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1480之新世界》第五百六十四章:李朝使團(10)
於生活習慣格格不入的迎日城呆了差不多一個半月,李朝使團一行人終於決定南下,打算見識一番宋洲各城的風土人情。

原本外務部為這幫人買好了前往西鐵城的火車票,但尹春年心血來潮想看看宋洲本土的鄉村面貌,於是,外務部不得不重新準備馬車,並安排人手護送這些人的出行安全。

從迎日城出發,車隊行走在陽垣郡與南角郡郡級公路上,倒沒有想像中的路途顛簸,離開了繁華的城市,近郊的慶豐鎮依然很似熱鬧。

別看慶豐鎮目前還只是鄉級單位,但因與迎日城近在遲尺,這十幾年承接了不少因地價上漲遷出的中小型企業,使得慶豐鎮隱隱有了迎日城衛星城的雛形。

看著公路兩旁,一棟棟修得極為漂亮的民居,尹春年心底對宋洲的富裕又有了新的認識。

走走停停,行走了兩日,車隊來到一處不知名的村落,視野所及之處皆是一望無際,正等待收割的麥田。

按理說,這時應該是農人最為忙碌的時候,可在田間根本看不到幾個農人,只有遠處看不清是何模樣,隻依稀辨識得那是個黑乎乎還能移動的物件。

就在使團一行人納悶不解時,田間小道中,一中年人騎著一匹油光水亮的駿馬來到車隊前。

當得知馬車裏乘坐的是李朝使團高官,中年人神情有些激動,下馬走至近前,一揖後,用李朝話詢問:「不知是哪位大人出使宋洲,可否與晚輩一見?」

異國他鄉,竟能聽到故音,這令尹春年、安名世等人大感驚訝,幾人下車,盯著主動上前攀談的中年人,對其身份愈加好奇。

中年人自報家門道:「晚輩乃燕山君時期,戶曹判官全世賢後人。」

安名世回憶起,吃驚道:「哦,你……你竟然是全世賢的後人,真難以置信!為何你會在這宋洲本土,當年燕山暴君無道,許多敢於直諫的大臣家眷,全都下落不明!」

「此事說來話長,寒舍就在東頭,諸位大人可否賞光,去吃杯酒水,家父閑居在家,幾位來自故鄉的大人前往一述,他定會高興。」中年人盛情邀請道。

尹春年向陪同之人說明緣由,這種小事,陪同幹部自然不會阻止。

因此,尹春年應下邀請,領著一行人徒步往村東頭行去,路上聽著中年人講述其父輾轉來到宋洲本土的經歷。

原來在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燕山君為了給生母廢妃尹氏復仇,悍然對勛舊派與士林派大臣同時展開了血腥清洗(史稱甲子士禍)。中年人的祖父全世賢連同當時的尹弼商、李克均、成俊、權柱、李胄等十餘位大臣被殺,其父與祖母等家眷被判流放鹹鏡苦寒之地。

後來不知為何,全家老小稀裡糊塗的上了一艘大船,被悄悄送到了濟州島。在濟州島短暫過了兩年安定日子,姑姑嫁給了一位宋洲軍官,一家人又跟隨姑爺漂洋過海來到宋洲本土,最後便在此地落籍。

中年人的家宅就在東邊路口,一開門就能看見公路對面的麥田。作為家中老麽,中年人繼承了其父留下來的田地,後來又在兩位兄長的支持下,一口氣購買了千畝農田,自此一邊安心做起田舍郎,一邊照料年邁的父母。

「屋前面的七百多畝小麥田是我的,屋後面還有八百畝,一半休耕,一半飼養牛羊。」中年人介紹起自家的狀況。

擁有土地千畝,在李朝也是個不大不小的地主了,尹春年將此記在心中,向中年人詢問起為何麥田沒人收割小麥。

中年人無奈答道:「農用機械租賃公司要到後天才能排到我這裏,所以暫時只能耐心等待。」

尹春年正準備刨根問底,這農用機械租賃公司為何物,卻不想,不知不覺間已來到中年人家門前,一陣犬吠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父親,有故鄉客人來看望你!」中年人推開籬笆木門,製止了犬吠,向坐下屋簷下,曬太陽的老者喊道。

老者聽言,緩緩站起,看到尹春年等人,先是訝異,後是欣喜,有些激動道:「難得,難得,想不到老頭我入土之前,還能看到故鄉人。」

老者急忙招呼眾人進屋休息,又命老太婆與兒媳準備茶水糕點。

尹春年與安名世打量著房屋的佈置,磚木結構,沒分東廂、西廂、正堂,嗯……極具宋洲特色。

沈連源查看著會客廳隨意擺放的書籍,一些書皮明顯有人翻閱,一個莊稼漢還有空閑讀書,實在讓人感到稀奇。

幾人落座,家中女主人端來了茶水與糕點、水果,隨後又給屋外休息的使團隨從倒茶,招待得十分周到。

老者了解三人的身份後,與其打聽起李朝的消息,比如當今君主是誰,當年的戊午士禍、甲子士禍有沒有得以平反。

尹春年聽到老者的言辭毫無尊卑,心中不喜,但念其一把年紀,從堂上官之子變為異國一普通人,心中難免生出怨恨,也就不與其計較,一五一十回答了老者的提問。

聽到甲子士禍已平冤昭雪,老者顯得異常高興,口中不住念叨「天尊有靈」,「祖先有靈」。隨即讓家中女人們準備午飯,要盛情招待眾人。

陪同幹部見自己一夥人多,有心想推辭。老者卻執意堅持,還安排其子去找左鄰右舍幫忙。

沒過多久,村裏的村民自帶鍋碗與桌椅來到老者家中幫忙,在院裏開起了露天灶。女人們忙前忙後,很快做好了幾桌豐盛菜肴,這時候,讀書的孩子也中午放學回來,老者家院前頓時熱鬧非凡。

雖是村中百姓的家常小菜,但魚肉不缺,還烤了一隻全羊,令尹春年這幫李朝高官,自譽過著錦衣玉食之人,皆暗嘆不如。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裏,是謂小康。而眼下,想必就是小康之世吧!」沈連源心裏忽然升起了這個念頭。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