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四百零八章:磨刀霍霍
語文課結束,一行人沒在教室逗留。

唐寅走出教室,向薛校長感嘆道:「宋洲教學果然與眾不同,引人深思,發人深省呀!」

薛校長謙虛地笑道:「傳道、授業、解惑本來就是教育的目的,這都是我們的份內之事。」

參觀完中學部,時間已近正午,薛校長直接領著眾人去了高中部的食堂就餐。

寬敞明亮的餐廳內,剛剛下課的高中生們排起長隊,依次打著午餐。

見校長到來,學生們禮貌謙讓,空出了一條快速通道。

薛校長擺手,示意自己不搞特殊化,隨即帶著眾人排在了學生隊伍後。

唐寅見此一幕,覺得一切都很新奇,但又合乎情理。

排隊的間隙,站在一行人身後的幾名學生小聲議論著畢業後的打算。

有人想工作掙錢養家,有人想謀得公職,有人想考上迎日城大學,去本土看看,似乎每個人都想好了自己的未來之路。

相比明朝讀書隻為做官,處在上升期的宋洲,給了年輕人無限的機會去施展自己的才華,這是唐寅這個看客無法理解的。

能考上高中,在宋洲,離天之驕子只差半步,而迎日城大學上學的人中龍鳳,皆被穿越眾視做寶貝,這些人才一般的公司企業想都甭想。因此,各個公司企業將爭鬥人才的戰場放在了高中,這些還未畢業的學生每個人都不愁出路。

吃完豐盛的午餐,薛校長安排眾人休息。

應唐寅的請求,校長向其贈送了一本《宋洲字典》,字典裡記有拚音的讀寫辦法,在薛校長的講解下,唐寅大受啟發。

作為回禮,唐寅揮筆留下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筆墨。

雙方對互贈的禮物都感到非常滿意。

下午上課,薛校長繼續引唐寅在高中部參觀,這一次旁聽的課是數學課,老師講的是有關立體幾何的問題。

儒家雖講六藝,這六藝中包含數,但至宋末後,儒家文人隻重經書,而輕六藝,早就將算數的本事丟得一乾二淨。

所以,當唐寅聽老師講立體幾何時,有如聽天書一般。

華夏數學的發展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時期。算術領域,四則運算在戰國時得到了確立,乘法中訣已經在《管子》、《荀子》、《周逸書》等著作中零散出現,分數計算也開始被應用於種植土地、分配糧食等方面。幾何領域,出現了勾股定理。代數領域,出現了負數概念的萌芽。最令後人驚異的是,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對策論」的萌芽,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田忌賽馬。

西漢末期至隋朝中葉是華夏數學發展的繁榮時期,其標識便是《九章算術》的出現。全書收錄了246道數學應用題,每道題都分為問、答、術三部分,而且每章的內容都與社會生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這本書的誕生,不僅說明華夏古代完整的數學體系已經形成,而且在世界上,同時期也很難找到一本能與之媲美的數學專著。

這一時期,創造數學新成果的傑出人物有三國人趙爽、魏晉人劉徽和南朝人祖沖之。

到隋中葉至宋末,華夏數學進入了全盛時代。數學得到王權的重視,官學裡出現了算學專業,並且數學教材也出現,唐朝數學家李淳風奉命,收納整理出了名為《算經十書》的教科書,全套共十部,包含:《周髀算經》、《九章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海島算經》、《五經算術》、《綴術》與《緝古算經》。

進入到宋末至清中期,由於戰亂,導致大量寶貴的數學書籍遺失損壞,再加上科學技術與算學專業不受官方重視,華夏的數學發展逐漸陷入到黯淡無光的境地。

唯一值得稱道的事,元朝末期,小巧靈便的算盤出現,為百姓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一個計算簡捷、攜帶方便的新工具。

清中期以後,東西方數學合流,華夏數學也談不上獨立發展了。

此時,明朝正處數學發展的衰敗期,再加上華夏數學本身存在缺陷,這就為往後東西方科技的發展埋下了巨大隱患。

縱觀華夏數學的發展史,你會發現其本身往往是根據長時間、多次的實踐得出的規律,或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規律,這只是一種歸納,缺乏嚴格的證明過程與系統性的總結,即西方所說的公理化體系。如《九章算術》,它只是交代了一個個有趣的現象和結果,章節按實用性分開,而不是數學體系。這可能與華夏古代哲學注重結果,並不注重邏輯推理有關。

古希臘學者畢達哥拉斯曾言「凡物皆數」,不注視數學的作用,許多行業都不會存在與發展。

崇禎二年(1629年)七月二十六日,徐光啟給崇禎皇帝上奏摺《條議曆法修正歲差疏》,論述了「數學和其他科學的關係,數學在生產實踐中的作用」,他將數學作為其他一切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的基礎來看待,並列出了十條關聯。

第一,數學是天文學,氣象學的基礎。「利用數學可以計算日月無星的運行,從而推測晴雨水旱。」

第二,數學是機械工程學的基礎,「精於度數,能造作機器,力小任重」,製作各種機械,「以供民用,以利民生。」

第三,數學是測繪學的基礎,「天下輿地,其南北東西,縱橫相距,紆直廣袤,山海原野,高深廣遠」,都可以用數學方法測繪,「道裡尺寸,悉無謬誤。」

第四,軍事學:數學可以用於「兵家營陣器械及築治城台等」,「精於其法,有裨邊計。」

第五,建築學:「營建屋宇橋樑等,明於度數者力省功倍,且經度堅固,千萬年不圮不壞。」

第六,財政、會計學:數學對「官司計會」,頗有用處,「理財之臣,尤所急需。」

第七,水利學:用數學,「度數既明,可以測量水地。一切疏浚河渠,築治堤岸,灌溉田畝,動無失策,有益民事。」

第八,醫藥學:使用數學,「因而藥石針砭,不至誤差,大為生民利益。」

第九,音律學:「明於度數,即能考正音律,製造器具(樂器)。」

第十,計時:掌握了數學力學原理,可以「造作鐘漏,以知時刻分秒」,「使人人能更分更漏,以率作興事,屢省考成。」

徐光啟的這封奏摺,得到了崇禎皇帝的積極反應和支持,崇禎下旨批示「度數旁通,有關庶績,一併分曹料理」。只可惜,當時明朝僅過十幾年就滅亡了。

雲山霧繞的聽完數學課,唐寅搖頭道:「宋洲算術高深,但終究只是術,而非道也。」

薛校長意味深長道:「唐先生心中的道,並非是我宋洲的道,我宋洲真正的道,便是唯生產力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