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六百二十八章:大整治
安東堡,海邊港口。

分成兩隊的李朝勞工與移民勞工,正在合力拓寬碼頭。

地處丫綠江入海口的安東港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春秋兩季江水流量較小,導致港口吃水淺,目前超過千噸級的船隻停靠都比較困難,為此,新建的碼頭不得不向大海延伸。

「填海造港,工程難度與工程量實在太大,現在拓寬碼頭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那有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既然春秋兩季江水流量小,那就應該在這上面下功夫。」

「您老就別再賣關子了,有什麼計劃直說。」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河流上遊修建水壩,調解江水的流量。」

負責港口建造的老工程師瞧103團副團長潘雄臉上面露猶疑,以為他有什麼難處,又補充道:「現在攔斷丫綠江的技術,我們還達不到,但在靉河與其他幾條支流上做做文章,還是可以的。」後世為了保障丫綠江的通航與防洪灌溉,在其周圍修建了水豐水庫、靉河大壩、鐵甲水庫、山城子水庫等多個水庫工程。

潘雄無奈道:「您老不當家,是不知柴米油鹽貴,沒有總督府發話,我哪能在東北銀行借到錢。」

老工程師笑道:「潘副團長,我這是見時機難得,才提出的建議,眼下人力不缺,正好可以以工代賑,等安東堡繁榮穩定了,再組織修建,可就不是這個價了!」

潘雄被老工程師說動,下定決心道:「您老說得對,現在李朝北部也受了災,只要給口飯吃,就能拉人過來做工,這件事,我得好好琢磨琢磨,該如何向上面開口。」

東北大地遭遇的極端災害天氣,可能與氣候有關,像李朝、倭國的高緯度地區也不同程度的受了災。

李朝的鹹鏡道、平安道、黃海道受災最為嚴重,逃到鐵山與朔州邊界的流民超過數萬,出於人道,東北總督府向李朝捐助了十萬石糧食,引得李朝親宋一派大臣感激不已。

話說,李朝使團返回後,將在宋洲本土的見聞整理刊印,立即迎引了李朝文人的廣泛關注。宋洲的工業大發展在使團一行人筆下變成了日可擴兵十萬,槍炮如下餃子,其戰爭潛力恐怖如斯,絕不是李朝可以抗衡的論斷。

這一番出使,直接澆滅了李朝武力收回義州的信心。朝中本就與宋洲來往密切的大臣,在文定大王大妃的指使下,更是形成了親宋一派勢力,隱隱與親明一派抗衡,爭奪起李朝的輿論自主權。宋洲的各類科普書籍藉此進入李朝,讓李朝青年一代讀書人很似開了眼,而關於宋洲的格物學,亦自此在李朝流傳開來。

確定宋洲得罪不起,親宋一派大臣不斷上奏,請求加深與宋洲的商貿往來,以此增加朝廷稅收。文定大王大妃不顧親明一派大臣的反對,決定在宋洲租借的釜山浦,試點開辦工廠。由此,宋洲商人逐漸進入李朝,在釜山浦開辦了新式煉鐵廠、新式修船廠、食品加工廠、藥廠等,還利用當地豐富廉價的人力資源,成立了一家對外勞務公司。

~~

從海參崴通往冰城的火車在鐵軌上平治,一幫沒見過世面的山丹族士兵望著窗外向後飛逝的景色,怎舌不已。

海參崴至冰城的鐵路於新世界74年7月勘察完畢,確定了海參崴、雙城子、東寧堡、綏芬堡、牡丹堡、雞西堡、七台堡、樺南堡、柱邦堡(後世佳木斯)、依蘭堡、方正堡、冰城這一條路線,總路程約960公裡,動用了三萬多名李朝勞工耗時兩年三個月才修完。

原計劃的路線並沒有繞這麼一個大圈,過牡丹堡後,直接修往冰城,路程能節約400公裡,但在東北總督府的強烈要求下,勘察隊不得不對路線進行了修改。

財正部撥出的經費就那麼多,多出的400公裡,只能由東北總督府自己掏錢。好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積累,東北總督府早已告別由中樞輸血的窘迫歲月,靠著毛皮、藥材、轉口、捕魚、造船、鋼鐵、貴金屬冶鍊等行業,東北總督府積累了一定家底,還成立了本地的第一家銀行——東北銀行。

財大氣粗的東北總督府不僅墊付了多出的400公裡建設資金,還掏錢增修了冰城至烏拉堡的200公裡鐵路。

「連長!」

「連長!」

「你們還不去休息?」已升任307團下屬第一營第二騎兵連連長的索爾果走進車廂,見手下的一幫士兵個個興奮異常,有心想勸。

「我們都是第一次坐火車,想不到第一次體驗還沾了部隊調遣的光。」一士兵傻呵呵笑道。

此次將一個營的兵力從海參崴調往冰城,目的是為了鍛煉軍隊的動員投送能力,廣袤的東北地區,宋洲不可能處處駐兵,未來依託發達的水運和鐵路交通,機動作戰,將會是主流。

索爾果勸道:「以後有的是機會體驗,前往冰城的一路需要20多個小時,等到了那裏,不可能讓我們立即休整,你們可別在關鍵時候拖後腿,現在大家還是養精蓄銳要緊!」

聽連長這麼講,士兵們不情不願地起身,返回了擁擠的臥鋪車廂。

索爾果盯著士兵陸續離開,他這才望了眼窗外,曾經無比熟悉的白山黑水,從這個角度來看,竟有些陌生起來。

迷迷糊糊睡了不知多久,火車減速,緩緩駛入了柱邦堡站。

柱邦堡站是連接鐵路與松花江的重要交匯點,大批物資需要在此裝運卸載,因此停留的時間較長。趁著這個空閑,有不少士兵走下車廂,在車站附近轉了轉。

距離車站不遠,就是一個交易集市,以往熱鬧的毛皮、人蔘、東珠貿易,到現在還未看到影子。倒是有不少受災的土著饑寒交迫之下,帶著全族前來投靠,交易集市便成了這些人的臨時安置場地。

看著一身筆挺軍服,面上氣色紅潤,腦袋揚得老高的大頭兵,那些土著年輕人眼神中皆流露著羨慕。

瞧著一身臭烘烘,蓬頭垢臉,臉黃肌瘦的「野人」,大頭兵心裏的驕傲與得意更加掩飾不住。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