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知宋事》第四十五章 暢銷
這不就是那本《掃北傳》嗎?

估計真得多承德芳這小傢夥的大力揄揚,使之在宮中流傳開來。

崇簡暗暗稱奇,一部書,居然在兩個女人口中獲得截然不同的評價。

「敢問夫人,何以見得?」

畢竟是舊相識,崇簡問話也比較直接。

「有些人啊,一入新朝,就忘了舊主,簡直沒有立場,哪像男子漢?」

夫人由衷感嘆道。

崇簡一聽這話,不由得仔細端詳面前這位一如既往雍容華貴的美女,疑心這話是專門針對自己。

女人心真是海底針啊,居然這麼看自己?

她自己不是投誠了嗎?

不能因為掛著一幅說不清道不明的畫像,就比自己高尚吧?

況且本人跟那後蜀實際根本沒什麼關係。

夫人意識到了什麼,連忙開口解釋。

「沒說你,你一個小屁孩兒,跟男子漢也沒什麼關係。」

這不解釋還好,一解釋就更尷尬了。

「那個,夫人,這一班文武跟隨國主一起過來,還不是唯國主、夫人馬首是瞻?就說在下吧,還不是有樣學樣,跟在孟玄喆幾兄弟後面?」

崇簡覺得應該提醒下夫人,這個鍋應該由孟昶一家,包括花蕊夫人等來背。

當初那首詩,講什麼「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就有些走偏了。

上行下效,一切的根子不在下面。

不過崇簡還是能理解一個女人孤苦無依,作為亡國奴,時不時憤憤不平的那種心態。

後世的經歷讓他銘記一個道理,就是女人一不順心,就怨天怨地,更會怨身邊的人,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無辜躺槍。

花蕊夫人如此,自然不奇怪。

況且她只是通過《掃北傳》隱晦表達一點情緒,轉彎抹角的,已經難能可貴了。

此刻聽了崇簡的話,花蕊夫人只是幽幽嘆了口氣,道:「是啊,怪不得你們。」

崇簡見她依舊沉浸在先前的情緒裡,就不願多呆,立馬找理由告辭。

「那個,小殿下還讓我陪他上學呢,我這就去了。」

「去吧去吧,我還忙著呢。」夫人不耐煩地揮揮手。

還好,那個幹練的尚宮娘娘又回來了。

「《掃北傳》其實是我代朋友刊印的,還有幾本書,馬上要刊印,到時我先帶來給夫人解悶。」

崇簡臨去前告訴夫人。

回到宗正府,正打算派人去書坊探問下印行情況,順便談談下部書的刊印,書坊老闆就找過來了。

「大賣大賣,目前已賣出上千本了。已經加印一次了,後期還得加印,幸好雕版未撤,不然就虧大了。」

書坊主孟老闆一見崇簡,就一疊連聲地道。

「哦,看樣子這書還很搶手?」

「那是那是,京中讀書人爭相傳閱,不知大人可否引見一下異世老叟先生,本刻坊願意長期合作。」

「別忙,你究竟賣的多少錢一本?」

「一貫錢一本,多買多出錢,每多一本多出一貫錢。」

啊,這什麼道理?

崇簡莫名其妙,剛想問,念頭一轉就明白了。

物以稀為貴。

這個時候,紙張金貴,雕版印刷不易,搶手貨買得越多,給賣家的壓力越大,自然會加價。

他依稀記得,在後世學習考古知識時,涉及到古代錢幣換算,大致有個印象,就是宋初的一貫銅錢差不多等於後世的四百多元RMB。

以後世屌絲的工資來計算,不算便宜了,要買十本書,累計得出五十五貫,兩萬多元,對一般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一千多本,即便是每本都按照一貫錢售賣,一千多貫,近五十萬元了,對不大的書坊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說吧,我們按什麼比例分成?」崇簡熟門熟路地問道。

孟坊主倒是吃了一驚,因為那個時代的士大夫對這些門道不屑一顧,都不太清楚。

「共有三種分成方式,最低的三七開,最高的倒三七,通常是按五五開。當時宗正大人沒有說比例,按慣例就是最低的三七開分成方式。」

見崇簡面色不善,坊主慌忙補充道:「不過,我們願意自動調整為五五開。」

「倒三七。」崇簡語氣平淡,但卻不容置疑。

他說這話時,心裏在想,付梓刊印的費用可都是我出的,按理說除了一點經銷費,其他都該歸我。

坊主面色變幻,最後無奈點點頭。

雙方心照不宣,崇簡可以說承擔了所有費用和風險,刻坊只是經手人而已,自然倒三七也是很不錯的回報了。

「還有幾部書,坊主願意合作嗎?」崇簡道。

雙方達成一致,才有進一步合作的可能。

「願意,願意!」坊主忙不迭地回應,頓了頓,又慌忙補充,「倒三七,小的認為就很合理,付梓的費用可由小店墊付,不,就由小店承擔。」

崇簡一聽這話就笑了,笑得像隻小狐狸。

心想,就說嘛,商人逐利,在哪個時代都是一樣的,利字當頭,什麼都好說。

同時心中也更加篤定,自己消遣般寫的書,一定在市面上暢銷。

接下來,他除了到宮中點卯,就是把自己關起來搞「創作」。

《紅樓夢》的故事在他筆下漸漸成型。

這一次,他瞄準的是以花蕊夫人為標本的讀者群,書名《芙蓉軼事》,作者署名聽雪軒主人。

算是保留了一點原作者的線索。

這書本時間、地點就很隱晦,崇簡只需稍加改動,如書名般暗示是某一個已經逝去的皇朝舊事,不僅花蕊夫人,以及蜀國那一般遺老遺少們會自動代入,今後那一班先後滅亡的割據皇朝,比如李煜和小周後,也自當別有會心。

千古第一奇書,果然名不虛傳。

崇簡一邊寫,一邊就忍不住讚歎起來。

好在他於《紅樓夢》一書,曾下過一陣功夫,基本能還原書中的語言風格和那些詩詞歌賦,還算是原汁原味,不會讓奇書掉價。

趙二出征在外,除了宮中幾人,其他人對他,由於趙小三的緣故,避之唯恐不及。

就連趙普也未能免俗,不願意和崇簡有過多接觸。

這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寫書。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