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八百三十三章:摩擦
新世界108年,西元1587年,六月。

阿瑜陀耶圍城戰已持續近一年。

在缺乏重型火炮的協助下,莽應裡率領的東籲大軍幾次登上阿瑜陀耶城頭,都被納黎萱親率的暹羅守軍擊退。

時值夏季,氣候愈發濕熱,東籲軍營逐漸疫病流行,非戰鬥減員每天都在擴增,兵士們思鄉心切,士氣愈加低落。

暹羅使者一批批趕往白古王國,請求宋洲出兵救援。

果防部見雙方實力消耗的差不多,覺得不能再拖,歷史上這場圍城戰打了13個月,但保不齊本時空會發生什麼意外。於是在整頓好兵馬後,宋洲從高康達調來的八千僕從軍與白古王國一萬五千大軍合兵北上,同時,阿拉乾在東籲地方諸侯的接應下,也出一支奇兵東進。

一時之間,東籲各地烽火四起。

東籲北境,東籲王朝與明朝的戰事雖然停止,但雙方並沒有就此罷兵。

萬曆十三年(1585年),明廷命令元江土司那恕去招撫車裏宣慰刀糯猛。嘉靖年間,車裏曾「以大車裏應緬,而以小車裏應明朝」。在明軍對東籲反擊取得勝利的形勢下,「糯猛復歸,獻訓象,金屏、象牙諸物,謝罪」。明朝由此又恢復了對車裏宣慰使的職務。

同年冬,劉綎鎮守蠻莫約有二年,其間撫綏邊境諸土司,只是尚來不及剿滅洞吾莽應裡,徹底平息叛亂。後因劉綎向蠻莫安撫使思順索賄,把總謝世祿、夏世勛、陳其正等人侵辱其妻妹,使思順顏面掃地,思順心懷怨恨,倉皇出奔東籲。莽應裡派大襄長領兵佔據蠻莫。孟養也在暗中依附於東籲。

劉綎、鄧子龍率軍出征緬地,大敗莽應裡,「糾合諸夷,歃血威遠營」,取得決定性勝利,但是莽應裡勢力並未徹底剿滅。

劉鋌清醒認識到「疆宇雖已廓清,莽酋酋然肆大,若不亟加剿滅,終為禍根蔓延」。應乘勝進討,「俟蕩平之後,另圖改土設流,平定之餘,更宜築關建堡,設大將旗鼓,以控制要衝,立諸司衙門而相為犄角。隨行屯田之策以足食,而財可使富,保障堅於來形;又練土著之丁以足兵,而力可使強,邊境幾無患。……滇南之安,永保萬世無虞矣。」

不料劉綎的謀劃尚未實施便因治軍紀律不嚴解職而去,被劉天俸代之,萬曆帝親自下旨「嚴詰將領致新附遠夷之叛者」。明朝在雲南的地方官員按察使李材認為,不收復蠻莫、孟養兩地就無法制止東籲入侵,於是他派人成功地招撫了這兩個地方的土司。孟養境內有密堵、送速兩城,此時仍為東籲軍佔據。

時間來到萬曆十五年(1587年),莽應裡傾東籲之兵征討暹羅,留幼弟良淵王鎮守東籲北境。

孟養土司思威見東籲守軍兵力薄弱,便想收復密堵、送速兩城,悄悄遣人聯絡了孟密思化、蠻莫思順一起進兵,並請求明朝援助。按察使李材、遊擊劉天傣派出明軍前去配合作戰,明軍把總杜斌、李朝帶兵不多,就把許多面明軍的旗幟授與孟養兵,虛張聲勢,迷惑敵人。兩軍相遇於遮浪。東籲軍看見到處是明軍的旗幟,「以為明朝大兵至,驚潰」,明朝與土司聯兵乘勝追擊,殺敵千餘,斬殺東籲大將大襄長,一舉收復密堵、送速兩城。另一將領散鐸逃回阿瓦,良淵王得知孟養兩城已丟,隨即加強了阿瓦的防衛。

~~

阿瓦有「多寶之城」的美稱,伊洛瓦底江從城西邊流過,城東北是慢德勒山,山上寺院、寶塔眾多,一直是坲J的聖地。

最近心緒不寧的良淵王來到一座寺院,供奉香火,以求慰藉,卻收到寺中高鬙請其到偏殿一述的邀請。

雙方見面後,高鬙忽然問道:「殿下可知如今這東籲正處風雨飄搖當中?」

良淵王無奈道:「知又如何,我不過一介藩王,又能做什麼?」

「殿下何必如此灰心,可曾聽過江喜陀的故事?」高鬙安撫道。

江喜陀是蒲甘王朝第十一位國王。蒲甘王朝在一代聖君阿奴律陀時,開疆擴土,走向了頂峰。阿奴律陀病歿後,其子修羅即位,因昏庸無道,地方諸侯發動了叛亂,修羅率兵平叛,結果戰敗,死於亂軍之中。阿奴律陀手下大將江喜陀(也有一種說法,江喜陀是阿奴律陀之子)在皎克西異軍突起,大敗叛軍,被群臣擁戴為王。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莽應裡正如那修羅昏庸無道、窮兵黷武,使百姓苦不堪言,而誰又是那江喜陀呢?

良淵王對高鬙的話外之意,心知肚明,卻還是裝作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高鬙隨即講了講江喜陀的平生事跡,並提醒良淵王,東籲現在不缺一個開疆之君,卻缺一個治果之君。各族之間的矛盾需要緩和、荒廢的水利需要興修、撂荒的農業需要恢復,被輕視的坲J需要重新大興。

良淵王對高鬙的見識有些吃驚,將這些話銘記於心後,告辭離開了寺院。

回到官邸不久,有僕人前來通稟,孟密土司思忠、蠻莫土司思順又遣人前來講和,言語中有投靠之意。

西南這幫土司,誰強就認誰「作父」,誰侵犯他們的利益,就立刻翻臉不認人,在東籲與明朝之間搖擺是常有之事,良淵王對思忠、思順兩人的投靠並沒有感到多麼驚訝。

「這幫歸而復叛的小人!」良淵王氣哼哼罵完,旋即命人去請散鐸將軍前來商議。

散鐸以來,聽說了孟密與蠻莫土司的事,立即向良淵王進言,此時不是與明朝大動乾戈的好時候,為今之計還是要儘快將攻入東籲的敵軍擊退。

「還請殿下速派人向大王求援,大軍長期在外,果內兵力空虛,恐會有宵小圖謀不軌。」散鐸擔憂道。

「救援一事,我早已安排,兄長此次出征,無功而返,只怕今後難有機會降服暹羅。」良淵王略帶遺憾之色道。

聽得此言,散鐸一臉頹然,不由得長嘆一聲。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