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六百八十九章:阿拉伯的沙裡夫(9)
如今,李朝明面上的最高掌權者是王大妃沈氏,但這個女人不像文定王后那般有主見,李朝歷史評價她:後方嚴守禮,閫範甚飭,輔導今上,正始之助弘多。

據傳,王大妃沈氏曾臨幸娘家,施以賞賜,遭到大臣批評,竟會無以為容。

至於新王李昖,完全是個書獃子,一切按士林派的要求,力求做一名接受儒臣教誨、精通儒家經典的聖君。他幾乎每天都要舉行經筵,與儒臣探討經史,有時甚至到半夜也不睡覺。這番瘋魔之下,李昖在儒學上頗有造詣,經筵上辨問甚詳,以致那些學識不足的儒臣都害怕當講官。

當朝領議政名叫李浚慶,喜歡揣著明白裝糊塗。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四月,有人裝成傳旨宦官,傳達文定王后的旨意,李浚慶信以為真,事發後被人彈劾,丟了官職;明宗李峘問起漢文帝誅薄昭之事,李浚慶心領神會,翌日,就率領百官庭請彈劾尹元衡之罪。總之,李浚慶是個懂得明哲保身的老狐狸。

將這三人拋除,實際上掌握李朝朝政的是以金孝元與沈義謙為首的士林派。金孝元是李朝大儒李滉、曺植的門人,屬士林派裡的後起之秀。沈義謙是王室外戚,書香門第,同樣師從大儒李滉,屬士林派裡的前輩人物。

金孝元上書無非是想博取名望,就與他恩師曺植一樣。當年,曺植一道「丹城疏」,稱明宗為「先王之一孤嗣」,稱垂簾聽政的大妃文定王后為「深宮之一寡婦」,並直言無忌,針砭朝政。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的同時,也使自己名聲大噪。

可有時候,聲勢鬧起來就沒法收場。

迫於士林派的壓力,王大妃沈氏下旨,準備調兵遣將驅逐盤踞於義州與釜山浦的宋洲人。

旨意下達沒多久,黃海道便傳來消息,亂民林巨正於黃州附近聚眾作亂。緊接著,釜山浦有宋洲戰艦抵達,江華島亦有宋洲艦隊出沒,前往明朝向宗主國告哀請封的使團忽然在義州被扣押,宋洲的大量兵馬在鐵山集結,有進兵定州的企圖。

我們也就口頭說說,你怎麼玩真的!不好的消息一條條傳回漢城,王大妃沈氏不過一介女流,很快頂不住壓力,撂挑子不幹,還政於李昖。

被迫親政的李昖,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儒家經典讀不下去,天天召大臣入宮商議。議到最後,無非是先派人與宋洲談判,拖延時間,在調兵部署防禦。

一路使者前往義州,與宋洲協商如何平息事端。數道王令發出,遣五衛軍趕往漢城護衛。結果滑稽的一幕出現,義興衛(中衛)、龍驤衛(左衛)、虎賁衛(右衛)、忠佐衛(前衛)和忠武衛(後衛)巔峰時期15萬兵馬,此時能湊數的不過5萬,而這5萬中能戰者不到2萬人,且許多人連兵器甲胄都沒有。

五衛製是一種兵農合一的軍事制度,所屬人員平時為農人,戰時為士兵,士兵所需衣食兵器等物資全部自給自足,朝廷沒有養兵的財正負擔。但如今,農人紛紛破產,土地被達官顯貴侵吞,哪有餘力自備衣食兵器,許多百姓聽到徵召,立刻躲進山中當野人,當地官差拿這些人毫無辦法。

東北總督府十分清楚李朝的虛實,做好了兩手準備,談判要談,動兵也要動。

~~

12月24日,宋洲海軍陸戰隊103團第一營破定州,隨後向嘉山挺進。

12月27日,103團第二營在大同江口登陸,與林巨正的起義軍匯合,迅速席捲了整個黃海道。

新世界89年,西元1568年1月2日,103團第三營與守備軍305團第一、第二營共計3500人破慶尚道蔚山,沿途遭遇了地方兵營的零星抵抗,兵鋒直逼慶州。

慶尚道是勛舊派的大本營,老巢被端,有大臣迫不及待跳出,上疏請求問罪金孝元,復起勛舊派大臣主持朝政,如此「無理」要求,瞬間就被擅長打口水仗的士林派淹沒。

1月7日,王京漢城派去的平叛龍驤衛5000人馬在平山遭遇起義軍的埋伏,大敗而歸,一時間,滿朝諸臣長籲短嘆,如喪考妣。

迫於壓力,李昖再派使者前往釜山浦,提出維持現狀,希望換取宋洲收兵。

使者來到釜山浦,如鬼般看到了死後復生的尹元衡。

在濟州島做了兩年富家翁,尹元衡早就憋壞了。宋洲決定在李朝動武時,便有人找他商談,讓其做好復出的準備。尹元衡心知這一次出山,今後恐怕擺脫不了宋洲人的烙印,說不定士林筆下他尹元衡就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賣果賊,但尹元衡本就是個不在乎名聲之人,再多的唾沫星子也比不了掌握權力的滋味。

士林派在尹元衡眼中都是些沽名釣譽之輩,認不清現實,辦不了實事。順懷世子病逝(1563年),明宗李峘無子,德陽君李岐之子豐山都正李宗麟、德興君的三個兒子河原君李鋥、河陵君李鏻、河城君李鈞(昖)四人進入儲嗣名單,尹元衡對這個性格懦弱的河城君李鈞(昖)本就不看好,若不是王大妃沈氏吹了枕邊風,稱讚其資質甚佳、仁厚孝順,明宗也不會收其作嗣子。

現在李朝內憂外患,也沒看出李昖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能力,挺多是個中人之姿。如此爛攤子恐只有自己能收拾,尹元衡正是帶著這樣的心情,來到的釜山浦。

尹元衡沒功夫向使者講明自己金蟬脫殼的經歷,他拿出早已寫好的一封書信,交給來人,讓其轉呈新君,直言如果不同意信中的要求,宋洲決計不會收兵,他尹元衡將抱以拳拳赤子之心,與宋洲虛與委蛇,極力為李朝爭取最好的談判條件。

使者連宋洲人的面都沒有見到,便被打發回去。

此時,漢城王宮,前線戰敗的消息如雪花般送來,李昖已看得有些麻木。

宋洲大軍進兵如風,各道叛亂此起彼伏,更有官員畏敵如虎,棄城而逃者不計其數,讓李昖心力交瘁。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