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六百六十章:一件麻煩事(下)
明軍放火燒山,義軍連連失利,隻好且守且禦。有明軍將領如此描述當時的情景:「官兵逼賊營,望其城柵甚麗,旁環以小寨,無慮數百,逐進逼城柵,遺別將以火攻之,風順火熾,焚賊寨殆盡,賊大潰。」

明軍兇猛的攻勢,造成的不止有義軍兵士的大量傷亡,還動搖了一些將領的抗擊信心。歷史上,明軍對當地展開了血腥鎮壓,除將擒獲的義軍部將處死外,還殺了六千多名義軍,另有一萬五千多名男女被逼降,之後也被秘密處死。其投降的結果,早已預定。

情況危急時刻,一支二十多人的「獵人」小隊引領在外征戰的林朝曦所部義軍殺到,「獵人」小隊用「轟天雷」打開了明軍圍剿的缺口,接引張璉本部人馬轉戰延平、建安等地。在這突圍之時,不少老弱婦孺被丟下,後來生死不知。

遭受這般重挫,張璉依然不肯退走夷州,明軍手上沾滿了他們親友的鮮血,義軍將士更是叫嚷著要報仇雪恨。

這樣一幫滿是江湖氣的人物,以後若安置於本土或海外各地,說不定會引起巨大麻煩。駐守明朝泉州對外情報調查局分部了解到這個情況後,臨場決斷,轉變了策略,表示願用各類物資交換那些跟隨義軍,走投無路的百姓。

張璉沒做多想,便答應了這個交易。因此,就有了數艘廣船裝載百姓來到安平港的一幕。

夷州聯合委員會老早就關注著張璉等人的動向,蓋因東北總督區與第烏方面都在動兵,實在抽調不出兵力摻和進這件事。

在接到對外情報調查局轉呈的電報後,夷州聯合委員會迅速進行緊急動員,於安平港重啟檢疫區,安置轉移過來的百姓,同時聯絡聯合艦隊與黑鬍子海盜團擠出船隻運送移民。

本土外務部接到對外情報調查局遞送上來的電文,連忙彙報給中樞各部,與果家檔案館提供的絕密文件比較完,各部長對這場起義有了全面了解。

總體來說,張璉起義「雷聲大雨點小」,其影響遠不及正德朝的劉六劉七起義。若不是前線「獵人」小隊的乾預,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這場「煙火」就會被撲滅,然後隱匿於歷史的塵埃中。唯一值得後人津津樂道的,可能只剩有關張璉率余部由雲霄河引航出海,輾轉南下,奪佔三佛齊島,重新建立飛龍國的傳聞。

既然眼下讓宋洲遇到了,中樞還是覺得可以搶救一下的,畢竟是數萬漢家男兒,白白損耗在內鬥中,著實可惜。

但關於如何搶救,卻傷透了中樞一幫人的腦筋。這件事麻就麻煩在張璉率領的飛龍軍並不好安置,現在人家不一定承你的情,將來若是安置不好,還會引出不少麻煩。

思來想去,有人藉著有關張璉的傳聞,借題發揮道:「咱們可以於南洋選一處地點,支持其在海外建果。」

眾人一聽,這個主意不錯,隨之關於選在何處,又開始了爭論。有人建議是帝汶島,目前宋洲在當地有一定影響,方便安排與掌控;有人建議是棉蘭老島,地盤夠大,還能監控葡萄牙人控制的香料群島;還有人建議是非洲,可以提前為宋洲的拓展打前站。

最後還是外務部的建議被採納,地點定在呂宋東南部的比科爾半島。

比科爾半島是除呂宋中央平原與卡加延河谷外,最適合發展農業的地區,當地死、活火山廣布,肥沃的火山灰被充沛的雨水沖刷,形成了一處平原盆地。後世該地盛產大米,別說養活數萬人口,就是數百萬都不成問題。

外務部僅憑「比科爾半島西北部是葡萄牙人的曼努埃爾堡,西南部是加祿王國,想求得安全生存空間,就必須依靠我們」這一句話,便說服了在場所有人。

決斷已下,現在就等一個時機。

~~

張璉本部人馬匯合林朝曦所部義軍轉戰延平、建安等地,奈何各地牆高城堅,明軍又有防備,幾番損兵折將,均一無所獲。

無奈之下,義軍趁夜連破慶源、龍泉二縣,獲得一些戰利品後,準備前往黃積山,休整部伍,重整旗鼓。行至半途,聽聞明軍早已布下天羅地網,只等自己前去,張璉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此時已到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年末,義軍征戰超過半年,皆已身心疲憊,而且物資補給困難,每個人早就沒有當初喊著要報仇雪恨時的精氣神。

張璉心知以現在義軍的士氣,無論如何都無法戰勝以逸待勞的明軍,他隻得一面遣人與宋洲接頭人聯絡,一面打探羅袍所部人馬的行蹤,寄希望那邊能傳來點好消息。

羅袍率領的五千餘眾由箭竹隘入縣,攻城時適逢大雨,永定河水漲,無法渡河,不得不撤走。隨後遭遇明軍追擊,狼奔豕突,好不狼狽。

「獵人」收到張璉的救援消息,與使者講明厲害,直言不諱的告訴使者,明朝氣數未盡,不要再做妄想,不如留得青山,再圖將來,宋洲願意幫助其轉移至海外,另闢家園。

使者將此內容一五一十轉述給了張璉,就在其猶豫不決時,羅袍所部五千餘眾悉數被剿的消息傳來,逼得張璉最終下定了決心。

張璉率領所有人馬一路向東,翻過南田山,直奔平陽,終於在鰲江口遇到了前來接應了宋洲艦船,至此時,義軍剩下以不足兩萬人。

這批人先是被宋洲送到澎湖馬公港安置,隨後宋洲又送還了將士的家眷,使得義軍士氣有所恢復。隨後避開夏秋季的颱風,所有人分批上船前往只聽說沒見過的呂宋島。

於玳瑁港中轉休息時,張璉與林朝曦等人見識了當地漢人百姓的生活,雖談不上頓頓大魚大肉,但起碼吃飽肚子不成問題。每個人臉上寫滿了對未來生活的盼頭,這讓張璉印象深刻。

休整完畢,眾人帶著一份期待,繼續乘船出發,繞過不知多少個島嶼,經過不知多少個海灣,正當眾人等得焦躁不安時,船長忽然告知馬上就要抵達目的地。

移民船隊於後世聖米格爾灣一河口處登陸,張璉特意將此河取名饒河。陸續走下船的義軍將士們看著眼前這片肥沃的土地,嚎嚎大哭了起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