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三百四十六章:八重山王國的強國夢
石垣島,石垣城。

繼承八重山國王之位的常之竹在王宮內召見了各豪族中的年輕一輩。

這些年輕人有一個鮮明特點,就是接受過宋式教育,文化普遍在中學以上,有一人更是憑藉自身實力考上了迎日城大學,成為了宋洲的第一個海外留學生。

常之竹拿出派人精心編撰的八重山文字樣稿,讓面前一幫年輕人過目,想聽取一下他們的意見。

這套單獨編撰的八重山文字借鑒了漢字的偏旁部首,同時添加了八重山王國原創的字元,使其簡單易學,利於接下來識字率的普及。

「豐見真良,你有何看法?」常之竹向豐見仲宗(仲宗根豐見親)的第三子——唯一考上迎日城大學的高材生,詢問道。

豐見真良如實答道:「殿下,實踐出真章,適不適合,只有推廣後才能知曉。」

「的確,只有實踐才能檢驗出效果,不知五年之內,這套八重山文字能不能在王國內全面推行。」常之竹微微頷首。

常之竹之所以著急提高百姓識字率,一是宋洲文化已經影響到八重山王國的方方面面,八重山王國隨時有被宋洲同化的風險;二是宋洲大力推廣文化教育,作為忠實小弟,八重山王國自然要有樣學樣,再者,一批接受過宋式教育的豪族子弟回果,的確提高了八重山王國的開化程度,使得常之竹不得不重視果民的教育。

「今日召各位來,除了審閱八重山文字樣稿,本王還想與各位商議王國未來的發展。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王國的人口就暴增到了十二萬人,未來這個人口數還將繼續增加,王國又該拿什麼贍養如此多的百姓?」常之竹向一幫年輕人沉聲問道,他內心同樣在思索這個難題。

八重山王國國小民窮,若不是天朝母國的扶持,如今恐難以發展到這個繁榮程度,正所謂福兮禍所依,隱藏在繁榮背後的,是王國日益尖銳的土地與人口矛盾。

原本寄希望琉球有朝一日會果中生亂,讓八重山有可乘之機,奈何琉球國君尚真是位長壽星,這位仁兄成化元年(1465年)生人,到現在依然身體康健。

歷史上,尚真是嘉靖五年(1526年)薨,在位五十年,其壽六十有二,在帝王中屬長壽的。

琉球不亂,八重山也不好主動挑事。一來,宋洲不會同意這種瘋狂舉動,二來,八重山亦沒有把握能輕易擊敗對手。

向北擴張不通,向南是夷州,那是天朝母國的地盤,八重山更沒有這個熊心豹子膽。

為了養活多餘的人口,八重山砸鍋賣鐵,跟在宋洲身後學習航海技術,經過這些年的打拚,才稍微有了一些起色。但航海貿易是個資本密集型行業,八重山協助宋洲做做「快遞員」或許可以,自己集資單獨做航海貿易風險實在太高,只要稍微沉幾艘船,八重山便要賠的血本無歸。

一想到此,常之竹便覺得一籌莫展。

「殿下何必庸人自擾,儒家古人雲,三人行必有我師,天朝母國已做出榜樣,我們為何不跟著學?」豐見真良意味深長道。

常之竹好奇道:「豐見真良,你說的榜樣是何意?」

「我在安平讀書時,曾在學校圖書館讀過一本奇書,其中有一句,我至今記得。」豐見真良回憶道,「宋洲先賢有一種看法,認為人是由猴子演化而來,在數百萬年前,或許世間並無人,我們的祖先只是一隻率先使用石器,會生火的聰明猴子。幾百萬年過去,我們的先祖走出深林,學會刀耕火種,最後成為世間唯一的勝者,這正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

「這簡直是荒謬!」

「我們怎麼可能是猴子?」

幾個宋洲文化專研不深的年輕人,聽完豐見真良的講述,不免竊竊私語。

常之竹咳了咳,體會到豐見真良話中的含義,不盡感慨:「好一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間大道就蘊含於其中。」

豐見真良豪言道:「殿下,我聽水手言,在夷州之南,有一大島,漢人稱其為呂宋,那裡皆是蠻人部落,其武力在火槍大炮面前不值一提,唯一使人畏懼的是瘴氣與疾病,只要能購得宋洲神葯,我們為何不能南下開拓一片新的樂土?天朝母國本土在萬裡之外,其雄兵所過之處,皆有海外轄地能提供補給,我八重山王國雖是小國,應亦有此雄心,在海洋之上建立一串如珍珠般的果土。」

常之竹讚許道:「豐見真良此言為果為民,真不愧為我八重山王國好男兒,只是國中財政拮據,推廣八重山文字就要耗費不少錢財,現在如何有錢在呂宋開拓。」

「殿下,想在呂宋開拓樂土,離不開天朝母國的支持,我願趁著去宋洲本土進學的機會,遊說宋洲官員與銀行,促其達成借款協議。」豐見真良伏地懇請道。

「若真能如此,哪怕利息高一些,本王也能接受,只是得有勞你多費口舌,打通其中關節了。」

常之竹快步走到豐見真良面前,將其扶起,滿含歉意道:「你剛剛成婚不久,就得讓你們夫妻倆海上奔波,本王實在過意不去,國相之位,我會為你留著,等你學成歸來,本王要與君共建這八重山王國。」

再三叮囑一番後,豐見真良與其他年輕人告辭離開。

常之竹坐回王位,這才長長呼出一口氣。每一個有為之君,都有一個強國夢,豐見真良的豪言正是常之竹心中所想,只是常之竹知道這一路註定要充滿坎坷與荊棘。

就在常之竹思緒紛飛時,宋洲控制的石垣新港有大批商船到來,如果有人用心去數,會發現停泊在石垣新港裡的船隻比往日多了三倍。

其實不止石垣新港一處,在金蘭郡至濟州島的這段航程中,有超過三百艘懸掛宋洲旗幟的各類船隻往返於宋洲轄地的各個港口,所有的船隻都在為明朝境內的行動做準備。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