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206章 三強鼎立成水火,李密再起爭雄意
李密一路狂奔,逃向洛口倉城。

這個時候,他已經知道邴元真將向王世充投降。

但是,李密確實無愧當世梟雄之名,即使在慘敗之下,他依然不動聲色,想出奇招,足以反敗為勝。

他要絕境反擊,他要將王世充和邴元真一鍋端。

李密決定故作不知,將計就計,然後他派出探子,想在王世充渡河之際,將渡未渡之時,率軍反攻,這確實是個大膽而出其不意的策略,似乎必然成功。

但是,李密已經被上天放棄。

他原來百無一失,高效的情報系統,竟然出了一次大漏洞,他們竟然沒有把王世充正確的渡河時間提供給李密。

這是一次無法挽回的錯誤,隻一次,就將李密打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真是天亡李密。

當李密看到王世充的大軍浩浩蕩蕩奔向洛口倉城,而邴元真果然開門納降時。

李密知道,這一場戰鬥,他敗了,並且,敗得非常徹底。

因為,他同時已經知道偃師城失守了,鄭頲鎮守的偃師城,竟然也未作抵抗,直接投降了王世充。

這個消息甚至比洛口倉城的投降,更讓李密心若死灰。

這一筆巨大的政治資產,都被王世充全盤接收了。

在偃師城,關押了王世充在江都的家屬,他們一路顛沛,最後輾轉歸屬李密,這本來是一張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王牌,現在也被王世充全般接收了。

王世充運氣爆棚,他還得到了最大的獎勵,那就是在偃師城中,李密屬下很多重要將領的家屬,也在城中。

二軍相戰,攻心為上,這當然可以遠勝十萬兵。

毫無疑問,王世充開始利用將領們的家屬,大打感情牌,他讓這些人,親自勸說自己的父兄丈夫歸順王世充。

即使是號稱軍中「萬人敵」的單雄信,也在親情的攻勢下,不做抵抗,投降了王世充。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親情無敵,所至皆下。

李密兵敗如山倒,河南似乎已經沒有他落腳之地。

李密還有最後一個退路。

那就是黎陽,那裏有徐世績,那是他手下最核心的大將之一,他還握有黎陽倉,只要能聯合他,未始沒有一戰之力。

只要穩住腳,以李密在河南的苦心經營,他就一定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他的部下提出異議,他們不無憂慮地說:「殺翟讓之際,徐世績幾至於死,今向其所,安可保乎?」

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這也是李密失敗之後,竟然無人堅決抵抗,一敗就潰的原因所在。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昔日因,終成今日果了。

畢竟,徐世績是瓦崗軍的舊部,他們本是翟讓的嫡系,現在自己一無所有,再去投奔他,難保徐世績不趁機復仇。

去黎陽被否決。

李密仰首望天,天下之大,似乎再無他容身之處了。

只有一個地方可以暫避鋒芒。

那就是河陽城。

河陽城是黃河以北的軍事重鎮,李密最忠實的屬下王伯當看到情勢不對,果斷棄守金墉城,北渡黃河,先行佔據了河陽城。

他知道,也許李密用得上。

李密確實用上了,他現在只有這個落腳點。

李密一路倉皇逃到河陽城,才終於有一個落腳安身的據點。

河陽城,真是一個神奇的城市,在李密和王世充第四次戰役時,這裏曾經是王世充修事,待罪,重整旗鼓的地方。

當時王世充被李密打得慘敗,由於害怕被問罪,他連洛陽都不敢回去,也是逃到河陽城中,淒涼悔恨自責,無以消遣。

現在情勢反轉,輪到李密也體會一下他當日的心境,真是此一時,彼一時職。

李密在河陽城中得到了短暫的休息,因為大勝之後,王世充需要必要的時間,鞏固勝利成果。

王世充現在也沒有足夠的力量追擊李密,第一次戰爭中,他追擊李密,反被擊敗的教訓,還歷歷在目。

況且,相比較追擊李密本人,鞏固現有的勝利,要重要且實際得多。

只有河陽城的李密,已失去和王世充爭一日之長的基礎。

李密見到王伯當,他愧悔交集,對著部下痛哭著說:「兵敗矣,久苦諸君!我今自刎,請以謝眾。」

王伯當趕緊抱緊李密,二人抱頭大哭,他們的部下也全部嚎啕大哭。

他們都知道,大好江山,一朝失去,再無重新收拾的可能。

他們都有一種恍惚的不真實感,昨天他們還信心滿滿,將這個世界踩在腳下,今天就已經是喪家之犬,真有再世為人的感覺。

這一場敗仗,輸得莫名其妙,窩囊無比。

李密不服,王伯當也不服,他們的部下更不服。

但輸了就是輸了,一著不慎,已是滿盤皆輸,這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現在最要緊的是,下一步何去何從?

河南是呆不下了,那如何安置這些部下?

李密畢竟是一代梟雄,他想到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方案,他想以河陽為基地,南阻黃河,北守太行,東連黎陽,收集亡散,再圖進取。

也許這一刻,李密心中想起了王世充,那個他的手下敗將,但他的頑強,終讓他一戰而王。

自己,也能有如此堅韌,或者說,還有機會嗎?

其實,李密當時手中還有不少軍隊,如果能爭取到徐世績的支持,以李密在中原的聲望和基礎,振臂一呼,必然應者雲集,未始沒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但李密的部下們否決了這個方案,他們垂頭喪氣地說:「今兵新失利,眾心危懼,若更停留,恐叛亡不日而盡,又人情不願,難以成功。」

聽到他們這樣說,李密知道,他的部下們,再不願意跟隨自己冒大風險,白手起家了。

李密心中感到失望,但依然心平氣和地說道:「孤所恃者眾也,眾既不願,孤道窮矣。」

既然不想再戰鬥,那就只能投降。

李密強忍悲憤,首先發話說:「諸君幸不相棄,當共歸關中,密身雖愧無功,諸君必保富貴。」

如果不堅持戰鬥,普天之下,就只有一人,才可以接納他們。

向李淵投誠或者是一個比較理性的選擇。

李密的府掾柳奭表示認同,他冷靜分析說道:「明公(李密)與(李)唐同族,兼有疇昔之好,雖不陪起兵,然阻東都,斷隋歸路,使唐公不戰而據長安,此亦公之功也。」

這顯然是一個比較有前途,並且風險較小的方案。

也許這一刻,李密才真正意識到,李淵,才是那個天選之子,是那個唯一。

李密看向王伯當,這是他最忠心的追隨者,也是他最好的朋友和夥伴,現在自己不過是一個敗軍之將,他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李密心懷期望地說道:「將軍室家重大,豈復與孤俱行哉!」

王伯當斬釘截鐵地回答說:「昔漢高誅項(羽),蕭何率子弟以從,伯當恨不昆季盡從,以此為愧耳。豈以公今日失利,遂輕去就?縱身分原野,亦所甘心。」

王伯當真是國士,他一時追隨李密,也一世追隨李密。

他的這番話鼓舞在場將士的勇氣,他們雖然在河南輸了,但一輩子還很長,他們還可以重新來過。

於是,李密率軍西入關中,投降李淵。

他入關之時,他還有二萬人馬,河南之地,聞李密之名,還如雷貫耳,李密在並非山窮水盡時,卻一敗就投降李淵。

李密,是天生的梟雄,一靜一動之間,他的心思,實難猜防。

李唐王朝,會是李密最終的歸宿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