跑馬追逐。

霍雲多次稱病不朝,私下外出,帶賓客在黃山苑囿中張圍打獵,委派奴僕代為上朝。

霍顯與其諸女,不分晝夜進出長信宮,毫無限度。因聞宣帝親理朝政,命禦史大夫魏相任給事中。乃召集霍禹、霍雲、霍山等人,與其密商。

霍顯:大將軍棄世,今禦史大夫任給事中,一旦有人居中挑撥,汝輩尚能自救乎?

霍雲:給事中雖落魏相之手,但天下兵權皆在我霍氏之手,其又能奈我何?

霍禹:此言是也。那魏相乃是一介文士,不足為憂!

其餘子侄聞此,俱都哄然稱是,齊都附和。霍顯見此,也就隻得罷議,眾人皆散。

此後經月,太平無事。

這一日,霍雲率其奴僕在當街橫行,迎面正遇魏相乘輿。兩家奴僕因為互不相讓,引發口角相爭。霍雲大喝一聲,正要下令大打出手;魏相喝止自家奴僕,繞路還府。

霍雲卻不肯就此罷休,驅使奴僕前往魏府,揚言要搗毀大門,打進府去。

魏相聞此,隻得忍氣吞聲,親出大門與霍雲相見,當眾屈身叩頭請罪。霍雲佔盡上風,兼又威風抖足,這才率領眾奴洋洋離去。

霍顯聞之,不喜反憂,知道必有憂患將至。

其後未幾,天子再次下詔,征拜魏相擔任丞相,並常在閑暇時召入內宮談論政事。

除此之外,天子又下特旨,準令故許皇后之兄平恩侯許嘉,與侍中金安上,都可隨時直接出入宮禁。

鏡頭閃回,敘說金安上來歷。

金安上字子侯,其父名金倫,本為匈奴王子,歸漢後任黃門郎;金日磾為其伯父。

金日磾兩個兒子都很顯貴,到孫子這一代衰落,而金倫後代則興盛起來。金安上少為侍中,惇篤有智,深受宣帝寵愛。

時有楚王劉延壽,乃是楚元王劉交六世孫,襲父劉純為楚王。宣帝即立,劉延壽不服,認為廣陵王劉胥是為漢武帝嫡子,遂暗與交結,致書廣陵王留心帝位。

其事卻被侍中金安上得知,由是出首告發。朝廷自楚王處搜得反書,鐵證如山。劉延壽便被治罪,被迫自殺,因而國除身滅。金安上立此大功,由此封侯。

楚王劉延壽自殺,廷尉審訊其黨羽,牽連到廣陵王劉胥。漢宣帝因廣陵王乃武帝親子,恐落逼迫宗親之名,便下令不要治罪劉胥,且另賜黃金五千斤,並諸多其他器物。

劉胥領旨自愧,又聞漢宣帝已立劉奭為太子,遂道:我終究不能得立為天子矣。

鏡頭閃回,敘述廣陵王劉胥來歷。

劉胥是漢武帝劉徹第四子,燕刺王劉旦同母弟,母為李姬。其身材高大,體魄壯健,喜好遊樂,力能扛鼎,並敢空手與熊、野豬等猛獸搏鬥。只因行為粗野,不遵法度,故最終沒能成為皇位繼承人。

漢昭帝即位後,加封劉胥食邑一萬三千戶;元鳳五年又加封一萬戶,賜錢二千萬、黃金二千斤,並賜寶劍兩柄、安車一輛、乘馬八匹。

劉胥見昭帝年少無子,便有覬覦帝位之心。遂請來楚地女巫李女須,命其下神詛咒。

李女須受命,便假作漢武帝附體,向廣陵王許諾,定設法使其當上天子。

劉胥信以為實,便賜給李女須重金,使其至巫山祈禱。

其後不久,漢昭帝莫名其妙離世。

劉胥以為是李女須祈禱靈驗,大加賞賜,並殺牛慶祝。

未料昭帝死後,昌邑王劉賀又被徵召入京立為皇帝。劉胥大怒,又讓巫師祈禱詛咒。昌邑王劉賀在位二十七天被廢,劉胥更信李女須通神,屢次賜給錢物。

未料昌邑王雖死,帝位仍未輪到廣陵王頭上,其後漢宣帝即位。

劉胥懊惱,不由嘆道:武帝之子尚在,何太子之孫得立耶?

於是不肯死心,又令李女須祈禱詛咒。另將女兒嫁給楚王劉延壽內弟為妻,故此屢次互相饋贈禮物,私下通謀。

劉胥之子南利侯劉寶因殺人被剝奪爵位,回到廣陵,與劉胥姬妾左修通姦。其後事發,劉寶被關進監獄,繼被誅殺。

丞相暴勝之得知此事,上奏天子,剝奪劉胥射陂草田,宣帝準奏。

劉胥愈加不滿,又讓巫師詛咒。

五鳳四年正月,劉胥詛咒事發,朝廷命有司追查,劉胥大恐,遂毒死巫師與宮人二十多人,以圖滅口。公卿請求誅殺劉胥,漢宣帝派廷尉、大鴻臚前往審訊。

劉胥伏地認罪,請求回府整理供狀,廷尉從之。

劉胥回宮,在顯陽殿設宴,與太子劉霸,女兒劉董訾、劉胡生等夜飲,命寵姬郭昭君、趙左君等鼓瑟歌舞。

太子劉霸:父王有何賞心樂事,召兒臣等夜飲慶賀?

劉胥:非為慶賀,其實是與卿等作別。

劉霸:此言何解?

劉胥:皇上待我恩重,不曾虧待。皆是為父昏憒,一味聽信巫師挑唆,倒行逆施,妄行祝咒,辜負皇上。我今必死,當棄屍於野。如幸允許安葬,爾等亦應薄葬,休再鋪張。

劉霸聞言,淚流滿面。

雞鳴罷宴,劉胥離席入內,自縊而死。郭昭君等二姬妾見此,亦都自殺。

次日凌晨,劉霸服蓑入宮,將父親自殺內情入報天子。

漢宣帝聞奏嘆息,法外加恩,赦免劉胥諸子死罪,但都免為庶人,賜劉胥謚號為厲王。廣陵由此國除,置為郡縣。

楚王及廣陵王既滅,漢宣帝外部威脅已除,隻余朝內霍氏宗族。

禦史大夫魏相擔心霍氏勢力驕奢放縱,但又自忖無力與其抗衡,於是通過平恩侯許伯向宣帝上書。漢宣帝覽疏,見其書略曰:

《春秋》譏世為卿相者,惡宋三代皆為大夫;魯季孫專權,國家處於危亂。我朝自武帝以來,王室子弟得其俸祿,國政卻由塚宰決定。今大將軍霍光死,子又為大將軍,兄子為尚書,掌握政要;兄弟及諸婿皆掌兵權,權勢熏天。霍光夫人顯及其家女眷皆在長信宮錄有名籍,可自由出入,夜入禁門,驕橫奢侈,放縱不羈,臣恐將來漸不能製。依臣等愚見,宜奪其權勢,消其陰謀,以固大漢萬世基業,也使功臣霍光聲名得以保全。

宣帝看罷奏疏,幡然醒悟:準平恩侯所奏,任魏相為給事中,以弱霍氏兵權。罷黜霍氏三侯爵位,其餘子弟都調出京城。

許伯:陛下聖明決斷!

魏相:臣謝主隆恩!

鏡頭轉換,時至地節四年,許皇后被毒殺真相開始慢慢泄露。宣帝因無證據,不好直接問罪,但下系列詔旨,削弱霍氏宗族。

傳旨官:奉天子詔令,拔魏相為丞相,並封高平侯。命百官可密封奏章上報,不必通過尚書霍山;群臣百官覲見皇帝可以獨往,亦不必由尚書奏報。

奉天子詔令,故大將軍霍光長婿度遼將軍、未央宮衛尉、平陵侯范明友,調任光祿勛;次婿中郎將、羽林監任勝,出任安定太守;收回三婿趙平騎都尉官印,罷其兵柄。

奉天子詔令,給事中、光祿大夫張朔,調任蜀郡太守;中郎將王漢調任武威太守,各令出朝。長樂宮衛尉鄧廣漢,調任少府;霍禹調任大司馬,撤銷右將軍職務。故大將軍霍光原所統領胡、越騎兵,羽林軍及兩宮衛隊,都改為許、史兩家子弟代為統領。

帝詔既下,朝野大嘩。霍禹被撤銷右將軍實權,隻被任命為大司馬,由是稱病不朝。

長史任宣聞說,入府前來探問病情。

霍禹怒道:我有何病?天子不靠我家扶持,焉能承嗣大統?今大將軍墓土未乾,就排斥霍家,任用許、史兩家,且沒收我官印!某便是死,亦不肯瞑目!

任宣勸道:將軍以為,此時猶是大將軍在日?大將軍把持國柄二十三年,生殺予奪。廷尉李種、王平、左馮翊賈勝胡,車丞相女婿少府徐仁,都因冒犯大將軍意旨,而被下獄處死。樂成乃賤民子弟,只因受大將軍寵愛,便官至九卿,爵為列侯。百官事奉馮子都、王子方等,不把丞相放在眼裏。大將軍時代今已去矣!今許、史兩家是天子骨肉姻親,得其尊貴理所當然。大司馬若因此心懷怨恨,臣謂霍氏危矣。

霍禹聽後,沉默不語。

任宣辭去,霍禹遂至大將軍府,來見霍顯、霍山、霍雲等,商議應對朝廷之策。談論半天,諸霍眼看自家權勢日益被奪,皆無良策,只是相對流涕,自相埋怨。

霍山:如今魏相執政,悉變大將軍法令,使我家在朝廷威信盡喪;更將公田授給貧民,以宣揚大將軍過失。如此時日既久,我家蓋世大功,天下人誰還記得?

霍雲:非但如此,更有甚者。天下各郡諸儒大多是窮人子弟,遠來客居京城,衣食不保,卻喜口出狂言,不避忌諱。大將軍曾對彼等忌恨如仇,今陛下卻喜同眾儒交談,命自行上書議政,盡說我家之事,揚罪抑功。

霍山:正是。前曾有人上書,說大將軍在時主弱臣強,攬權獨裁;今子孫當權,兄弟驕恣,恐危宗廟社稷,災異怪事頻現,皆因為此。因其辭痛切,被我壓下不奏。今上書者全用密封奏事,中書令自宮中出來取走,不通過尚書,奈何?

霍顯:丞相屢說我家之事,實屬可恨。其個人便是聖人,毫無罪過?

霍山:丞相廉潔正直,又被當今天子信寵,哪裏有罪?我家弟兄及諸婿大多行為不慎,以致授柄與人。我請問太后,民間盛傳霍家毒死許皇后,可是果有此事?

霍顯聞言黯然半晌,最終答道:實不瞞你等,果有此事。

霍山驚呼:似此重事,何不早說?如此說來,天子離散斥逐我家諸婿,全為此也。

霍雲、霍禹:此乃滅族大罪,如之奈何?

霍顯:又能如之奈何?若非坐以待斃,便只有鋌而走險。

鏡頭轉換,霍光三婿趙平府中。

趙平被奪兵權,無計可施,閑坐府內,唉聲嘆氣。時有門客石夏,向來通曉天文。因見趙平鬱悶,眼珠一轉,便即進言獻計。

石夏:主公,在下昨日仰觀天文,發現大事不妙。

趙平:有何不妙?

石夏:臣見熒惑守禦,是主太僕奉車都尉大凶,近日不被貶官,便被殺死。

趙平失色:若果如此,則霍山等人休矣!

鏡頭轉換,霍雲母舅李竟府中。

李竟正在府中閑坐,好友張赦來見。

張赦:霍雲家族岌岌可危,公尚能穩坐如此?

李竟:我不穩坐,尚能何為?

張赦:常言有雲,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今魏相與平恩侯當權,專與霍家為仇。公可請太夫人霍顯告訴上官太后,先殺此二人,再罷黜皇帝,霍家則必無虞。

李竟:先生良策,我當照計行之。只是先生宜當秘之,不可泄露。

張赦應諾,得意非常,告辭而出。

李竟送出門外,與張赦相互揖別,再次叮囑:適才所議,我兄切休走漏口風!

張赦哈哈大笑:何須如此多囑?只要太夫人說服太后,殺魏相與平恩侯如宰雞犬耳。

李竟臉色大變,四顧無人,這才長舒一口氣,怏怏回府。張赦笑聲不絕,揚長向東而去。未料西面拐角處有個長安男子名叫張章,將二人對話聽得一清二楚。

張章將頭探出牆角,向李府大門張了一張,立時回身,將所聞密謀向朝廷告發。

朝廷值曹聞此,不敢怠慢,急忙報入宮中。

漢宣帝獲報大怒:竟有此事?詔命廷尉處理此案,速速查明的實回報,不得違誤!

廷尉:諾,臣遵旨!

於是辭帝下殿,回到尉所,立命執金吾率兵二百,拘捕張赦、李竟到案,連夜鞠審。

石夏聞說李竟被執金吾帶走,飛走回府,報與家主趙平。

趙平大驚,自己不敢出門,再命石夏前往霍府報急,並請示應對之策。

事有湊巧,趙平入府,見諸霍都在,正在密謀。

霍山:有何急事,如此驚慌?

石夏:大事不好。李舅爺與其好友張赦,都被廷尉拿去矣!

霍山:卻因何故?

石夏:聽說是要請太后出面,命殺丞相及平恩侯,不料被天子知道,故此拿去審問。

霍山聞之恐慌:此是謀反大罪,便有太后出面,也不能免罪也。

霍雲:此事未及付諸施行,倒可抵賴。但若牽出此前毒殺許後之事,陛下即使寬厚,就怕久而查明,我將被滅族矣。

霍山:如此奈何?

霍雲:不如搶先動手!

霍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商議已定,霍顯便命諸女各自回去,告訴自己丈夫,準備起兵叛亂。

諸婿聞命大驚,各問自己妻子:萬一失利,何處避難?

廷尉衙中,李竟不待用刑,就全部供出謀反情事,供辭中涉及霍氏滿門人等。

廷尉大喜,將其供狀報入內宮。宣帝覽狀大怒,當即下詔,命承旨官往霍府宣佈。

承旨官:奉天子詔書,霍雲、霍山免官,回家待罪。霍顯諸女素日皆對太后無禮,更有面首馮子都數次犯法,天子詔命皆都誠心悔過,自供罪狀,等候有司一併責問!

霍顯叩頭服罪,接了聖旨,送走天使。掩門歸宅,愁眉緊鎖,悶悶不樂。百無聊賴之際,實在無法可想,於是便回臥室,上床晝寢。

剛剛入睡,忽然夢見自家宅中井中泛溢,水流堂下;廚房中爐灶卻又飛起,掛在樹上。正在驚疑之間,又見丈夫霍光回府,直到榻前,滿面怒色。

霍顯:夫君何來?原來未曾辭世,這就好了。

霍光:我哪裏是未曾辭世?是被你氣活轉來。只因你無法無天,胡作非為,欲將我諸子陷於滅門之地,我不得不起於地下,前來送信——朝廷即派人,來剿滅我霍家矣。

霍顯聽罷大懼,想要細問,丈夫忽又不見。轉頭尋找之時,又見府中老鼠驟然增多,與家人互相碰撞,並不閃躲;更以其尾在地上亂畫,便如道士畫符;透過窗戶向院中看時,又見有幾隻貓頭鷹飛入府宅,立在殿前樹上叫喚。正在此時,奴婢入室,欲進還退。

霍顯:何事入我內室,卻又探頭縮腦?

奴婢:回稟主母,有件事情奇怪至極,不敢不報。

霍顯:到底何事?

奴婢:就在剛才,咱家府門無故毀壞,仆倒在街上,砸壞了門衛腿腳。管家命奴婢來問家主,是重修舊戶,還是更換門庭?

霍顯未及回答,又有霍雲派僕人到府,在門外報說凶信。

僕人:啟稟主母,我家老爺尚冠裡住宅中門無故倒塌;出門看時,見有人坐在屋頂,揭其瓦片擲地,到跟前去看,卻又不見其人。

正說到此處,忽然聽得門口車馬喧嚷,一片叫喊。腳步聲響,管家來到門外。

霍顯:外面何人喧鬧?

管家:回稟主母,廷尉帶人前來,說是要捕拿朝廷反叛。

霍顯聞說迭變,大急之下驚醒,身上遍體汗流,方知是南柯一夢。當下不敢怠慢,於是起床出室,來至廳堂,將適才夢境一五一十,訴於眾人。全家聞此,皆感憂愁。

霍山:有道是當斷不斷,必生禍亂。我聞魏相擅自減少宗廟供品,是對烈祖不恭。主母可以此矯詔召之,以定其罪。丞相及史、許兩家既除,則我霍家重掌朝政,則高枕無憂。

霍顯:此計倒是甚好,你可道其詳細。

霍山:可奏請太后,為天子外祖母博平君王翁須祝壽,設置酒席。並請太后下詔,命丞相魏相、平恩侯許廣漢以下官員赴宴;再命范明友、鄧廣漢領甲士刀手埋伏。屆時假稱太后製令,將丞相及許、史等外戚皆拉出斬首,乘機罷除天子,而立霍禹為帝,不亦可乎?

霍顯大喜:真乃妙策,不輸於陳平六齣奇計。事不宜遲,卿即可草擬奏書。

此言一出,諸霍皆都大喜。霍山稱是,剛要起身前往書房,忽聽門首馬蹄聲響,嘎然止歇;隨即數人闖入府中,當中簇擁一人,正是前番離去朝廷傳旨官,去而復回。

傳旨官直入廳中,面南而立:跪接朝廷詔旨!

以霍顯為首,諸霍皆至南面,向北跪倒:謹聞皇命。

傳旨官:漢天子赦旨,任命霍雲為玄菟太守,即時離京上任,不得在京師延挨。

霍雲:諾,微臣遵命!

傳旨官:霍山因抄寫宮禁秘書犯法,命在府中待罪,不得私自外出。

霍山:諾,微臣遵命!

傳旨官宣讀詔旨既罷,將詔手遞到霍顯手中,不待諸霍起身,出門上馬便走。

霍顯不料朝廷搶先下手,一日之內連下兩道詔旨,知道大事不好,不由驚惶失措。待天使走遠,再向諸霍問計,也都面面相覷,各無善策。

霍山:事到如今,我等一舉一動,皆在天子監視之下,便欲走太后門路,也來及了。

霍雲:不如以退為進,主動向天子輸誠。天子念在我霍家大功,或許不會趕盡殺絕。

霍顯:此可謂一招落後,滿盤皆輸。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

於是急令霍山擬本,上書天子:臣妾情願獻出城西宅第及一千匹馬,以替霍山贖罪。

霍顯奏本入宮,宣帝覽奏,嘴角邊泛起一絲冷笑,在書後批複:知道了。

傳旨官接過復旨,來至殿外,擲還霍府來使。使者不敢閱讀,揣書入懷,打馬而回。

霍顯將天子復旨連看三遍,見隻此三字,更無別語,便感覺大事不妙。於是銀牙緊咬,將回書遍傳諸霍。

諸霍:如此奈何?

霍顯:事到如今,隻得孤注一擲。你等立刻傳我令旨,速命子侄及孫輩宗族,並號令諸婿,各調家丁部曲,於今夜四更時前往皇城,並力攻打未央、長樂二宮,廢此昏君!

諸霍:諾!我等遵命。

時有長安小民張章,以磨豆腐為生,卻不似他人一般往市場發賣,隻常年供應霍府。這一日半夜三更,如同往常一般,照例運送豆腐來到霍府,繞過大門直至後廚角門。

當時城中萬籟俱寂,天空中一輪冷月斜照,被烏雲遮住一半,昏暗不明。

張章停住獨輪車子,未待上前叫門,忽見院中火光大起,照耀如晝,隨即便聽府中人聲喧鬧,鐵器交鳴。自門縫中往裏面張望時,發覺霍府聚集部眾,正在厲兵秣馬;又聽一員將官大聲吩咐,分兵派將,命令何人領兵奪取皇宮,何人領兵攻打丞相府邸。張章聽得字字清晰,不由大驚,急忙回身便走,離開霍府,聲息全無。

此時空中烏雲漸集,將半輪殘月完全遮隱,天地之間一片漆黑。

張章穩定心神,將豆腐車兒停在衚衕拐角處大槐樹下,又從近處草垛上抱來乾草,把車子隱藏妥當,然後摸黑疾行,直奔皇宮禁軍衛所。

當日衛所值班校衛,乃是張章遠房表親,名叫董忠,時任禁軍侍從官期門之職。董忠正在衛所門房燈下獨坐,忽聞外面有腳步奔跑之聲,於是立刻警醒,自壁上摘下單刀,掛在腰間,走出門房。只見一條黑影自遠及近,籲籲帶喘,來到近前。

董忠:來者何人?半夜三更敢闖朝廷禁衛重地,還不止步!

張章:表弟,是我。

董忠:是表哥?你不去大將軍府送豆腐,來此何乾?莫非遇到歹人,劫財害命?

張章:京都禁地,天子腳下,豈有此理!天大事體,賢弟立功受爵時機到了!

董忠:此話何來?

張章上前,將嘴唇靠近表弟耳邊,說知如此如此,透露驚天消息。

董忠吃這一驚非小,未敢怠慢,急引表兄直入禁軍營房,叩門請入,將霍府發生突變報告上司左曹楊憚。楊憚也是聞言大驚,復引二人出營,急報侍中金安上。

金安上聞報,精神陡振,乃聚齊四子金常、金敞、金岑、金明,引楊憚、董忠、張章親至相府,將府門叫開,向丞相報告其事。

魏相早就料到必有今日之事,也不驚慌,乃召見楊憚及張章,問其底細。

張章此時已穩定心神,一五一十,將自己在霍府所見之事再複述一遍。

魏相:若你所說是實,這場功勞不小,朝廷事後必有重賞。

張章:小民多謝相爺!

魏相:楊憚何在!

楊憚:末將在。

魏相:命你速回禁營,調集禁軍戒嚴宮禁,張網以待。

楊憚:諾!末將遵命。

魏相:金公!

金安上:丞相。

魏相:隨我入宮,保護天子!

金安上:下官份所當為,敢不從命!

皇宮大內,禁門之外。烏雲漸散,明月復出。

霍家子弟各引兵到,與朝廷禁軍對壘交鋒。金安上率四子嚴衛宮門,便如五隻猛虎,奮力衝殺。楊憚率禁軍兩翼包抄,各拚全力奮戰。隻半個時辰,便將霍氏軍馬殺散。

魏相坐鎮宮門,見皇宮危而復安,又命金氏父子帶兵往攻霍府,不一時俱被攻破。

一聲雞啼,夜色漸散,東方發亮。

金安上率領四子及楊憚進入霍府,下令打掃戰場,搜捕叛逆。不一時,楊憚來報。

楊憚:經徹底搜查,霍雲、霍山、范明友自殺,霍顯、霍禹、鄧廣漢等人皆被捕獲。霍氏凡參與作亂者,並無一個漏網。

金安上:既是如此,死者梟首,生者就地看押,隨我回宮報捷。

次日巳時,霍氏亂平,皇宮復寧。

宣帝升殿,重賞參與平亂諸臣。

傳旨官:魏相主持平叛,立有大功;其餘立功諸臣,各有封賞。特封張章為博成侯,董忠為高呂侯,楊憚為平通侯。侍中史高向日曾上奏稱霍禹欲反,請朝廷早為之備,亦有舉報之功,封為樂陵侯。金安上拒守宮禁,將霍氏叛逆擋於宮外,堪稱首功之臣,封為都成侯、任建章衛尉,統領建章宮所有禁軍,及羽林軍萬人。四子俱都殺賊有功,長子金常嗣其父爵,三子及四子金岑、金明,升任諸曹中郎將。次子金敞命為光祿大夫,任奉車水衡都尉。

魏相、張章、董忠、史高、金安上:臣謝主隆恩!

畫外音:自此之後,金氏子孫在朝中皆任重職,其後七代都為內侍,榮盛一時。

漢宣帝封罷功臣,乃命廷尉及禦史大夫敘論霍氏之罪。

廷尉上報:臣啟陛下,臣等及禦史大夫依照漢律敘論,此為謀大逆之罪,遇赦不赦。依律而決,當判處首犯霍禹腰斬重刑;霍顯及其諸女、兄弟,應判斬立決。

宣帝:依卿所奏,當即施行。霍後雖未參與其反,但不宜再母儀天下,著即廢黜皇后之位,幽禁在昭台宣,使與六宮隔絕。更命稽查同黨,不可使有漏網之魚,逍遙法外。

廷尉:臣等遵旨,陛下聖明。

旬日之內,霍氏同黨皆被判刑。與霍家牽連而被定罪誅殺滅族者,有數千家之眾。

此案結束,宣帝下詔:前有束織室令史張赦,指使魏郡大戶李竟寄書冠陽侯霍雲,密謀犯上作亂。朕因大將軍霍光有大功於國,隱而不發,望其改過自新。今大司馬博陸侯霍禹及其母宣成侯夫人顯,從弟子冠陽侯霍雲、樂平侯霍山,諸姊妹及諸婿等陰謀造反,連累百姓。幸祖宗神靈保佑,丞相及金安上等諸臣用命,將霍氏一門捕獲,皆都伏法處決。朕實痛心,法外施恩。敕令所有被霍氏所連累,在丙申日前尚未發覺報官在押者,一律赦免。

鏡頭閃回,宣帝剛登基之時。

漢宣帝去參拜高廟,與大將軍霍光同乘。皇帝當時心中甚懼,如有芒刺在背。祭廟歸來之時,車騎將軍張安世代替霍光陪乘,天子則就安逸自在,身體舒展自如。

閃回結束。至此霍光死後未久,霍家宗族被一網打盡,在朝廷勢力被徹底清除,朝堂秩序為之一新。漢宣帝亦終為結髮之妻許皇后報仇雪恨,真正掌握皇權,此後便安心理政,創造中興盛世,為後人稱頌千古。霍氏之亂平定之後,漢宣帝故劍情深,愛屋及烏,詔立許後所生之子劉奭為太子。雖見其柔仁懦弱,非為雄主,終不易嗣。(本集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