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七百九十章:舊港大學
【今天有事耽擱,隻一更】

新世界105年,西元1584年,三月。

獅城。

「拉爾夫·菲奇,你很走運,上面對你的看押解除,不過你還暫時不能離開宋洲,需等待上面的進一步指示。」

「冒昧問一句,我的同伴是否也是如此,還有我們隨身攜帶的財物,閣下能否歸還於我們?」

「放心吧,你們的錢財,我們還看不上。至於你的同伴,等你出去不就清楚了!」

審訊人員命看守打開鐵柵欄,拉爾夫·菲奇滿臉疲憊地走出了小隔間。

這近半年的遭遇,拉爾夫·菲奇感覺糟糕透頂,恐怕自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一行人不是被來迴轉運,就是被反覆審/問,這些人恨不得連自己的八輩祖宗都要了解清楚。

走過一條狹長的通道,四周的光線越來越亮,抵達通道的盡頭,拉爾夫·菲奇意外看到了與其同行的利德斯等人。

「嘔,真是上帝保佑,拉爾夫,很高興還能見到你!」

「我也是,看來我們終於迎來了自由的這一刻!」

眾人相互寒暄了幾句。審訊人員將一行人隨身的包裹以及船上貨物臨時儲存的地點收條返還,並提醒幾人不要動什麼歪心思,會有人隨時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

看押/所的大門緩緩打開,一輛馬車早已在門外等候。

拉爾夫·菲奇暢快地呼吸了一番新鮮空氣,這時從馬車上走下一位文質彬彬的男子,來到眾人身前,男子用一口流利的拉丁語道:「諸位,我是宋洲官方安排的翻譯,這兩日會帶你們熟悉一下獅城的環境,如果你們對我的服務感到滿意,之後可單獨雇傭我。」

「多謝!」拉爾夫·菲奇趕忙客氣道。

譯者打開車門,示意眾人上車,他先安排一行人前往下榻的旅店。

拉爾夫·菲奇等人也沒推辭,坐上看上去相當「華麗」的馬車,開啟了他們真正的東方見聞。

~~

舊港新城,西南角。

剛剛建成的舊港大學校院內,迎來了許多百姓的好奇遊覽。

漫步在大學校院的人群裡,有位低調的大商人孔再明(本名萊昂納多·富格爾),行走在綠意盎然的小道間,孔再明不經意回想起父親曾說過的故鄉。

遙遠的意呆利中部波倫亞城,據說在11世紀就建成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所大學——博洛尼亞大學,不知這博洛尼亞大學會不會也是這般幽美。

穆西河上航行的一艘商船內,拉爾夫·菲奇聽譯者讀完報紙,對神秘東方宋洲的大學感到萬分好奇。

約翰牛有著名的牛津大學,其建成於13世紀初。相傳在1167年,當時的英格蘭國王與法蘭西國王發生爭吵,國王一氣之下,把寄讀於巴黎大學的本果學者召回,禁止他們再去巴黎。另一說法是,法王一氣之下,把英格蘭學者從巴黎大學趕出。不管如何,這些學者總之是從巴黎回果,聚集於牛津,在天煮J本篤會的協助下,從事經院哲學的教學與研究。於是人們把牛津視作「總學」,這便是牛津大學的前身。1201年,牛津「總學」有了第一任校長。

也不知這宋洲的大學,會不會有如牛津大學裡的哲學巨匠。

舊港大學是宋洲的第三所綜合類大學。早在四春城工業大學落成時,教育/部便開始了有關第三所大學選址的討論,當時舊港、臨川、寧海三地爭奪最為激烈,舊港最後以地理位置、經濟、人口等因素勝出,似乎也在情理當中。

據去年統計的數據,蘇門答那島包括獅城,人口987852人(含歸化土著),距離百萬人口僅一步之遙,而單單舊港一城的人口就超過46萬,在整個南洋地區,無出其右。

經濟方面,舊港在造船、紡織、冶鍊、石油提煉、輕化工等產業上的優勢明顯,加之還有舊港交易所的助力,使得舊港要比臨川與寧海更勝一籌。

地理位置方面,舊港輻射整個南洋,又與月港都督府、金蘭海外郡、夷州相近,而本土西岸已有一個四春城工業大學,將第三所大學選址定在臨川與寧海,存在著教育資源的重疊。

即將卸任的舊港總督韓思遠由各學院校長陪同,於校區內大致走了一圈,體力有些不濟,隻得在一處涼亭中歇腳。

對舊港大學的建設,韓思遠整體上是滿意的,但目前各院的教師力量還未招齊,未來大學的發展會如何,他心存憂慮。

「舊港大學才剛剛開張,與迎日城大學、四春城工業大學相比,已落下一大截,這個追趕可不容易!」

「笨鳥先飛,我們只能另闢蹊徑,加倍追趕,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我與各學院院長有過討論,舊港大學只有利用本地特有條件,發展優勢專業,才能闖出一番名堂。」被委以重任的劉鑫橋校長道。

韓思遠點點頭,基本認同劉校長「舍全保優」的策略,提及什麼是本地特有的條件,那自然是石化,本土可沒有蘇門答那島如此豐富的石油資源。

說到石化,就不得不介紹眼下宋洲對另一時空相關技術的「複製」,總體來講進度是相當緩慢。

後世各類技術為何能發展迅速,更新迭代?其實大體來講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上遊的教育能培養足夠的專業人才,二是下遊的市場能帶動產業的健康發展。

本時空顯然沒有這個條件,所有新技術都是中樞投錢,以行正命令推動,這效率根本沒法與後世比。再者說,教育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只有龐大的人口基數,才能大概率出現像特斯拉這樣的天才人物,有能力領導黑科技的發展。

現在宋洲人口不到1500萬,但鋪得攤子太大,很多行業能投入的人力、物力有限。有人說,你都有千萬人口,其實也不少了,怎麼可能技術搞不起來!工業大發展能提高糧食的運輸效率,但不能憑空變出糧食,城市需要糧食供給,完全擺脫農業生產的人口基數不可能太多,假如宋洲現在有兩到三億人口,那將是另一幅場景。

說到底,還是缺人,特別是缺得到良好教育的專業人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