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六百一十四章:73年的成績單
迎日城近郊,慶豐鎮。

一大早,李家二閨女就早早起床梳妝打扮,緊張得如同相親一般。

「二丫,吃早飯了!」

「來了來了!」

李二丫畫完最後一筆眉,將心愛的化妝盒收好,整了整衣裳,快步走出了閨房。

簡單吃了碗麵條,她便開始催促自家老爹收拾好馬車,送自己去車站趕車。

「怎麼不多吃一點,鍋裡還有了。」

「吃不了,今天要面試,吃多了影響我發揮。」

「什麼發揮,你這丫頭儘是歪理!」

李二丫向母親吐了吐舌,帶著準備好的資料,走到了院子門口。

「二丫,這一大早準備去哪?」對門,正蹲在門前吸麵條的劉大伯,好奇問。

「今天我要去城裏面試播音員。」李二丫還有些興奮道。

「播音員是啥職業?」劉大伯滋溜了最後一口,繼續問道。

李二丫耐心解釋:「播音員就是在喇叭裡播報天氣、新聞的工作人員。」

劉大伯抹了抹嘴,道:「哦,原來是這個呀,我還以為是什麼了,說到這喇叭,咱村裏的喇叭好像有十幾年都沒有響過了。」

劉大伯的話剛講完,村頭喇叭就發出了一陣燥耳的響動,隨後,王村長的公鴨嗓便出現在了喇叭裡。

「喂喂喂,咳咳……」

「聽得到嗎?」

「細狗,找你娘要錢買條煙,上面來的幹部總得招待一下。」

「王村長,話筒已經打開了!」

「啊,這就打開了?」

「咚」的一聲,喇叭又陷入到寂靜無聲。

「這個老王還吹噓在家管錢,想不到買包煙都要找他家媳婦。」劉大伯碎碎道。

李二丫聽此,忍不住捂嘴偷笑。

這時,自家老爹趕著馬車過來,李二丫一個健步跨上車,朝劉大伯揮了揮手,馬車隨即「噠噠」離去。

早期農機站的廣播系統由於發電設備與播音設備老化故障,早在十幾年前就不能使用,今日突然發出聲響,自然不是因為出現了奇跡,而是科技部在電子管方面取得了突破。

電子管是一種電信號放大器件。被封閉在玻璃容器中的陰極電子發射部分、控制柵極、加速柵極、陽極(屏極)引線被焊在管基上。利用電場對真空中的控制柵極注入電子調製信號,並在陽極獲得對信號放大或反饋振蕩後的不同參數信號數據。電子管早期應用於電視機、收音機、擴音機等電子產品中,後世第一代電子計算機便是有電子管構成。

電子管的出現其實與燈泡有關,1883年,愛迪生為尋找電燈泡的最佳燈絲材料,曾做過一個小實驗。他在真空電燈泡內部碳絲附近安裝了一小截銅絲,希望銅絲能阻止碳絲蒸發。但結果失敗,他無意中發現沒有連接在電路裡的銅絲,卻因接收到碳絲髮射的熱電子產生了微弱的電流。當時愛迪生正潛心研究城市電力系統,沒重視這個現象,只是將這一發現申請了專利,並命名為「愛迪生效應」。

二十二年後的1904年,約翰牛物理學家弗萊明在「愛迪生效應」中取得靈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電子二極管。

1906年,米利堅發明家德福雷斯特在二極管的燈絲和板極之間巧妙地加了一個柵板,從而發明了第一隻真空三極管。這一小小的改動,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真空三極管不僅反應更為靈敏、能夠發出音樂或聲音的振動,而且集檢波、放大和振蕩三種功能於一體,因此,後世許多人都將三極管的發明看作電子工業真正的誕生起點。

電子管按其用途的不同可分為電壓放大管、功率放大管、充氣管、閘流管、引燃管、變頻管、整流管、檢波管、調諧指示管、穩壓管等。雖然20世紀50年代以後,電子管逐漸被電晶體取代,但它並未消失,仍活躍在高保真音響等設備中。

電子管的技術突破,為早已癱瘓的廣播系統找到了替補,宣傳部順水推舟,籌辦起本土第一家廣播電台,或許過不了多久,「三轉一響」也會成為本時空年輕男女成親時的必備品。

~~

慶豐鎮以東20公裡,是一處水庫發電站,在水庫湖畔建有一座隱秘的實驗室。

這座被命名為「天啟」的實驗室,涉及到的研究項目同樣被科技部列為了絕密。

一塵不染的實驗室中,一幫穿著特製潔凈服的實驗員正在忙碌。

檢查完佔地380平方米,由1.7萬隻電子管塞滿的房間後,一實驗員喊道:「檢查完畢,無異常!」

實驗室負責人收到彙報,隨即通知水電站開閘發電。

接到水電站滿負荷運行的消息後,負責人立刻通知手下實驗員啟動設備,開啟實驗運算。

隨著所有電子管運行,實驗室的燈光微不可查的暗淡了幾分。

「一號區域運行正常!」

「二號區域運行正常!」

……

耗電量130kW/h的電子計算機發出「呼呼」的聲響,房間裡的氣溫好像也在片刻間升高了幾度。

「運算結果出來了!」

「不要急,修改數據,再進行一次運算。」

「是!」

等待了一會,兩次運算的結果都正確無誤,實驗室中立即爆發出一陣歡呼。

後世電子計算機大行其道,很容易讓人產生計算機本就該如此的印象,其實在電子管未發明前,人類並不認為電子計算機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歐洲的數學天才們別出心裁地搗騰出了機械計算機,這種計算機靠槓桿、齒輪等機械部件而非電子部件構成。它們使用齒輪的轉動來增加顯示的輸出,可以進行乘法和除法運算。

穿越眾裡的老派工業D對機械計算機寵愛有加,曾極力鼓吹由機械計算機取代報廢的異時空設備,險些讓燒錢且消耗人力的「電子管計劃」暫時擱置,如果不是周為敏提前做了大量電子計算機與零部件的儲備,現在各部門恐怕為了天量的數據統計,要把槓桿搖斷。

「諸位,我們成功了,但只是暫時的,電子計算機還有巨大的改進空間,大家仍需努力!」實驗室負責人告誡完,笑道,「現在趕緊給陳部長報喜!」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