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倚天屠龍記後傳之太玄紀》第三章 明教的存留
話說那襲白衣將叩關男子打成重傷後,知道明軍已經沒有手段和力量去繼續攻破明教光明頂接下來設的關卡和機關了,所以放下心來立刻將青翼蝠王韋一笑,帶到隱蔽安全之處為其療傷,因為刺中的死穴,片刻都耽誤不得。那叩關男子的針雖然奇快且兇猛,並直刺死穴,所幸的是針上並沒有摻毒,依然有救回性命的可能。白衣先將青翼蝠王受刺的死穴封住,然後運用自身內力為韋一笑療傷。神奇的是,隻消了半個時辰,快到鬼門關報到的蝠王,那死白暗沉的臉色已經有了些許的血氣,神志也逐漸清醒過來,雖然身體依然很虛弱,但已經沒有了性命之憂。韋一笑緩緩抬起眼睛,弱弱地轉身一看,原來此次救他於萬凶之中的人就是前任明教教主——張無忌。

韋一笑激動又虛弱地喊了聲:「教主!!」,並拖著身體想向張教主行禮。張無忌馬上向前製止,攙扶起韋一笑說:「蝠王不必如此,而今我早已不是教主了」。韋一笑打心底說:「不,您在我們明教上下心裏,永遠…永遠都是教主!」

張無忌給蝠王服下,自己在胡青牛醫書上學到並研製出能快速治療內外傷的藥丸,囑咐他先放下其它,好好在此安養。又因為擔心楊逍那邊情況怎麼樣了,所以張無忌就近找了五旗四門的人去照看蝠王,自己用輕功就徑直地上了光明頂總壇。

總壇上的明教教眾正在有序的從厚土旗以前挖通的暗道裡撤離,而楊逍守在了總壇的外面,站在最高處關注著各個關口的實時戰況。當關口從下到上一個個被攻破,而且每次被通關的如此之快,楊逍立馬警覺起來,心想也許蝠王也沒有辦法阻擊,當即派了預備的明教教眾快速增防接下來要被攻擊的關口,自己也隨時準備著投入到戰鬥中。突然他發現明軍停止了進攻,並開始後撤,他不知明軍是真撤還是有什麼計謀,所以趕緊去探聽偵查消息。

探子回報說,蝠王與明軍高手在半空的峭壁上交手落敗,用輕功與其周旋時遭遇毒手,正要從空中垂直摔落時,被一襲白衣救下,然後飛騰至另一危峰峭壁上,隻一回合白衣就將那個明軍高手打落,事情發生在電光火石之間,等誰都還沒緩過神來時,白衣已經抱著蝠王消失不見了。而明軍傷了這個使針高手後已經沒有辦法再攻關口,所以撤離了戰場。

楊逍聽了後緊張的神經終於放鬆下來,心裏在搗鼓著,能在一招內將明軍如此厲害的高手打成重傷,恐怕自己再練十年二十年的乾坤大挪移都難於做到,更另他匪夷所思的是,那白衣竟能在空中接住蝠王后又騰躍至另一危峰峭壁上,世上除了梯雲縱,恐怕沒有任何輕功可以做到了,而能將梯雲縱演繹得如此出神入化,世上也隻可能有張真人和張教主了。「教主回來了!!」

正當楊逍琢磨清楚時,一位面目俊朗、瀟灑隨和的翩翩男兒郎赫然出現在他的面前。楊逍見到昔日的教主,難掩心中的激動,馬上上前單膝行禮:「屬下恭迎教主回壇!!」,其它教眾看到張大教主回來了無不歡欣鼓舞,紛紛行禮參拜昔日教主。

張無忌這一下被弄得有點猝不及防,馬上上前扶起楊逍說:「楊左使……哦不……楊教主切不可如此,各位弟兄快快請起!」。

當聽到張教主的一聲「楊左使」時,楊逍心裏倍感親切和溫馨,感覺瞬間像回到了跟教主一起披荊斬棘、開創大業的日子。楊逍說:「在教主面前,楊逍永遠是您的光明左使,楊逍願永遠追隨教主!」。楊逍激動之餘,又想起生死未卜的青翼蝠王,忙向張教主詢問蝠王的傷情,得知已經沒有大礙後終於放下心來。

楊逍不知張教主為什麼出現得如此及時,難道也是徐達給他傳了信,知道明教總壇有難就趕過來了。張無忌說不是的,是因為得知常遇春常大哥突然暴猝,讓他痛心不已,自責自己可能兒時在胡青牛的蝶谷,給常大哥治病時用錯了葯,才讓他留下病根,結果不惑之年就撒手人寰了。於是他跟敏敏準備一起去南京常大哥的墓前祭奠他,沒曾想看到沿途的明教義軍被大量逮捕問審。於是趙敏立刻敏銳地嗅出朱元璋的心裏搗鼓的心思,所以讓張無忌立馬馳援光明頂,還好趕得及時。

楊逍驚嘆:「趙姑娘……我們的教主夫人,果然聰明機智!」。張無忌聽了暗中竊喜有個如此冰雪聰明、洞察先機的媳婦,但也沒有忘記提醒楊逍:「徐達將軍夾在朝廷和明教之間,他本人是很難做的,切不能讓旁人知道徐將軍給我們傳遞消息,使得徐將軍陷入危險境地」。楊逍忙應:「屬下明白,我與徐將軍一直保持著單線聯繫,連蝠王也不知道消息來源」。張無忌知楊逍向來做事穩重,也不再贅言。

楊逍湊近到張無忌身旁說:「徐達將軍在信中與我商量了件大事,正想請教主裁奪」。張無忌推辭說自己已非明教教主,不可過多干涉明教內部事務,但楊逍忙說事關重大,自己沒有如此能量去抉擇,而此事就是徐達建議解散明教!

楊逍先回顧了一番明教的歷史。明教自唐朝傳入中土以來,已經歷經將近700年,期間共傳三十五代教主,自陽頂天開始稱雄於武林,傳至張教主,將明教的事業發展到頂峰,盛極一時,甚至以明教為班底,開創了一個新王朝。但自張教主退隱後,朱元璋依靠明教義軍的兵權一點點奪走了明教勝利的果實,而楊逍也自認沒有能力和威望去壓製住朱元璋,隻好無奈承認了他做為這個新王朝的開國皇帝。然而朱元璋並不是個寬厚仁慈的人主,任何阻礙到他皇權的勢力都會被他剷除,明教昔日是他發家的倚仗,而現在卻已經成為了他朱家王朝的威脅,所以才一門心思想滅掉明教。說到這裏,也許楊逍會怪張無忌當初為什麼要辭去教主一職,那就沒有朱元璋什麼事了,同時他興許也會怪自己,張無忌送給了他一個天大的大禮,他卻把握不住,被朱元璋鑽了空子。

接著他說出了徐達的分析,徐達認為明教自完成抗元大計之後,就應該退出歷史的大潮。因為明教不僅是個武林門派,現在已經發展成一個覆蓋全國方方面面的武裝組織,特別是在明軍裡,大部分骨幹都出自明教。全國局勢穩定還好,一旦局勢不穩,朝廷無暇顧及到明教時,只要教主振臂一呼,立時可以顛覆了新王朝。因此朱元璋做為一代強勢君主,定會趁現在大局穩定時對明教下手。如果明教選擇拚得魚死網破的話,那肯定是親者痛仇者快,到時蒙古伺機反撲,各地方反動勢力死灰復燃,全國就又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但如果任由朝廷對明教趕盡殺絕的話,則會鬧得全國人人自危,軍隊被肅清得無人可用,到時就無法應對偽元和國內可能出現的叛亂了。

張無忌聽到徐達的這番分析,佩服起他憂國無私的胸襟。接著楊逍說出徐達的計劃,既然拚不得又不能坐以待斃,迫於局勢,就只能示弱解散明教這歷經600餘年的門派,使明軍內部再無明教組織,江湖上再無明教和教主。朱元璋也怕逼得明教太緊會遭到反噬,看到明教實體已經瓦解,在依然還有內憂外患下,會選擇跟明教妥協。

楊逍雖然沒有說一定要當這教主不可,他也想卸下這沉重又燙手的擔子,然後去找自己的女兒楊不悔,但畢竟明教有近700年的歷程,如今要從他這代教主手裏完結,他著實有點不甘,但形勢已迫在眉睫。所以他迫切想知道張無忌這位明教史上最神武的教主的意見,只有得到張無忌的支持,他才能下最後的決心和說服安撫其它教眾。

「徐達將軍思慮周全,也許這是無奈裡對我們最有利的選擇了」。張無忌思索片刻後說。楊逍突然想到:「為何不請我們的女中諸葛,一起參謀參謀呢!」

「你是在說我嗎?!」

欲知來者何人,請看下一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