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倚天屠龍記後傳之太玄紀》第六章 銀針高手的身世
拓跋破從劍魔獨孤求敗的劍塚中學到的輕劍劍法的奧妙,在於一眼見到對方招式中的破綻,便立即乘虛而入,後發先至,頃刻間一招製勝。

而如果對手的招式一開始就是嚴密的防守招式,並沒有明顯的破綻,那就用自己的進攻劍招去充分調動對手,對手在被動的調動中,最多十幾個回合後,必然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破綻,此時再乘虛而入。一旦抓住了對手的破綻,那對手為補救這個破綻,反而會亂了陣腳而漏出更大更多的破綻,這時再給對手一記致命殺招,必能見效。

所以對於獨孤劍法來說,遇到功力越高的對手,對手就越不可能主動出現防守上的漏洞被自己抓住,就越講究自己要用不間斷的連環進攻,去攻敵之必救,從而製造出對手的破綻,進而破敵。因此獨孤劍法是有進無退,招招都是進攻,攻敵之不得不守,自己當然不用守了。

而張真人傳授給張無忌的太極劍法,則恰恰相反,講究的是以守為攻,後發製人。它通過太極圓轉和粘字訣來與對手周旋,讓對手空有劍招和劍力,卻感覺有力無處可使,有招卻招招落空。而只要對方進攻必然就會出現防守上的漏洞,此時便可以立刻轉守為攻,從而一擊製敵。

因此獨孤劍法是在進攻中尋找對手的破綻,而太極劍法則是在防守中尋找對手的破綻,問題是獨孤劍法的攻敵之必救,和太極劍法的與敵周旋,說起來容易,但如果對劍法理解不深,劍法功力不高,那要做到的話也是很難了。

當年獨孤求敗根據自己的所學所悟,再總結了自己多年對陣對手的經驗,對如何破解天下各類兵器、掌法以及內功高手的招數進行反覆推演,正因為這堅苦卓絕的工作,從而獨孤劍法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料敵機先。獨孤求敗所梳理出的那一整套精妙絕倫、天馬行空的進攻劍法招式,堪稱將攻敵之必救做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拓跋破在襄陽外的深谷修鍊獨孤劍法十餘年,對獨孤劍法的掌握程度已經極高,早已清楚該如何揚長避短,去破解內力比自己高強的對手。此時他對陣著穆罕,眼看正面進攻內力深不可測、防守幾乎無懈可擊的穆罕,收效甚微,於是拓跋破便轉變思路,攻擊起內功高手內力無法施展的部位,那就是開始去持續攻擊穆罕的後背。

如果只是面對一般的內力高手,以拓跋破的傲氣,他是不屑於去攻擊對手的後背的,因為一般的內力高手,對陣時其內力都會集中在雙掌之中,只要避開對手的雙掌,則他正面的其它部位處處都是可利用的破綻。

但面對穆罕這位內力高深、防守上又很難纏很會周旋的對手,迫使拓跋破不得不使出獨孤劍法中這「如芒刺背」的劍招。

開始時無忌對防守「如芒刺背」劍招感到特別的彆扭難受,按一般的內力高手的話,不但會有力無處使,而且會在要不停地保護自己後背中,打亂防守的節奏與招式,從而會不自覺地漏出身體其它部位的破綻而被拓跋破抓住。

但無忌可不是一般的內力高手,不僅內力達到了人力的登峰造極,對如何運用內力也是同樣的登峰造極。

乾坤大挪移是教人如何運用內力的最高法門,再加上有九陽神功此等至高內力可以運用,功力又經過七八年積累和沉澱的無忌,此時施展起乾坤大挪移更加隨心所欲,威力比當年當明教教主時還要強過數倍。

但眾所周知,能將乾坤大挪移發揮到極致的就只有張無忌了,而此時無忌要對付拓跋破「如芒刺背」劍招,只能施展出乾坤大挪移,但又不可將乾坤大挪移的威力完全施展出來,要隱蔽的使用,做得似是而非的樣子。

欲知兩絕對決的結果如何,請看下一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