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倚天屠龍記後傳之太玄紀》第一章 常遇春的隕落
洪武初年,常遇春北伐功成後,從開平率師南歸,行至柳河川的時候,夜間在中軍大帳突然暴卒。消息傳至南京,朱元璋聞到喪報後表現得大為震悼,連續輟朝三日以表對昔日功勛卓著的兄弟戰友的哀悼。

張無忌在退出江湖前,因感念兒時與常遇春一起患難的情誼,將九陽神功的前三層氤氳紫氣、易筋洗髓、至陽熱氣,傳給了常遇春,常遇春經過自己平時的修行和戰場的磨練,功力迅猛大增。每逢戰場,常遇春一定會親自突入敵陣,所至之處如入無人之境,元兵聽聞常遇春帶兵攻來,如感殺神降臨,紛紛望風逃竄,故攻必克戰必勝。

常遇春正當壯年,又有神功護體,如今突然暴斃,很難讓人不懷疑其中有什麼隱情,一時坊間流言四起。於是朱元璋密令參知政事胡惟庸調查此事。

經過查驗,發現常遇春斃命於至寒至毒之一擊。能穿梭軍營大帳於無影,並在一招之內將常遇春這位已經達到武林頂級級別的高手致死,這樣的殺手在整個武林難覓。而且他的至寒之力能輕易攻破常遇春的陽剛之體,此功力比起當年玄冥二老的玄冥神功或是成昆的幻陰指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玄冥二老和成昆或死或傷或囚,絕沒有作案的可能,或許是他們所教的後輩,也可能是另有隱秘的絕世高手所為,總之是一籌莫展,暫時無從查起。

胡惟庸將驗傷和初步調查密奏給朱元璋。太祖當即召見胡惟庸,並屏退左右。

朱:「遇春是我朝的無雙國士,失去他,如咱失去一臂!但按現在的案情看,調查還需從長計議。咱會將此案移交給密司繼續暗中訪查,這有更重要的差事要交給愛卿去辦」。

胡:「能為皇上分憂,惟庸榮幸之至!」

朱:「你知道咱為什麼單單就選派你調查此案嗎?」

胡:「恕臣愚昧,請皇上指點。」

朱:「因為你並非明教中人,而且體察聖心,殺伐果決,能為咱解憂。」

胡暗喜說:「只要上位信得過臣,臣就是上位最忠誠最兇惡的鷹犬……有什麼不好辦的就交給臣去辦!」

朱:「算咱沒看錯人。遇春的死雖然是咱的斷臂之痛,但有一把屠龍刀卻似隨時懸在咱的脖子上,讓咱寢食難安,那才是咱的錐心之痛……」

胡:「臣必配合上位毀掉這把屠龍刀!」

……

等到下次上朝時,胡惟庸向百官通報案情調查結果,乃是兩名身為明教中人的副將,因為他倆北伐途中姦淫擄掠,被常大將軍發覺和查實,正要擇日按律除斬,當夜他倆便糾集了一夥明教教眾放毒後襲擊了中軍大帳。因為事發突然,加上常將軍身受劇毒,終究他還是難逃歹人之手。而這夥明教教眾也被隨後趕來的大軍所殲滅,無一活口。

聽聞案情奏報後,大殿一片嘩然,此時幾位明教出身的將領向胡惟庸提出質疑。常大將軍在明教中的威望甚高,明教軍士豈會因為兩個犯錯的副將而去襲擊常大將軍;再則,明教義軍向來軍紀嚴明,與民無犯;還有所謂嘩變的軍士都已被殲滅,死無對證。因此奏請太祖派人至柳河川案發現場做更深入的調查。

太祖聽後,勃然大怒,「咱也曾是明教中人,我軍將士大部也都出自明教。然而隨著我大軍的節節勝利,有些明教教眾滋生傲滿,作威作福,已經忘記自己入教時的宣誓,他們燒殺搶掠,姦淫婦女,目無軍紀,無惡不作,就是怕常大將軍斬完那兩個畜生後,接著就會收拾他們,所以才冒險去襲殺自己的主帥。他們既然能幹出這種犯上作亂的事,還有什麼乾不出的,難道繼續留著他們將來好來弒殺咱這個君嗎!!此次必須嚴懲,必須對軍中的明教蛀蟲做出徹底地肅清!」

太祖怒斥完,百官面面相覷,不敢再多言一句,接著大夥的目光紛紛投向徐達。身為開國第一功臣,明軍總帥,徐達此時必須要表明態度。

徐達斟酌片刻,終於站出來說:「陛下所言極是,明教如再不整治,必然將到尾大不掉的地步,臣願主持此次整治,將毒瘤從軍中徹底清除。」

朱:「甚好,咱便命右相主持此次整頓軍中明教的事宜。另外…命參知政事胡惟庸為此次整軍的監軍,協助右相整頓,切記除惡務盡!」

徐達此時深知常遇春之死另有蹊蹺,而太祖不僅不立即深究真相,反而想藉此事故寫別的文章,以還沒有證實的罪證就強行拿明教開刀,必有其更隱晦的用意。他明白自己的這個主持只是為了鎮住軍隊的,好不讓軍隊在整治中產生太多動亂,而太祖真正想使的刀是胡惟庸。因為徐達與明教淵源頗深,為消除太祖對自己可能明貶暗保明教的嫌疑,所以徐達表現得並沒有在阻擾胡惟庸之後的行動。

明教義軍向來正氣英勇,在民眾的口碑很好,但確實有極少數持功自傲的教眾,或是混進隊伍的閑雜惡棍。胡惟庸先把他們抓拿關押起來,這些教眾向來沒有氣節,為了減罪活命做起偽證,一串串地攀咬起其它教眾,因為明軍大部分骨幹都有明教身份,所以明軍中很快人人自危。而胡惟庸刻意將偽證的矛頭一點點指向明教總壇,肆意抹黑毀謗,一時間,明教的頭部首領們被紛紛從為國為民、正氣浩然的大俠打成了罄竹難書、十惡不赦的大魔頭。

拿到所謂的罪證後,朱元璋馬上飛鴿傳書命已經等待多時的密司高手率精英迅速潛入明教總壇光明頂,不給明教總壇一絲反應的機會。

昔日張無忌天縱奇才,挽明教狂瀾於既倒,並將明教的事業發展到頂峰,但隨著張無忌的退隱,明教悄然失去了以往的輝煌,加上驅逐韃虜的抗元大業基本完成,明教的大佬們也漸漸都生起了退隱之意。昔日的光明左右二使、四大法王、五散人,戰死的戰死,皈依的皈依,隱退的隱退,如今只剩下楊逍和青翼蝠王,勉強維持著明教上下的日常運行。

由於現任教主楊逍提前得到風聲,青翼蝠王韋一笑近期在總壇周邊刺探中也發現突然出現許多行跡詭異的外地人,所以他們已經命五旗四門在通往總壇的要道裡設置障礙,並命厚土旗疏通好之前挖好的暗道,讓教眾開始有序地撤離。預知光明頂將有怎樣的激戰,請看下個章節分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