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五百九十六章:戰場之外(下)
「為何好端端要放棄這登州城?」

「只怕是官兵也沒有底氣守住這裏吧。」

府城中,來來往往的都是富貴人家的車馬,一些提前聽到風聲的人,家裏的罈罈罐罐早已收拾妥當。

食攤上,剛剛閑聊的兩個士人就著涼水,草草咽下粗麵餅,便各自回家收拾,準備隨官府撤走。

府衙內,登州知府鄭漳眉頭不展,這固若金湯的登州府說放棄就放棄,著實讓他費解。

其實,戚元敬戚副總兵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有自己的考量,宋洲夷人有海船之便,沿海各城都在其襲擾範圍,正所謂處處設防等於處處無防,與其讓敵人各個擊破,還不如主動收縮兵力,集中力量,等待敵人露出破綻。

「大人,按您的吩咐,城裏各家大戶都已挨家挨戶告知,城中也張貼了告示。」一衙役疾步跑來向鄭漳通稟。

「知道了,下去吧!」鄭漳擺了擺手,心情煩悶道。

「大人,這……」衙役躊躇,像是有話卻不敢說的樣子。

「還有何事?」鄭漳問。

「不知大人何時動身,小人們也好護送大人出行。」衙役小心問道。

鄭漳聽出了話裡的深意,說道:「就在這兩日,你們也下去準備吧!」

「是!」衙役心中稍安,急忙告退。

城中的達官顯貴、兵士差役好走,可聚攏在府城周圍的流民就有些寸步難行了。

這些人靠著官府開倉賑濟,每天一碗清水粥吊著性命,現在別說讓他們跟著去招遠,就是走個一兩裡路,都有些費勁。

兵荒馬亂的年景,誰還能顧及普通人的死活,亦只能自求多福了。

~~

濟州守備營營長蕭驍還未收拾完寧海州的爛攤子事,便聽到偵察兵彙報,明軍似乎要放棄登州府。

真是好大的魄力,近十萬的大城說放棄就放棄,可謂果決,一改明軍之前的拖拖拉拉,讓蕭驍都有些不適應。

這麼大的一條魚,是貓就想咬上一口,蕭驍自然不會放棄鯨吞登州府的機會,但他又擔心這是明軍佈下的陷阱。

深思片刻,蕭驍對身邊的勤務兵說道:「給潘營長發電報,讓其幫忙為我坐鎮後方,我要帶兵去登州府試探一番虛實。」

潘雄受到蕭驍的電報,大感驚訝,這蕭營長隻帶著兩千人的隊伍,不等自己支援,就敢前去追敵,實在有些瘋狂。但有時候戰機稍縱即逝,高風險背後意味著高回報。

潘雄匆匆點齊五個連的兵力,停止了準備對文登縣的行動,迅速率軍西進。

兩人的進兵速度幾乎一致,潘雄所部剛到寧海州,濟州守備營先頭騎兵連就抵達了登州府近郊。

面對突然闖入的宋洲騎兵,登州營立刻派遣騎兵前來應戰。

雙方無論是馬匹、武器、還是士兵訓練上都差了一大截。

這幾十年,宋洲在濟州馬種培育上下了血本,經過數代蒙古馬、李朝馬、倭國馬與中亞馬、阿拉伯馬的雜交,已穩定了一種能耐寒,且爆發力與持久力均衡的馬種,馬政部門正式命名該馬種為濟州混血馬。

濟州混血馬要比明軍所乘的馬匹高20-30CM,在氣勢上就強過對手幾分。

論武器,宋洲騎兵冷熱兵器混搭。熱兵器騎兵用的是短式燧發槍與燧發短銃,冷兵器是仿後世65式騎兵刀,這種軍刀長約93厘米,精鋼打造,出廠時刀鋒不開刃,因為在狂奔的戰馬上揮舞重1.85公斤重的馬刀,經驗和力量不足很容易弄傷自己和軍馬,只有那些資深騎兵的馬刀才會自行開刃。但即使不開刃,藉著軍馬的衝擊慣性,在馬上平置的一柄軍刀仍然可以輕易地把敵人首級砍落。而明軍所用的短柄微彎刀,刃長只有74厘米,不含鞘重0.7公斤,明顯差了宋洲騎兵刀一截。

最後是士兵訓練,精選出的優秀騎手大多來自野人女真與山丹人,他們是天生的騎手,經過嚴格訓練,其組織度與紀律性都不差。

雙方幾個短暫回合交鋒,明軍撂下幾具屍首,便倉皇逃回了城中。見敵方堅守不出,騎兵連迅速撤離了戰場。

眼下都能看到宋洲夷人騎兵的蹤跡,其大部隊恐怕相距不遠,登州府更是加緊了撤離。

九月二十三日,蕭驍率領大部隊趕到登州時,城中只剩沒有逃走的流民與各家大戶留下來看守的家丁。

此次出擊,登州城等於白撿,不費一槍一炮輕鬆拿下,卻讓蕭驍高興不起。

向各家大戶收取了「平安錢」,糧食暫時不缺,蕭驍立即著手流民的轉運,對於接下來的行動,他猶豫不定,是南下攻打黃縣、招遠,還是繼續沿海攻略萊州,值得好好思量。

~~

鎮守萊州城的戚元敬戚副總兵也在思考宋洲夷人接下來的動向。

此時,萊州府已聚集兵力一萬兩千餘人,戚副總兵在此布下一個口袋,準備在萊州城來場大戰,先挫挫宋洲夷人的銳氣。這個口袋唯一的破綻是海上封鎖不住,宋洲夷人從海上撤走,明軍根本攔不住,只是宋洲夷人會不會上當,那就另提別論。

一直等到九月二十八日,宋洲夷人遲遲沒有繼續西進,這令戚副總兵焦急不安起來。

九月三十日,出人意料的消息突然傳來,宋洲夷人連登州府附近的黃縣都沒動,直接神出鬼沒的出現在了萊州府即墨縣,這大大超出了戚副總兵的預料。鰲山衛與即墨營的數千兵馬絲毫未影響宋洲夷人的前進腳步,對手亦懂得揚長避短,顯然不是獃子。

「漢之河套,今之東南!」官衙窗前,戚副總兵看著蕭瑟的秋景,心生感慨。

漢代定都於長安,匈奴人控制住了河套,便控制了漢朝的軟肋。而現在,大明的軟肋在江南,在運河,只要卡住了運河,大明南北必會自亂,今時之世與以往不同,朝中諸公,又有幾人能看清?國朝歷來不重視的水師,到如今成了大明最大的短板,如果自己手頭有一支堪戰的水師,何至於讓宋洲夷人四處登陸,受其牽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