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女穿男]西漢皇子升職記》第17章 第 17 章
劉瑞跟竇太后的衝突自然瞞不過宮裡的眼線,倒不如說,是二者有意放出這個消息。

竇太后當然知道這事佔理的是劉瑞,可是再不講理的古代,一個皇孫頂撞太后,就是有理也變沒理,況且借劉瑞這事,她也想看看朝臣們的底限。

而對劉瑞來說,反抗竇太后是不得不做的事。他只有強硬表態了,才能讓保守派和外戚世家感到安心,然後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當然,這份支持也是隱晦的,惹人非議的。

鳳凰殿的栗姬聽了這事,毫不客氣地嘲笑道:「還真是沒有耐心的小兔崽子,薄細君的兒子果然和他阿母一樣見識淺陋,毫無智慧,居然會在這個時候對上皇太后。」

雖然已經徹底失去了皇帝的專寵,可是靠著三個兒子和劉啟的舊情,栗姬依舊是后宮的首妃,甚至想著要是上天哪日垂憐於她,把劉瑞那個王八羔子帶去冥府,那她栗姬就是下任皇后,下任太后。

如果上天不垂憐於她,那就讓她親自把劉瑞那個賤種帶走。

陷害,下毒,乃至巫蠱。

只要能解決劉瑞,即便是給劉啟送去毒藥,栗姬也會考慮一二。

然而比起這個瘋狂又愚蠢的母親,性格裡有弱懦一面的劉榮並不覺得同父異母的弟弟頂撞竇太后的行為是錯的,甚至他的同胞弟弟劉德劉閼於,也為母親的短視感到無語,面面相覷後還是由劉德開口道:「十弟是母后的兒子,要是連他在立儲之事上都退讓了,那太后打壓其他公子就更沒什麼好顧慮的。」

畢竟劉瑞身後有著太皇太后和申屠嘉的庇護,頭上還頂著正統和先帝養育的金字招牌。

如果連這樣的金剛不壞之身都退了,那庶出的皇子裡,也只能由劉榮頂上。

可劉榮想頂嗎?

老實說,他不想頂。

因為竇太后是真的很可怕。

而梁王劉武也不好惹。

萬一二者聯手給他小鞋穿,僅憑栗姬這個坑貨,劉榮就得被動挨打,搞不好還連累兩個弟弟。

「哼!就憑劉武那個莽夫也想稱帝?也不看看之前想篡位的都是什麼下場。」栗姬對劉德的說法嗤之以鼻。她雖在朝政上顯得像個弱智,被宮裡的其她女人吊打,可是作為劉啟的第一任寵妃,能在太子宮霸著劉啟冷落正妻和一眾家人子,專寵六年並生下三個兒子,栗姬對劉啟的了解更甚於竇太后。

讓她相信劉啟想把皇位傳給劉武……還不如相信公雞下蛋,太陽西起。

「榮兒且記住,擋你路的至始至終都只有劉瑞那個王八羔子。」栗姬瞧著三個「不省心」的「榆木兒子」,難得用上苦口婆心的語氣:「相信阿母,你阿父絕不會讓劉武登上皇位。」

「那個連親兒子被阿父抱養都要記恨的男人,哪有這樣的胸懷。」

聽著栗姬難得靠譜的話,劉榮除了老樣子的安撫幾句,便是被來自母親和異母弟弟的壓力搞得心力交瘁。

而在他們拜別母親,準備回到長樂宮時,沉默寡言的劉閼於突然說道:「大兄,你要是沒有那個心的話就趕緊向劉瑞服軟。」

因為是並肩走,加上劉閼於警惕性很高,說話聲音那叫個小,所以劉榮差點聽錯他的話:「三弟,你……」

劉閼於抬手,製止了劉榮的解釋:「大兄不必再提阿母,我雖不像二兄那樣能言善道,但也知道『子不類父,必將無用』的道理。」

劉榮瞪大了眼睛,看著這個很少發出個人意見的三弟。

「十弟在對上大母的那刻就已經贏了。」劉閼於看著這個溫文爾雅,完全稱得上「別人家孩子」的大兄,忍不住嘆了口氣:「您要不是父皇的兒子,而是某個大臣或藩王的兒子,一定能像田叔那樣聞名天下。」

「可當父皇的兒子,父皇的繼承人不需要聞明天下,而是得有主見,能讓人心悅誠服地跟著他走,而不是像大兄這樣……」劉閼於停頓了一秒,終究是落了兄長的面子:「處處受到母親的桎梏。」

「三弟!」劉德突然呵斥道:「此言過了,實在是僭越。」

「於兄弟而言,確實僭越,但於兄弟而言,也是番肺腑之言。」劉閼於突然向劉榮躬身拜了拜,鄭重道:「弟弟不如兄長長袖善舞,也不像老五(大兄)那樣志向遠大,有建功立業(當太子)的野心。」

「弟弟隻想安心當個富貴閑人,不至於像太公的侄子,大父的兄弟那樣,落得絕嗣國除的下場。」劉閼於有生以來第一次反駁大兄:「今天或許是我兄弟二人的最後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

「往後便是小十,皇叔,以及幾個總角弟弟的交鋒。」

「我們早在小十對上大母的那刻就已經輸了。「

「鳳凰殿在父皇心裡,早已失去奪嫡的資格。若是大兄與阿母還有一絲理智尚存,就該去椒房殿向皇后服軟,早早地離了這是非之地。」

說完這話的劉閼於不出意外地收到兩個哥哥的譴責目光。

然而他並不後悔今天的舉動。

…………我是分割線………………

因為劉瑞的提議,薄皇后這個當媽的自然得率先支持,所以招來椒房殿和北宮的宮女一一詢問後,還讓掖廷擬了名單,委託堂叔薄戎奴去問問家人子的親屬們有沒有打算,然後起草一份遞給宣室殿的詔書。

雖然是名門出身,可是由於父親的爵位不高,加上薄昭被先帝處死的緣故,薄皇后的文化水平也就那樣,甚至比不上後天努力的竇太后,所以需要女吏潤色。

好在那個新來的疤臉女吏確實有點學識傍身,愣是將薄皇后想到的,沒想到的都寫進詔書,而且用詞極為精簡,事情輕重一目了然,讓薄皇后非常滿意。

「不愧是大儒之女,果然文筆精湛,見之悅目。」

面對薄皇后的讚賞,椒房殿的新女吏子鳶並未露出驕傲之情,而是向上座的薄皇后拜了拜,無奈道:「啟稟皇后,家父習的不是儒學,而是墨……黃老學。」

說罷還瞥了眼東宮的方向,補充道:「先帝與太皇太后,皇太后都崇尚黃老,而今上喜法家。奴婢聽說太后寵愛的黃老大家與儒家多有衝突,還請皇后注意一二。」

無論如何,竇太后都是薄皇后的婆婆。

就像竇太后對薄姬無可奈何一般,竇太后想收拾兒媳也一定有辦法。

沒準薄姬也攔不住她。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