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知宋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孤城
而潘美與曹彬一樣,一個宣徽北院使,一個樞密使,乃是分中樞權力而設立,自然是朝中重臣,參與朝政責無旁貸。

潘美這席話,說得黨進倒吸一口氣,其餘五路主將都不敢掉以輕心。

潘美見狀,知道初步目的已達到,連忙另起話頭,把眾人的注意力引向當前緊要之處。

「只是不知此子今次北上,身上肩負著何種皇命。」

潘美對崇簡的稱呼,既沒有黨進的輕蔑,也沒有捧欽差臭腳之嫌,倒有一絲世交長者風。

話語中,有意無意點出,這小子皇命在身,可得小心配合。

傳言武將雙子星,曹彬儒雅,潘美多智,顯然並非空穴來風。

「是啊,究竟打算來幹什麼呢?按說是進是退,一道詔命就解決了,沒必要派這麼大一支欽差隊伍過來。」

黨進也有疑問。

「是不是不太相信我們?」郭進突然說道。

這也正是縈繞在其他主將心裏的話,所以聞言紛紛點頭。

作為北路軍主將,郭進與黨進、潘美一路同行,自覺關係不同,所以才敢出頭拋出這麼具有挑戰性的話題。

「郭將軍慎言。」潘美截口道。

「別胡說八道!」黨進更不客氣。

雖說製止了下屬說犯禁的話,但二人相視一眼,都看到了藏在對方眼中的戒懼。

「好了,大家都回去約束好部眾,尤其要加強佈防,防止城內敵軍偷出城來。誰延誤軍機,照樣按軍律處置!」

黨進厲聲道,特別提醒大家,誰想渾水摸魚,一樣軍法無情。

眾將討個沒趣,紛紛告辭離開帥帳。

黨進剛想開口,聽到又有腳步聲傳來,以為是哪位將軍去而復返,隻得把到嘴邊的話壓下。

他想說幾句體己話,當然不能讓那些魯莽的下屬聽見。

「怎麼又……」

黨進剛開口,話就噎住了。

進來的人雖是武將打扮,但卻絕對是個陌生後生,只是手裏拿著雕龍令牌,顯見是宮中來人,難怪帳門前的守衛沒有阻攔。

潘美見了此人,脫口而出道:「欽差大人,怎麼來得這麼快?」

「隊伍還在後面,我輕騎趕過來,是有要事待辦。」來人輕鬆回答。

……

太原城內,北漢帝劉繼元也接到了密諜傳書,知道大宋皇帝趙匡胤去世,而且宋庭欽差正在北上,正召集文武對此加以評估。

眾臣議論紛紛,都覺得這是個好消息,對於已經被合圍的太原城來說,簡直就是久旱逢甘霖。

但當劉繼元問到如何利用大宋國喪逼退宋軍時,大殿內卻鴉雀無聲,眾大臣個個低垂著頭,好像發現了地板上有什麼軍國大略需要仔細研究。

也難怪,宋(周)、漢交戰以來,每一次都被敵軍平推到太原城下,幸得大遼牽製,或出兵相助,才免於滅國之禍。

現今更是被五路大軍圍困,城內軍民多數早已膽寒。

尤其這次打了那麼久,大遼的援軍始終未到,更讓人心生絕望。

因為害怕屠城,城內才萬眾一心拚死抵抗,但卻沒有主動卻敵的膽略了。

埋頭的重臣此時心裏都在說著同一句話,「別逗了,外面可是五路大軍合圍,現在出去,會被敵軍啃得連渣滓都不剩一點。」

就在一片沉默中,一個敞亮的聲音在大殿內響了起來。

「宋人遭遇國難,必然人心惶惶,我等何不出趁宋軍人心浮動之際,瞅準時機出城劫寨,打它一個措手不及?」

眾人一看,說話的是號稱無敵將的侍衛都虞侯劉繼業。

「何必呢,欽差到了,宋軍必然撤退,沒必要冒險。」

立即有一名文官站出來反對。

「它要是不退呢?」劉繼業反問。

「怎麼會不退?」文官也以問代答。

「好,就算他們要退,我軍趁機出擊,不是正好重挫敵軍,搞不好還會大獲全勝,打得宋軍輕易不敢窺視漢境。」

「陛下,不可冒險啊!」文官向劉繼元道。

「陛下,打蛇打七寸,只有把宋軍打痛了,才不至於馬上又捲土重來,讓我大漢岌岌可危,幾無寧日。」

劉繼業向劉繼元懇求道。

這倆都是先帝劉鈞的養子,只是一個是外甥加養子,所以有繼承權,一個沒有血緣關係,所以沒有繼承權。

劉繼業面對宋軍一浪高過一浪的攻擊,表現並不特別好,團栢谷之戰敗退,還因此受到褫奪兵權的懲罰。

沒辦法,宋軍勢大,兩邊力量對比太過失衡,勇猛和智謀都無從發揮作用。

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北漢唯一的名將。

在抵抗宋軍的進攻中,依然每次挑大樑,現如今的守城重任,還是落在了他的肩上。

如果以崇簡後世人的眼光來評價,這時的劉繼業身上還少了一樣至關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激於民族大義的堅毅勇猛,所以離千古名將還有不小的差距。

眾人見他堅持,都不說話了,只等劉繼元做出裁斷。

「那個,戰事方面,還是要都虞侯多操心。不過,一定要小心為上,如果見勢不對,立即終止行動,出城了,也要馬上撤回來。」

劉繼元這話,等於是把決定權交給了劉繼業。

這太原城被多次圍攻,靠恐懼支撐的城中居民已經開始出現人心不穩,要沒有劉繼業,恐怕早垮了。

這樣的國之乾城,不聽從他也不行啊。

劉繼元打眼掃了一遍殿中群臣,尤其多看了一眼剛才說話的文官,心想,要沒了這個楊無敵,恐怕想做縮頭烏龜都做不了,那還瞎嗶嗶個什麼勁?

「陛下放心,臣一定小心為上。」劉繼業知道自己肩上扛著這座孤城,自然不敢馬虎。

但兵法就是奇正結合,機會稍縱即逝,出現了就得抓住,一直當烏龜,被動挨打,總有挺不住的那天。

萬一這一次宋軍就是不退呢,萬一欽差就是來督戰的呢,契丹援軍遲遲不見蹤跡,太原孤城還能堅守多久?

城中早就出現了易子而食的現象了啊。

這才是劉繼業提議無人敢堅持阻攔的根本原因。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