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宋吹》第八百四十二章 三年十九
高俅一到西北就將西北各軍將領召集到了一起。

高俅很灑脫,坦陳自己不知兵,也不知道怎麼打,能有今天全是皇帝的信任。。。

高俅的坦陳也引起了西北諸將的好感。

對於這些軍中將領而言,戰爭是要死人的,是性命攸關的大事,技不如人戰死沙場也就認了,最怕的就是那些不懂裝懂的文官瞎指揮,不知道有多少將士死在了這種自己人手上!

如今高俅自己承認不知兵,那麼也代表了高俅有自知之明,不會亂來,那麼軍中將領的一顆心也算是安穩了,至於說其他的,這些將領也不敢奢求。

不過令這些將領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高俅竟然放權了!

高俅表示這場戰爭只能贏不能輸,自己不知兵,那麼就只能勞煩在坐的各位了!

用高俅那句殺氣騰騰的話來說就是,仗怎麼打,別問我,你們自由發揮,還是那句話,只要能打贏,你們想怎麼打都行,想殺人就殺人,想放火就放火,萬事有我高俅擔著,我有皇帝的信任,朝堂上的那些相公們也不能拿我高球怎麼遭!但是打輸了,那就別怪我高俅不客氣,第一個砍了你的腦袋向朝廷請罪!

高俅這麼說也只是表明一個態度,也不可能真的讓軍中將領各自為戰,真要這麼打的話,局部也許可能會有小勝,但是想打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高俅主要還是要讓軍中將領放開手腳去打,靈活一點,不要怕這怕那的,自己是皇帝的心腹,只要能打贏,文官集團再怎麼唧唧歪歪,都有自己這皇帝的心腹為諸將領請功!

但是具體到整個戰役層面,肯定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指揮,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監軍童貫。

對於童貫的軍事才能,不但朝堂的那些相公們是認可的,就連西北這些將領也是認可的,雖然童貫目前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但是人家童貫有個好義父啊,那就是李憲。

在說李憲之前,就得先說說西夏是如何建國的。

黨項人屬於羌人系,大唐鼎盛之時,李世民收留了被趕出家園的黨項人,並把他們安置在了黃土高原一帶。

對大唐而言,黨項人要比中原藩鎮更忠誠。

黃巢起義軍打遍大唐帝國的時候,黨項人挺身而出,參加了長安爭奪戰,上千黨項壯士血染東渭橋。

正是因為這次流血鏖戰,大唐朝廷開始重視黨項人,封其首領拓跋思恭為夏州節度使、置定難軍,轄夏夏州、綏州、銀州、宥州、靜州。

這就是定難五州,也是西夏建國的基本盤。

羌人系的特點,就是內鬥比外鬥兇猛。比如說大名鼎鼎的折家就是黨項人,而且與西夏建國的李姓是不共戴天,打西夏,折家都不需要動員,打起來比宋人都狠。

羌人系的這個特點原本註定了想要建國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然而,五代十國是個奇葩時代: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於是,黨項人的心思就被激活了。原來還可以採納這個邏輯,那就意味著自己也能當皇帝。

但就是這樣,羌人系內鬥的特點還是註定了其內部的混亂,建國遙遙無期,直到高梁河車神閃亮登場!

宋太宗趙光義非要郡縣定難,即用大宋的朝廷命官治理定難五州。

於是在宋人的外部壓力下,黨項人想不團結都不行了。李繼遷硬是被趙光義給逼成了黨項人的領袖。

李繼遷誘殺宋朝將領,從而佔據了銀州,攻佔了會州(現甘肅靖遠),徹底和宋朝鬧翻了。

李繼遷跑到遼國表示「臣服」,於是,遼國給了頂帽子「夏國王」。

投靠了遼國爸爸的李繼遷開始進一步激怒宋朝,又是搶糧草,又是圍城,並大敗宋廷派出的五路大軍。

宋真宗時期,宋朝基本上默認了西夏國的存在。

最終,夏、綏、銀、宥(現陝西靖邊)、靜(現陝西米脂)成了李繼遷的地盤。

宋人當時的想法很簡單,那些苦寒之地也犯不上勞命傷財,你想要就給你吧,只要你以後老實點,名義上服從我的統治就行了。

宋人太天真了,遼人把李繼遷扶持起來有那麼簡單嗎?

李繼遷佔據了西北要地後,旋即掐斷宋朝和西域的商道。

西域商道被掐斷後,宋人才發現上當了,不但西域的戰馬再也進不了宋境了,而且西域的朝貢也進不來了,也就是趙宋與西域的聯繫斷了。

西域這些小國一見與趙宋斷了聯繫,沒有辦法了,只能跑到遼國去朝貢了。

嘗到了甜頭的遼人出於進一步牽製宋人的想法,給了黨項李姓更大的支持。

黨項李姓經過了幾代人的經營,也終於滋生出了更大的野心,在遼人的支持下,李元昊悍然稱帝,西夏建國了。

西夏一建國,宋人連最後的一塊遮羞布都沒了,那就只能打了,橫山成為了兩國的必爭之地,基本上兩國的戰爭都是圍繞了橫山進行。

橫山,在陝西省北部(今陝西橫山縣)。從戰略角度看,橫山之地對於宋夏雙方都很重要。

對西夏來說,它直接關係到西夏能否立國,並日趨強大。西夏據有橫山當自德明始,在這之前,西夏僅據有銀、夏、綏、宥等州,因為沒有佔據橫山,遠居漠北,與北宋以沙漠為界,在同宋對壘時,往往處於不利境地,自得橫山之後,如虎添翼,憑險拒守,聚兵就糧,從而化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

對北宋來說,失去橫山,西夏人「居高以臨我」,使北宋沿邊一些州縣均暴露在西夏人的眼皮子底下,為了守住這些地方,不得不調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加強其前沿陣地。同時,宋軍主動出擊,也因失去橫山,剛出宋界,便入水草、人煙俱無的荒涼沙漠地區,一旦兵餉糧運供應不上,隻好不戰自退。

歷史上北宋用武力奪取橫山雖然開始於英宗治平之際,但其最早謀劃則出現於仁宗慶曆年間。從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首議開始到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最終奪取為止,共計77年。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