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201章 自大自狂必自敗,非時非人是非難
英雄所見略同。

大名鼎鼎的魏徵也持有同樣的看法。

魏徵從來不是一個古板拘泥,不通時務的儒生,相反,他從小就落拓不羈,立有大志。

他看到天下漸亂,知道這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於是,他精修縱橫之說,以期在亂世出人頭地。

身負才華氣自雄,他這種人才,在哪裡都可以閃光。

他本是元寶藏的屬下,很快就引起了李密的注意,而被李密征為書記。

魏徵驟得知遇之恩,不免心中激動,立即上了一封書,向李密進獻了十條妙計。

這個時候的魏徵,還沒有經受戰火和政治鬥爭的洗禮,只是憑藉一腔熱血酬知己,但其上書的策略,大約不切時務,並沒有被李密採用。

但這並不表示,魏徵沒有成長,相反,經過時日的磨礪,他已經可以觀照這個世界和世事的真相。

這次王世充傾巢而出,看到李密所部的行動方略,魏徵一眼就看出了李密的弱點。

他憂心忡忡地對李密的長史鄭頲說:「魏公(李密)雖驟勝,而驍將銳卒死傷多矣,又軍無府庫,有功不賞。戰士心情,此二者難以應敵。」

然後,他建議採取穩守疲敵,不戰而勝的政策,以求必勝。

但長史鄭頲顯然是主戰派中的中堅,他頗有不屑地說:「此乃老生常談耳!」

魏徵看出了鄭頲的輕視,他拂衣而起,頭也不回地說:「此乃奇謀深策,何謂常談。」

和魏徵持同一意見的是裴仁基,他也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據理力爭,堅持要以穩為主。

但全軍上下,從李密到各位將領,都如同打了雞血一般,認為王世充不過是手下敗將,可以輕鬆手到擒來。

這是一種盲目樂觀,狂妄自大的心理,也是一劑毒藥。

他們忘記了,他們的對面,是無數次從戰場的屍山血海中,頑強存活下來的王世充,他或者屢戰屢敗,但他總是敗而不死。

這種堅韌,總有一天,他會讓對手全部還回來。

裴仁基是極少有的保持清醒頭腦的將領,但他難以改變整個局勢,當李密終於聽眾建議,決定全線出擊時,他知道大勢已去。

裴仁基以手擊地,不勝悲憤地說:「公後必悔之。」

李密太過於託大了,他太不把常敗將軍王世充當回事了。

但戰局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李密有一個不太好的開場,似乎也預示了這場戰局的走向。

無法相信,非常弔詭,戰鬥剛一開場,李密一方就有裴仁基,程知節(咬金)等十來個大將遭受重創。

這似乎是天意,也給了王世充充足的信心,他再一次在全軍面前,強調了周公託夢,必勝李密,以堅定士卒的信心。

王世充進行了最後一次戰場動員,他慷慨激昂地對所有部下說:「今日之戰,非直爭勝負;死生之分,在此一舉。若其捷也,富貴固所不論,若其不捷,必無一人獲免。所爭者死,非獨為國,各宜勉之。」

顯然,這是一場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戰鬥,不僅是決勝負,更是定生死。

這個簡單的誓師大會,讓王世充的士兵們都懷必死之心,士氣一下子達到頂點。

王世充為了這場戰鬥,做了精心的準備。

他首先埋伏了一支伏兵,這是一支騎兵敢死隊,雖然只有二百人,但他們將承擔直衝李密指揮中樞的作用,以期引起最大程度的混亂。

然後,王世充向李密學了一招,他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他找來一個長相酷似李密的人,讓他秘密隨軍而來,這個人,將在一個特殊的時刻,閃亮登場,併發揮巨大的作用。

而李密渾然不覺,他沉浸在自高自大的虛妄之中。

他非常託大,覺得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自己佔據絕對優勢,李密的自大,甚至讓他的營寨,對王世充也敞開胸膛。

戰鬥開始。

王世充的江淮勁卒,在逼出了生命的潛能之後,展示了可怕的力量,他們在戰場上左衝右突,出入如飛,士氣爆棚,李密的軍隊竟有難以抵擋的感覺。

然後,當戰鬥進行得如火如荼,雙方膠著之際,王世充祭出了大殺器。

他將那個李密的替身拉出來,在二軍面前走了一圈,然後,王世充的軍隊之中,爆發了震天價的喊聲,「已獲李密矣!」

混亂之中,不辯真偽。

當年,李密以此戰術擊潰劉長恭的東都軍隊,現在,輪到他自己了。

為了配合這場「李密」被擒的戲,埋伏的伏兵,從高處一衝而下,以高臨下,很快就衝到李密的陣營核心區域,殺人放火,煙焰漲天。

李密的軍隊大亂,再也無法保持陣形。

戰鬥呈現一面倒,變成了一場屠殺,很多將領,在戰場之上,投降了王世充。

李密仰天長嘆,他知道這場戰鬥結束了,他的時代也結束了。

他率領萬餘部下,向著洛口倉城方向,策馬飛奔,只要洛口他還在,他就還有機會。

但李密信錯了一個人。

現在洛口倉的守將叫邴元真,他其實並不是李密的嫡系,當時,李密的元帥府開府,翟讓推薦邴元真做長史,李密無法拒絕,不得已而用之。

但李密並不信任他,雖然礙於翟讓的情面,但他卻從未真正信任邴元真。

李密所有的行軍謀劃,他全部都未曾參與,實際上,邴元真在李密的系統中,是一個邊緣化的人物。

邴元真當然也知道李密對自己並不放心,是人都有三分土性,何況邴元真在瓦崗軍中,也是老資格。

李密不爽,邴元真也不爽。

但李密竟然讓不爽的邴元真防守洛口倉城,這顯然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宇文溫就直接下過斷言:「不殺元真,必為公患。」

邴元真也是消息靈通人士,他當然不肯坐以待斃,只能早謀出路。

但即使宇文溫向李密告發了邴元真即將謀反的消息時,李密也沒有回應。

他不信任,卻依然重用邴元真。

這是無法接受的低級錯誤。

洛口倉是李密的命脈所在,李密把命脈交給如此一個人,體現了瓦崗軍舊部在李密系統中根深蒂固,無法動搖的影響力。

自從火拚翟讓之後,要想保持隊伍的穩定,就必須限制清洗翟讓一系的範圍和力度,尤其邴元真更是瓦崗軍舊部的元老,李密不是不能動,而是不能在這個時候動。

李密沒有時間,這才是不能動邴元的真正含義。

或者李密是想儘力彌合瓦崗軍舊部的嫌隙,或者也是故示寬容,最重要的一點是,李密從未想到自己有倉皇逃奔洛口倉他的一天,否則就是借他十個膽子也不敢將倉城交給邴元真去防守。

但李密也是人,他終於也有失敗的一天。

他的這個安排,葬送了他奮鬥了多年,死了無數戰士,流了無盡鮮血的過往。

李密的輝煌和傳奇已成過去,他只能敬往事一杯酒,再也無法回頭。

其實,他還有最後一個機會。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