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八百零七章:疆域與人口(下)
【今天是北方小年,年關越來越近了!】

後唐末,李從厚和李從珂為爭奪帝位交戰。李從厚兵敗逃出洛陽,李從珂即位,傳國玉璽不知所蹤。後來,李從珂聲稱在洛陽找到一枚玉璽。後晉石敬瑭滅後唐時,李從珂帶玉璽自焚。

隨著李從珂自焚,玉璽也沒了下落。後晉、後漢、後周連個不辨真假的玉璽都沒有,一下變得尷尬起來。

後晉石敬瑭無奈,隻得命人重新製作了一枚玉璽,上刻「受天明命,惟德允昌」。

後晉被遼攻滅,玉璽傳到遼國手中。金滅遼後,這塊玉璽被遼朝末代皇帝耶律延禧扔到了桑乾河(也有說完顏宗望將其獻給了金國皇帝)。

後周也重新製作了兩枚玉璽,一個上面刻有「皇帝承天受命之寶」,另一個上面刻有「皇帝神寶」。

趙匡胤取代後周,得到後周的兩枚玉璽。宋太宗、宋仁宗時期又分別製作了兩枚玉璽。

宋徽宗在位年間,陝地有一農夫耕地時發現傳國玉璽,獻給了朝廷。朝中大學士們考證說是真的。金滅北宋,得傳國玉璽,其後,這枚傳國玉璽不知所蹤。

完顏構跑到南方,建立南宋,再製一枚玉璽,上書「皇帝誥寶」。

南宋被元朝伯顏所滅後,南宋自製的玉璽轉手到了元朝。後來,伯顏將收繳的各國印璽統統磨平,分發給王公大臣刻製私人印章,南宋的玉璽應該也在其列。

元朝之時,有人在大都公然叫賣傳國玉璽。這枚玉璽應該是金滅北宋得到的那枚,元順帝退出中原時,帶著玉璽跑回了草原,此後一直在檬古後裔中傳承。

這一枚應該就是敖漢總管現在所獻的玉璽。

傳國玉璽這玩意說重要也重要。老朱建立明朝後,就因沒有傳國玉璽而惆悵不已,屢次派兵攻打北元。只是,明朝並沒有得到想要的傳國玉璽,永樂年,瓦剌作亂弒君,說得到了元朝的傳國玉璽要進獻給明朝,但後來並沒有前來。

這玩意說不重要其實也不重要,早就在東晉時期失去了S聖光環。明朝中後期,已不太在意傳國玉璽。宣宗時期,瓦刺首領脫歡要向明朝進獻前元玉璽,明宣宗回復「前代傳世之久,皆不在此,王既得之,可自留用,不必來獻。」明英宗復辟後,孛來遣使說要獻玉璽,明英宗回復「璽己非真,即真亦不祥物,獻否從爾可也。」明孝宗時期,陝西巡撫得到一枚玉璽進獻,孝宗只是命人將其收進了庫中。

歷史上,林丹汗曾找回這枚傳國玉璽,一度幻想恢復北元的榮光。

皇台吉滅林丹汗後,林丹汗部下獻出北元「傳國璽」。後來,「蓋印狂人」乾隆品鑒這枚玉璽,認為是假的:「會典所不載者,復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一璽,不知何時附藏殿內,反置之正中。按其詞雖類古所傳秦璽,而篆文拙俗,非李斯蟲鳥之舊明甚。」

乾隆平生最大的愛好就是在自己收藏的古字畫上蓋印,為此他命工匠刻下了二十五枚寶璽,自此淡化了玉璽的作用。

~~

蔣勇穩了穩心神,他不知這玉璽真假,但此事事關重大,他不敢怠慢,忙命人拿來鐵盒,加上大鎖,貼上封條,加緊送至冰城。同時又命人向總督府說明此事,請本土派人前來鑒定。

這枚玉璽對宋洲而言,意義重大。宋洲自稱宋末漢人遺民,如今得此璽,亦算是「物歸原主」,果內輿論能大作文章,增強一波果民自信。

將要事忙完,蔣勇這才看向眼巴巴等著受賞的敖漢總管。

「劉參謀,我們物資庫裡還有多少物品?」

「還有一些棉服棉被、鹽糖罐頭、茶磚藥品、各類鐵器,刀劍盔甲。」

「去合計一下,點個整數,賞給敖漢總管。中樞那邊收到消息,肯定還會有重賞,總管暫且稍安勿躁。」

「下官明白,下官明白,謝蔣司令賞,謝朝廷賞!」

「為大宋出力辦事,自然會有賞,這都是敖漢總管應得的!」

讚許了一番敖漢總管對大宋的忠誠,蔣勇命副官帶其去領取物品。

電報發回本土,皇家典藏館獲知這個消息,十分激動,立刻組織人手,趕往東北總督府。

蔣勇賞賜給敖漢總管的物資裝了滿滿五大車,惹得其他盟旗萬分眼紅。不就是玉璽嘛,誰家沒有,各盟長、旗總管在部落裡翻箱倒櫃,還真發現了不少寶貝。(《東華錄》中記載皇台吉時期,多邇袞征服檬古諸部,獲歷代傳國玉璽。)

沒過幾日,各種樣式的寶璽紛至遝來,一些沒找到寶璽的首領甚至把明朝所賜的什麼指揮使官印也送來了。一時之間,鬧得各堡雞飛狗跳。

乘坐火車返程的蔣勇萬沒想到此事會引出如此多的後續,火車剛抵達亦河堡,上面的一封加急電報就傳來,明朝派出使者來到了亦河堡,總督府委託蔣勇客串一下外務部人員,與明朝使者接觸,看看明朝派人來此有何目的。

此時的明朝內閣首輔是「裱糊匠」申時行,而上一任閣老張四維因其父去世,回家服喪去了。

申時行,字汝默,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殿試第一名,獲狀元。

張居正是申時行的「座主」,對其極為器重。萬曆五年(1577年),申時行能出任吏部右侍郎,便是張居正的提攜。(註:座主關係是指科舉所有錄取的進士(舉人)一般均要對於主考官執弟子禮,而主考官亦要將新進的進士看作自己的門生加以教導與提攜。)

張居正其父病逝,「奪情」爭論引得沸沸揚揚,張居正迫於輿論壓力,隻得回江陵老家服喪。臨行前,他薦舉兩人入閣,參預機務,一是禮部尚書馬自強,另一個就是吏部右侍郎申時行。

土蠻汗被宋洲趕到宣大一帶,又開始霍霍明朝邊鎮。

見宋洲在遼東一家獨大,朝中有一派大臣認為應該以大局為重,繼續聯和土蠻汗,遏製宋夷;而另一派認為這些年宋洲沒在沿海襲擾,遼東整體來說也算太平,是不是可以和土蠻汗一樣,嘗試籠絡一下宋夷。首輔申時行便持後一派想法。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