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55章 瓦崗寨終納李密,張須陀遭遇苦主
李密依然需要艱苦奮鬥。

他穿梭混跡於河南各路義軍之間,這些小股義軍雖然並非李密的棲身之所,但李密卻憑藉其三寸不爛之舌,加上其江湖威名,成功地將他奪取天下的大策,傳播開來。

久而久之,在義軍圈子之中,流傳著一個傳說。

「斯人(李密)公卿子弟,志氣若是。人皆雲楊氏當滅,李氏將興。吾聞王者不死,斯人再三獲濟,豈非其人乎!」

義軍之起,大都是官逼民反,不過是謀一口飯吃,爭一個生存的機會而已,真正想爭霸天下,具備當皇帝資格的義軍首領,可謂屈指可數。

他們清楚地知道,在隋朝的全力圍剿之下,要想生存,他們這些小魚,需要依託更大的力量,如果能在亂世之中,投靠或選中未來的天命之子,就可能一步登天。

於是,李密的聲譽水漲船高。

但李密在等待一個機會,他需要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真正的班底。

但在義軍蜂起之際,他只是白手起家,並且,他已經喪失了最早進入遊戲的資本。

現今情勢,要想達到風雲化龍的目的,他需要先依託一個強大的力量,才能更進一步發展。

李密再一次展示其戰略大家的眼光。

他認為瓦崗軍的翟讓,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翟讓是當時這些義軍之中,勢力最大的一支,並且,翟讓本人也出身於隋朝的官吏體制之內,雖然只不過是小小的不入流的東都法曹,但他本人卻驍勇異常,並且很得人望。

翟讓當此亂世,早著聲名,當年犯事當斬,就是被獄吏捨身取義,不惜冒著巨大的風險,不惜以身犯法,也將翟讓偷偷釋放。

翟讓座下,奇人異士,猛將精兵眾多,是一個真正的實力派。

單雄信是其第一猛將,馬槊之術,已達出神入化的境地,號稱萬人敵。

另有一個徐世勣,也是智勇雙全,十七歲時的戰略觀大局觀,就遠超同儕。

當年翟讓剛舉兵造反,目光短淺,隻想求得生存,當一個地頭蛇,逍遙快活就可以了。

因而,他不想捨近求遠,想在他們自己的家鄉東郡剽掠發展。

徐世勣高屋建瓴,以其天縱之才,為翟讓所信服,他向翟讓進言道:「東郡於公與勣皆為鄉裡,人多相識,不宜侵掠。滎陽、梁郡、汴水所經,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足。」

徐世勣初試鶯啼,已是高瞻遠矚,從此開啟他一生開掛的征程,

徐世勣,實在是隋唐之際,第一等的政治雄才。

他這條剽掠汴水商旅的計策,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翟讓每一次出戰,都獲利頗豐。

有財就有勢,遠近之民,大多慕名而來,歸順翟讓,他的勢力急劇膨脹,一舉成為當地義軍的龍頭老大。

但李密加入翟讓所部卻並非一帆風順。

翟讓對於李密懷有很大的戒意,因為李密聲名在外,又是隋朝高官,翟讓怕自己罩不住他。

義軍之中,因為爭權奪利,而家破人亡的事例不知有多少,前事之師,後事不忘,翟讓不想讓自己也成為歷史的笑柄。

李密是個意志非常堅定的人,他認定的路,就一定會走完。

唯今之計,要想入夥,就必須要貢獻自己的投名狀。

李密做了幾件事。

他先是費盡心計,去遊說周邊的小股義軍,讓他們加入翟讓的軍隊,這是大功一件。

翟讓這才開始稍微對李密加以辭色,也願意向他諮詢一些事情,但也僅此而已。

李密雖然有功,但他並不是翟讓的謫系,始終不能讓他完全放心,而無條件信任重用。

李密並不著急,他有足夠的堅忍和毅力去達成自己的目標。

李密最大最核心的價值,在於以戰略的眼光,去定位義軍的位置,和向翟讓描述奪取天下的大計。

李密看到時機已到,便乘機向翟讓獻計。

他侃侃而談道:「劉、項起布衣為帝王。今主昏於上,民怨於下,銳兵盡於遼東,和親絕於突厥,方乃巡遊揚、越。委棄東都,此亦劉、項奮起之會也。」

然後,他試圖激起翟讓爭天下的雄心壯志,接著說道:「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馬精銳,席捲二京,誅滅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但翟讓卻顯然沒有進入李密爭天下的情感之中,他只是不鹹不淡地說,「吾儕群盜,旦夕偷生草間,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

翟讓並沒有說實話,他心中並不確定,李密是不是真能為自己所用。

他非常猶豫,他甚至在考慮要不要接受李密的效忠。

但李密的計策謀略心智遠勝翟讓,他接著進行了一系列神之操作,讓翟讓無法拒絕自己的加盟。

翟讓的困惑是李密能不能為己所用,或者說,自己和李密能否相融。

翟讓不是飽讀詩書之人,但也知道,在歷史上,為了爭權奪利,相殘相殺的事例數不勝數。

翟讓在猶豫。

但李密不會再讓這種機會溜走。

他利用翟讓相信術數讖諱天命的弱點,給翟讓設了個套。

當時,天下紛亂,隋氏將亡,每當改朝換代這種時刻,謠言和讖語滿天飛。

其中,流傳最廣,和李密聯繫最緊密的一條是:李密當王。

改朝換代之際的天命之言,從古至今,都用俗語流傳,這條和李密有關的內容是「桃李子,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裏。勿浪語,準道許。」

這句俗語來自東都洛陽的民間。

一個叫李玄英的人,傳播開來,然後口口傳唱。

很難說這個人是不是李密特意安排來完成自己計劃的棋子,從最終受益人的角度而言,李密最有嫌疑,為自己安排這樣一顆棋子。

這顆棋子很好地完成了他的任務。

因為,他將這句話非常詳細通俗地解釋,並且靠著所謂的天命,讓李密自此走上了天授之路。

有了天命所歸這面大旗,來投奔李密的人,絡繹不絕,很多人都把寶押在了李密的身上。

李玄英對這句俗語的解釋,通俗明白而準確,他說道:「桃李子,謂逃亡者李氏子也;皇與後,皆君也;宛轉花園裏,謂天子在揚州無還日,將轉於溝壑也.」

這種牽強附會之詞,雖然說不上高明,卻是吸引民心民意的必要條件。

在解釋完楊廣當亡,李氏當興之後,李玄英講出了最重要,也是畫龍點睛的一筆。

他擲地有聲地說:「莫浪語,準道許者,密也。」

這就是說真命天子,應命在李密身上。

既然李密是天命所歸,那當然也會表現出真龍天子的氣概,李密當王的俗語,一傳十,十傳百,很快的時間,就已經傳遍中原大地,梁、宋、漢、沔諸郡之間的義軍,蜂湧而來投奔李密。

李密已稍成氣候。

翟讓已經無法忽視這種力量,他更無法讓自己成為不順天應命之人,但他還在猶豫。

李密給他加了第二把火。

他買通了一個頗有應驗的術士叫賈雄,讓他成為自己的說客。

李密之事,讓翟讓心中彷徨無依,猶豫不決,並且已經到了必須做決定的當口。

翟讓也想解除自己的疑惑,於是,他召來賈雄,佔卜真正的天意。

他卻不知道,所謂天意,都是人事。

於是,賈雄順水推舟,說出翟讓想聽的話,讓翟讓自己說服自己。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