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知宋事》第一百零四章 赴任
「賢伉儷不必太過憂懼,有我在,誰也不敢動二位。」

崇簡心中嘆息,連忙給出保證以寬慰人心。

「學士大恩,感激不盡。」

李煜連忙致謝,只是給崇簡的感覺有些言不由衷。

也許,他是不相信崇簡能在趙小三的魔爪下保護自己?

你就不能表現得男子漢氣概一點嗎,看見身旁女人的白眼了嗎?

崇簡恨不得出聲提醒李煜。

時過境遷,而今的李煜就是一個不合時宜的書獃子而已,好在他還可以在這個庭院中完成那些震古爍今的詞作。

「剛才夫人吟唱那首詞,是順命侯新近創作的嗎?」

崇簡轉移話題。

「是啊,不成氣候,見笑了。」

李煜應道。

「好,太好了!」

崇簡由衷讚歎,又道:「只是何其悲涼。」

「太史公說過:昔西伯拘羑裡,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李煜像是有所觸動,又像是藉此傾述自己的身世情懷,開始引經據典。

接著又道:「這個詩詞歌賦,本就是有感而發,顯得沉鬱悲涼,可不是為了發泄抱怨。」

原來是怕擔嫌隙,又想有所堅守。

崇簡心道,那不見得,那些慷慨激昂的詩詞歌賦也不少啊,即便是宋詞,稍後的蘇軾以及南宋的辛棄疾,寫作風格也截然不同。

此時不好多說,隻得安慰道:「是是是,就這樣也挺好,順命侯和夫人,隻管詩詞歌賦、風花雪月,就是最好的安排,自然會留下許多傳世名篇。」

只是偶爾有那麼一篇,被本人借用了。

崇簡說這話時,不由得有些心虛,同時想到這夫婦二人的命運軌跡也被自己撥弄亂了,不知道會對其創作產生什麼影響。

與此同時,離開李煜住處的趙小三問身邊兩個侍衛。

「今天你們的表現有點反常,什麼原因?」

「那人是個高手,如果暴起發難,我二人未必能護得王爺周全。」

其中一個侍衛答道。

趙小三聽得一愣,暗想自己算是馬上衝鋒陷陣過來的,在那個小子面前如此不濟?

但他相信這兩個侍衛的判斷,因為他們是他府裡侍衛中的高手,眼光不會差。

今後面對這小子要小心了。

原本他以為崇簡不過是一個喜歡賣弄小聰明的弄臣,靠討好趙二苟合取容而已。

幾次交鋒下來發現這人不簡單,現在又發現其身手了得。

莫非這還是一個全方位無死角的六邊形戰士?

這給他留下了陰影,讓他在以後面對崇簡時舉止失措。

而在李煜府邸,崇簡確信安撫住了夫婦二人以後,才告辭出來。

臨別之際,一再提醒二人,有什麼新創作一定要通知自己,哪怕做一個忠實的聽眾,也很滿足了。

什麼是見證歷史的時刻,見證李煜詞作誕生的時刻就是!

有朝一日回到後世,說起李後主的詞,譬如什麼「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可以牛叉一下。

我知道,當時情景是這樣的……

可惜,這感受沒法說出來,哪怕面對當事人。

李煜夫婦連忙遜謝,並且反過來表示要向崇簡求教,並舉出崇簡流傳甚廣的那首詞為證。

自然是那首《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這讓崇簡再次汗顏,下決心以後要是迫不得已搞「創作」,一定要避開雷區。

崇簡正想著了解一下兩個高麗的國際友人安排得怎麼樣,就再一次迎來了宮內欽差。

一看,老熟人,竟然是王繼恩。

不過這個老熟人卻不願和崇簡多說話,宣了旨回頭就走。

這一定是從趙小三那裡得了什麼指令,不再願意和崇簡虛與委蛇了。

呵呵,這正是崇簡追求的效果。

也許只有他這個穿越客知道,已經到了圖窮匕首見的時刻了,讓趙小三有所顧忌是好事。

而且可以讓大家明白,他趙小三和趙二並非一條心,使其無法在大變來臨時輕易渾水摸魚。

趙二的旨意倒是簡單,也沒有太出崇簡意料。

靖海軍駐泊都監一職由劉承珪代替,不日由太原方向直接下廣州赴任。

崇簡依舊擔任三司副使,即日起赴三司衙門理事。

趙二在聖旨裡毫不避諱地要求崇簡發揮善於經營的特長,為大宋管好錢袋子,尋找更多擴充錢袋子的生財之道。

也就是說,他這個三司官員的主要任務不是算帳,而是經營,通過經營擴充財富,最好能極大地充實趙二的封樁庫。

就像崇簡為自己搞錢的那些手段,以及極力主張的海上貿易,佔城稻的開發,諸如此類,多多益善。

反倒是劉承珪的武德同知,並未落到早已準備接任的崇簡身上。

劉承珪仍然兼任這一職務,想來是為了更好地加強靖海軍以及廣州的監察,讓趙二有如臂使指的感覺。

儘管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崇簡也沒想到來得這麼快。

這是要在具體朝政上摔打摔打崇簡了,還要盡最大可能地壓榨他的剩餘價值。

我還沒有準備好啊!

他悲憤地想到,趙二在前次召見的時候故意不提及此事,就是要來個突然襲擊,讓他無法拒絕。

這,今後閑散之路被堵死了?

聖命難為,第二日,崇簡就這樣懷著絕望的心境去三司就任。

當然,第一件事就是認門。

好不容易轉到了三司衙門前,硬著頭皮向裡通報,不一會兒有吏員出來,稱長官要他登堂拜會同僚。

這就有點過分了!

要來個下馬威?

來之前,他就打聽過,目前主管三司事務的,乃是王仁贍。

也就是說,王仁贍才是正牌三司使,恰好是自己這個副使的頂頭上司。

這是老熟人了。

武德使劉知信的前任,征蜀北路軍都監,趙二的親信,在蜀地就和崇簡打過交道。

只是由於與主帥王全斌、副帥崔彥進等沆瀣一氣,縱兵劫掠,荼毒蜀地,為崇簡等檢舉揭發,以致東窗事發。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