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知宋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北上
「小哥有什麼打算?」石守信發問了。

他漸漸聽出了崇簡的意思,覺得有趣。

曹彬號稱儒將,凡事求穩,其實這並不符合勇猛精進的名將氣質。

石守信這一批跟隨柴榮、趙二打天下的武將,身經百戰,更善於在亂局中取勝,所以對曹彬的建議,多少有些不以為然。

只可惜遠離軍隊,也沒了決策權,此時站出來,差不多也就聊勝於無吧。

不過只要崇簡說得合理,他是打算支持一把的,管不管用倒在其次。

「還請石老將軍原諒,兵者詭道也,可否容小子暫時賣個關子?」

崇簡的回答出乎意料,居然不打算在朝堂上申辯了。

此刻,先帝去世的消息已經傳開了,北漢、契丹獲此消息後,大概也會下意識認為大宋會儘快退兵。

這就有了操作空間。

石守信和高懷德同時想到了這一點,不由相視點點頭。

「既如此,還請陛下結束登基禮儀後,單獨召見相關臣僚,在小範圍內討論此事,再下決斷。」

高懷德也適時站出來支持崇簡。

此刻舊主新喪,石、高這樣的老資格宿將,在乳臭未乾的德芳面前,說話分量無形間增加了許多。

於是朝堂上就北伐之事的討論草草結束,並未當堂定論。

……

就在東京汴梁城朝野上下都忙於國喪期間,一隊人馬開向城外。

早有傳言,這是主管北伐糧草輜重調運的隊伍上前線,帶隊的是三司副使趙崇簡。

隨行有幾輛大車,但顯然用來裝運糧草是不夠的。

跟著就有進一步的傳言,說崇簡再次做了欽差,代表新君北上慰問北伐部隊。

車上拉的也不是什麼糧草,而是慰問物資,都是貴重東西,所以幾輛大車運載就足夠了。

印證這個傳言的,是隨行的一千禁軍精銳騎兵,由勇猛善戰的鐵騎軍指揮使呼延贊統領,震懾了沿途想對車仗打主意的各方勢力。

呼延贊在新君繼位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限於資歷,不可能立即接手侍衛馬步軍司,而是從副指揮使升任正指揮使,正式成為一軍之主。

有了新君的青睞,還有崇簡的加持,未來發展自然可期。

一路上,雖說沒有享受到如劉寶一般的曲意奉承,但身邊有個歷史留名的猛將,崇簡覺得既有面子,又有安全感。

一句話,面子裏子都有了。

車隊一路向前,到了北漢境內,一行人都打起了精神。

暗門又開始發揮作用,不斷把各種消息傳遞到崇簡身邊林福的手中,然後由其匯總分析,向北上隊伍提供行程諮詢建議。

因此北上隊伍能夠及時獲取行程範圍內的相關消息,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大宋這次本就志在必得,調動了五路大軍從各個方向向太原推進,一路清掃過去,真正能構成威脅的襲擊,其實已經不太可能組織得起來了。

真出現了意外,呼延贊的一千精騎也不是吃素的。

基於此,崇簡這一路北行,沒有多少擔心,甚至都沒有偃旗息鼓的打算。

大宋天威,就是要在這片沒有馴服的土地上張揚。

與此同時,圍攻太原城的宋軍,也得到了欽差北上的消息,甚至太原城內的北漢君臣,也通過秘密渠道及時掌握了這個動態。

兩邊的反應很有意思。

在宋軍的帥帳中,黨進與潘美正在議及此時。

帳中還聚集了北伐五路軍的主將。

他們分別是西南路的郝崇信、王政忠,南路的閆彥進、齊超,東南路的孫晏宣、安守忠,西路的齊延琛、穆彥璋,還有擔任主攻的北路郭進、侯美。

最先逼近太原城的就是北路軍,到十月上旬,各路軍紛紛抵達太原,擺出列寨攻城的架勢。

提調五路大軍的統帥部隨同北路軍行動,黨進、潘美作為主帥和都監,比其他四路軍到得更早。

「仲詢,先皇駕崩,天下震動,新君派這樣一個年輕後生到前線來,打的什麼主意啊?」

黨進問潘美,語氣隨意,甚至含有一絲輕蔑。

五路軍主將聞言,紛紛點頭,覺得主帥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

也難怪,作為戰功累累的宿將,又正得重用,自然很難把崇簡這樣毫無資歷背景的降臣當回事。

言語間以新君稱呼德芳,說明在感情上,他還沒有真正認可這個皇帝。

陛下,官家,才是大宋年間提到皇帝的正常稱呼。

武將往往就是這麼直接,對自己的情感也不善於隱藏。

這黨進年齡與潘美相仿,但比潘美更加龍精虎猛,是一個標準的赳赳武夫。

他不僅是此次北征主帥,還在禁軍中任要職,兼著侍衛馬軍都指揮使,軍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討伐北漢他也不是第一次參加,上次跟隨趙二親征,打退了北漢名將劉繼業(楊業),這一次也是摧城拔寨,一路突進。

只是太原城堅,一時難以得手。

「這個,天威難測,不好去妄加猜測。至於欽差嘛,那倒真是個年少有為的俊彥。」

潘美早與崇簡打過交道,更通過潘惟吉加深了溝通,最近汴梁還傳來消息,說花蕊夫人有意撮合崇簡與潘家聯姻。

這一步要是落實,差不多就把趙、潘兩家連在了一起。

誰都知道崇簡的立場,這大概是先皇為新君登基未雨綢繆吧,潘美暗自推斷。

當然,這些,他都無法對黨進名言。

「哦,仲詢了解這個後生?」

黨進察覺潘美口氣有異,不同於平常,敏感地追問。

「不敢說了解,但略有所聞。此子年紀雖輕,但敢於任事,殺伐果斷,平西蜀、下江南,多虧了他一力承擔,據說沈義倫、曹彬兩位大人都非常看好他。先帝在日,每每單獨召對,與他密議軍國大事,即便朝堂上,每有諫言,也多採納。」

黨進是比較純粹的武將,平時甚少關心與己無關的朝政,加之重文抑武抬頭,漸漸讓這些宿將邊緣化,耳目也越來越閉塞。

對於崇簡在朝政上嶄露頭角,尤其在新朝堂上的分量,黨進竟缺乏基本認識。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