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北宋:從金國傀儡到齊太宗》第七十七章 楊再興
說話之人正是董先。

對於董先主動請纓,劉麟還是比較開心的「好,覺民也可算一名。」

王信,王義看到董先請纓,互相對視一眼繼續說道「殿下,我倆一點小傷不足掛齒。還請殿下給個機會。」

劉麟還是有些擔憂這是比武,不是春遊。本身就有危險更何況他倆還有傷。

「王信,王義。你倆有傷在身就不要再拚殺了,出個閃失是小,若是敗給金人,丟了我方士氣才是大錯。」董先看出劉麟的擔憂率先說道。

「覺民,相比於二位將軍的身體,這比武的勝負實在是不足掛齒。二位有心為國是好事。但是我也不能差有傷之人上場吧。」劉麟一邊對董先說話一邊安慰二王。

「各位還有誰願意出戰?」劉麟安慰完二王又看著眾人問道。

只是這些人雖然是劉麟父子的心腹,但是實力確實有些差距。若是二王沒有受傷的話,那戰力肯定能排在前五。

「殿下,我願出戰。」就在眾人沉默的時候傅琮站了出來。

傅琮是劉麟的表兄,是傅翼的弟弟。與傅翼不同,傅琮自幼喜愛練武,刀槍棍棒皆有所涉及,功夫也還算可以。只是他為人低調,素來不喜出頭。這次若不是沒人應戰,他也不會站出來。

「表兄,你可有把握?」劉麟擔心的問道。對於傅琮的本事他是有所了解的,比之還算年少的劉猊要強一些,但是也是強的有限。

「殿下,我雖無成功之力,卻有成仁之心。「傅琮斬釘截鐵的說道。

劉麟點點頭,對於傅琮的表現是相當滿意,作為宗室,外戚擔當還是要有的。

」好,好。表哥既然有如此決心,那麼也算一個。「

隨著傅琮的毛遂自薦,廳內又陷入沉默。廳內眾人文人居多,就連出身義軍的馮長寧也是以文采出眾。

劉麟再看,許清臣年紀頗大,而且是重臣不能出戰。馮長寧,施宜生,馬定國,楊堯弼,張浹,宋願又都是文人,只剩下一個李知柔,在劉麟的印象中武藝也是爾爾。若是張聚能夠回來也還算有一戰之力。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雖然齊國以武立國,但是親信武將並沒有多少,西軍將領自成一派,流民帥投降之時也是都有些部曲。朝廷直屬的強力武將現如今都被派駐地方比如荊超,孟邦雄,牛皋等人。

愁上心來,他是不願二王負傷出戰只是現在手下可用之人真是捉襟見肘。

好在還有一天時間準備,後世的劉麟本就是個樂天派。現在已經選出三人也算是有了些底,若是實在不行劉猊不是也能上嗎?

到時候多使些錢財,只要別被打死在擂台就行,劉麟心想到。

」好了,諸位。比武之事商議暫停。我來宣佈一件事,我意組建新軍,不知諸位有何意見?「劉麟垂問道。

一聽到劉麟詢問此事,這些文臣便躍躍欲試起來,建軍不是比武,其中糧秣,戰馬,甲胄,兵器,兵員都要有所規劃。

」殿下,陛下曾下旨,皇子府建設新軍所需錢財皆由戶部與樞密院商議派出,絕無推脫。「馮長寧朗聲說道。許清臣也是點頭應和。

」還有,殿下。汴京眷養戰馬六萬餘匹,可充戰馬者約有三萬,皆可隨意調用。「馮長寧又放出一個重磅消息。

李世輔,董先等人聞言眼睛都紅了。他們何曾想過會有數萬匹戰馬等待他們的挑選?

「只是汴京城內武庫,被金軍洗劫一空。如今甲胄還需工匠打造,樞密院已經向軍器監行文,要求他們儘快打造。」許清臣無奈的補充道。

劉麟點點頭,糧草,戰馬具是充足,甲胄,武器也在有條不紊的打造之中。

將領也有了人選,那麼兵員才是重中之重。

「諸位。我欲建新軍二萬人。名為」選鋒軍「,不知諸位對於募兵之舉可有建議?」作為後世之人對於軍隊的了解,劉麟自覺是要超脫目前在座諸人的。

一支軍隊是否精銳,最重要的指標崩潰率。古代強兵崩潰率大部分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間。若是想要提升崩潰率,那麼嚴密的社會組織,良好的福利待遇,以及不錯的善後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

李世輔舊居陝西,自秦時起,天下強兵多出自哪裏「殿下,不如讓我回陝西募兵,召集弓馬嫻熟者入伍報國。」

劉麟點點頭,對於李世輔的建議他不是沒有想過,在陝西募兵一來可以擴充中樞軍力,二來還能減少陝西諸路的戰爭潛力。是一石二鳥的好計策,只是眼下時間頗為緊急,目前劉麟急需的是建立一支能打勝仗,聽他指揮的嫡系隊伍。

「陝西諸路雖說出精兵,強將。但是離中樞實在是太遠了。「

」殿下,宋忘時曾有諸多勤王兵馬散落民間,不如乘勢召集起來,這些人久經戰陣都是些好兵。「董先也不含糊,提出自己的意見,作為義兵的一員他當然也想拉這些人一把。

」殿下,我有一計頃刻之間便可樹立強軍。「王大節從隊伍的最後走了出來,看著劉麟緩緩的說道。

看著說話的王大節,劉麟皺皺眉頭心中想到」這人怎麼還是這副德性?老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惹人討厭。「

」王大節,有話直說。「劉麟沉聲說道。

王大節一看劉麟又不耐煩了,趕緊說道「殿下,如今黃河南岸多有從兩河逃亡而來的漢兒,這些人中身強體壯者居多,何不從他們之中挑選敢戰之士?再賦予其家人土地,以作屯田之舉。也能控制住他們。朝廷只需付出一些土地便能得到敢戰,能戰之士何樂而不為呢?」

施宜生冷眼看著王大節,屋內眾人也都盯著他,然而王大節卻熟視無睹一直盯著劉麟。

南逃漢人,一直是金齊兩國的大問題。金國數次要求齊國將南逃之人盡數遣回河北,河東。齊國雖是不願,但也不敢違背金國的意願,便時不時的將這些人遣返回金。

只是金人在兩河地區的統治越來越腐朽,導致南逃之人逐年增多,自齊國建立後黃河南岸竟然聚集了數十萬漢人。

完顏昌曾數次遣人前來要人,但是由於下轄人民南逃是重罪,所以金國中下層官員也不敢盡數回報南逃人數,所以就導致南逃漢兒越來越多。

這也是齊國統治階級不願提起的事情。

對於王大節的提議,劉麟卻顯得十分的感興趣。

原來王大節早就從劉麟的一言一行中看出端倪。

這梁王劉麟並未將南宋,放在眼裏。他一直想要對付的恰恰是齊國的宗主國金國。那麼這些南逃漢兒便是最好的兵員。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