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七十二章:真假海盜(下)
使團一行人在驛站好吃好喝的逗留了幾日,終於拿到官方文書。

泉州知州特來為蘇南等人送行,臨別前還贈與了兩百兩的盤纏。作為回禮,使團為知府與知州等官員留下一箱禮品,箱內皆是些諸如鏡子、玻璃杯類的玻璃製品。

知州瞥見箱內物品,臉上難掩喜色,對護送使團安全的本州衙役,更是千叮萬囑。

出了泉州城,眾人騎馬走陸路驛道,先趕往福州。

福州府設立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洪武二年,福寧及福清由州降為縣,福州府管轄閩縣、侯官、懷安、長樂、連江、古田、永福、閩清、羅源、福安、寧德、福寧及福清13縣。

明成化九年(1473年),設福寧州。福州府減轄福寧、寧德、福安3縣,所轄地改為閩縣、侯官、懷安、長樂、連江、古田、永福、閩清、羅源、福清,共10縣。

這個時期,福州造船業發達,例如有名的福船便是在福州所造。航海技術先進,幹練的福州籍水手眾多,由此才有鄭和艦隊選擇福州長樂縣太平港作為停泊基地、物資採辦地及開赴西洋的起點。

使團抵達福州,受到了當地知府的接見,眾人在下榻的柔遠驛遇到了幾個來自琉球的商人,如果不是有大明官員在場,付成勇倒想與這些商人好好聊聊。

在福州停留了兩日,一行人繼續北上。

途徑一處不知名的鄉下,眾人看見一群身著單衣的百姓在當地官差的監督下疏通溝渠。

冒著嚴寒與泥濘,百姓們手持簡陋的木質工具挖掘泥土。他們面朝大地,佝僂著腰,如同牛馬,任勞任怨。

付成勇不忍道:「大明百姓真是辛苦,冬春季農閑時還得出來服徭役,疏通溝渠,但願今年他們能有一個好的收成。」

一旁騎馬的外務部幹員潑涼水道:「就算有好收成,也與他們無關,這種臨水的上田多半被鄉裡的士紳大戶霸佔。」

付成勇不解道:「若真如你這般言,上田皆是士紳大戶的,百姓們服徭役,還得為其疏通溝渠,如此不公,為何百姓們不去找官府申訴。」

外務部幹員打擊道:「成勇老弟,不要太想當然,用你現代人的思維去看待問題,你可聽說過皇權不下鄉,士紳不納糧。」

「我聽說過民能載舟亦能覆舟,還聽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外務部幹員聽此哈哈一笑,說道:「不能說絕對,但儒家盛行的近兩千年裏,百姓被視做牛馬才是常態。封建王朝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壟斷知識,愚化百姓,宣揚迷信,搞君權神受這一套把戲,對此,成勇老弟你又是否了解?」

聽到這個提問,付成勇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驛道上的百姓瞧見衙役出行,趕忙避讓到兩旁,他們個個像是小雞見到老鷹一般,臉上流露著惶惶不安,生怕招惹到官差。

對於一行奇裝異服的外邦人,百姓們也會偷眼細瞧,付成勇從他們的目光中看到的是缺乏自尊,冷漠、麻木。

使團一路經過金華、杭州,於四月抵達南京。

在南京外郭外郊,眾人遇到一群乞討的流民,打聽才知他們是從淮北一路逃荒而來。

從黃河奪淮入海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東、皖北、蘇北和魯西南地區便成了黃河洪水經常泛濫的地區。尤其是淮北地區不光洪水肆虐,還常遭颱風襲擊,海潮倒灌,可謂是一年一小災,三年一大災,百姓苦不堪言。

眼看就要進南京城,眾人於心不忍,便將自己攜帶的乾糧分給了這群流民。

一衙役趕忙提醒:「每年在南京周邊乞討的流民不說上萬也有數千,諸位外邦使者切不可大發善心,給自己平添事端。眼下進城要緊,我等還得儘快交差。」

蘇南默然無語,讓人賞了護行官差一些銀錢,衙役這才不再多言。

流民中一老者可能積勞成疾,剛咬下一口米餅,就倒地不起,已然沒了動靜。身旁其他人見此全都無動於衷,自顧自啃著手裏的米餅,好像這一切都稀鬆平常。

「真是晦氣,快把這人拖到野外埋了,若是在城中引起瘟疫,我可擔待不起。」一巡察的士卒大步走來,向身後的民夫說道。

兩民夫合力將死屍丟上一輛板車拖走,死去老者手裏的米餅滾落在地,被一位眼快婦人拾起,吹乾凈後,又塞進一裹著破布,露著屁股的小娃手中。

原本一路獵奇的心情,此刻蕩然無存。付成勇彷彿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世界,他決定用另一個視角去觀察路上的所見所聞。

~~

大明南京城始建於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完工於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歷時28年。

南京主城城牆蜿蜒盤桓達35千米,外郭城周長更是超過60千米,實屬這個時代的世界第一大城。此時城中人口超百萬,同樣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

這般熱鬧繁華,自然不是泉州、福州等府城能比。除蘇南外,其他人在後世見過千萬人口的都市,因此對眼下景緻,倒還能神情自若。

入龍江驛,護送的衙役交了差事,便返回泉州。

一行人向驛官提交文書,由驛官上報給南京禮部,禮部很快派來侍儀與通贊舍人兩位官員接待。

聽聞使團來自宋洲,非以往的藩邦,官員取來堪輿圖,找了半天,竟沒找到宋洲位於何處。

蘇南回稟了宋洲的大概位置,官員這才恍然,又忙遣人回禮部詳報此事。

南京禮部主官耿裕早已收到泉州那邊的書信,得到手下官員上報,他只是命人按禮儀接待,隔天他會親自宴請宋洲使團。

在驛館,眾人也沒有閑著,由侍儀官講解大明覲見禮儀。為了確立大明宗主國的地位,大明朝廷將兩國交往的禮儀制度細緻劃分,有藩王來朝儀、藩王遣使進表儀、藩使朝貢儀等。

繁瑣的禮儀差點把眾人繞暈,好在去京城的一路,還有時間慢慢學。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