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八百零八章:內需帶動的產業(上)
儘管申時行深受萬曆帝的信任,又身居首輔之位,但他遠不能達到張居正的影響,這從近來明廷兩件事就能看出端倪。

張四維之父去世,他隻得回家守喪。在其離開後不久,內閣中的其他兩人呂調陽和馬自強也相繼病死,隨後新進余有丁、許國、王錫爵和王家屏四人,申時行自然成了資歷最老的一位閣臣。

許國、王錫爵的裡籍與申時行都屬南直隸,算是同鄉,三人關係極為密切。而王錫爵在嘉靖四十一年與申時行同榜登科,還有這樣一層情分。

王錫爵能入閣得到了禦史李植等人的力薦,他曾反對張居正「奪情」,因此有些名望。李植等人與申時行不合,推薦王錫爵入閣,原是為了削弱、牽製申時行的權力。誰知,王錫爵入閣後很快便與申時行抱成一團,成為其最親密的盟友。剩下的余有丁和王家屏勢單力孤,只能依附於申時行、許國、王錫爵三人。

張四維當首輔時,追隨張居正的改革派便受到反對派的誣陷,申時行上台後,改革派立即對其竭力巴結。申時行不太贊同張四維「非黑即白」的做法,但當他掌權後,又不得不沿用張四維的路子走,企圖居中調和,務為寬大,並起用穩重守成的官員,緩和朝中矛盾。這便是為何要稱他是「裱糊匠」的原因。

申時行這種「兩邊討好」的做法,引起了禦史言官的不滿。

禦史、給事中等言官藉著申時行廣開言路的機會,紛紛指斥張居正秉政時,遏阻言路,曆數其罪行。申時行作為張居正的「心腹」之一,自也被言官們含沙射影。

一向性格寬厚的申時行亦被這幫人惹毛,後來實在忍無可忍,遂與言官們公開交鋒,想方設法貶黜那些攻擊張居正進而涉及到他自己的人。

萬曆十二年,禦史張文熙上疏,曆數之前閣臣專恣自斷的四種表現:各部各院都設《考成簿》,記錄官吏功過,送內閣考察升降;吏部、兵部掛選官員,都得經內閣認同;督撫巡按辦事,無不密謁內閣大臣請教;內閣首輔奉詔擬旨,獨自行事。

申時行急忙上疏論爭,對前三條,他認為是內閣的職權範圍許可的,內閣中有徇私舞弊的可罷黜,但若因有一二個閣臣徇私舞弊就把內閣的職權削弱,未免因噎廢食。對最後一條,他說內閣首輔奉詔擬旨,曾無專斷之舉,都同內閣其他大臣商議。萬曆帝覺得申時行講得有理,遂絀張文熙之議不用。

這一次試探,並未使言官們就此罷休。

緊接著,禦史丁此呂上疏揭發禮部侍郎高啟愚主持南直隸鄉試時,出題《舜亦以命禹》,是想勸進張居正當皇帝。萬曆帝將他的奏疏批示申時行處理。申時行言:「丁此呂以這種暖昧問題陷人於死罪,臣恐讒言接踵而至,不是清明的朝廷所應有的。「吏部尚書楊巍秉承申時行心意,建議將丁此呂貶出京師,萬曆帝採納。

這一下惹怒了眾言官,給事中、禦史王士性、李植等紛紛上疏彈劾楊巍與申時行,蔽塞言路。萬曆帝又覺得言官們講得有理,詔令罷免高啟愚,丁此呂留任。

申時行見狀,遂與楊巍一同上疏辭官。內閣大臣余有丁、許國上疏反對留任丁此呂,許國是申時行的好友,採取一致行動,也上疏辭官,向萬曆帝施壓。於是,萬曆帝乃維持原來的判決,貶丁此呂出京。言官們群起攻擊許國,申時行奏請按情節輕重懲治眾言官。

言官們與閣臣由此愈發對立,有如水火。後來由「壽宮有石」之事,更是掀起了明廷的朝堂d爭。

說回正題,申時行雖然支持拉攏宋洲,換得遼東的安定,但他也不敢冒這個險,讓言官們找到攻訐自己的口實。

籠絡提議,最後是由遼東巡撫提出,申時行只不過順水推舟,將遼東巡撫的上疏送到了皇帝的案頭。萬曆帝一看這封奏疏覺得大為可行,若每年隻用幾十萬錢的「歲幣」,換得遼東與西北一樣太平,那不就省卻了海量的邊備開支。

萬曆帝可是個很會花錢的主。萬曆十年,弟弟潞王完婚,宮廷動用了各色金三千八百六十九兩,青紅寶石八千七百餘顆,銀十萬兩,珊瑚珍珠兩萬四千餘顆。光邊備軍費就讓萬曆帝挪用了九十多萬兩,整個京城的珠寶甚至一度都被皇室買空,時言:「京師雖百貨所萃,此等珍奇與日用粟帛不同,即召商湊買,難以時刻取盈。」

見皇帝意動,申時行趕忙建言,可以先派人前往遼東與宋夷探探口風。

萬曆帝欣然接受了這個提議。

~~

五月初的東北大地已經回暖,亦河堡周圍的村落,農人開始了春播。

明朝禮部官員郭懷安看著堡外阡陌縱橫的農田,不由得失神。出邊關一路行來,朝中諸公所稱的「宋夷」治下,田地溝壑整治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少見有與明朝流民遍地的場景。宋洲人自稱宋末漢人遺民,這一點如今看來,倒也所言非虛。

「郭大人,剛剛有宋洲兵差傳話,說他們負責接洽的上官趕回了!」一隨從跑來稟報,打斷了郭懷安的思緒。

「回了便好,快命人為我更衣!」郭懷安催促道。

換上大明官服,郭懷安在宋洲接待人員的領路下,與蔣勇碰了面。

雙方自報家門,郭懷安聽對方是個武夫,心中有些輕視。

蔣勇隨意抱了抱拳,示意對方落座,又命人準備茶水。

郭懷安對武夫的不通禮節,不以為意,坐下後,講明了自己的來意。

能與明朝修好,安心清掃西面的韃靼人,對宋洲有百利而無一害,中樞自然樂意見到。但談判嘛,總得有商有量,能在明朝身上多撈一點好處,何樂而不為。不過,當蔣勇聽到郭懷安報出的價碼後,立刻大失所望,明朝還真把宋洲當做與韃靼人一樣的「叫花子」。

「貴使所言之事,我要回總督府商談一番,才能給出答覆!」蔣勇瞬間沒了興緻,敷衍道。

郭懷安知自己報出的條件沒讓對方心動,隨即湊近,壓低聲音道:「將軍可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道理,如果將軍能一言而決,我朝封將軍為王,也未嘗不可!」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