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40章 九師慘敗薩水咽,仲文冤死背鍋忙
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時刻。

如果乙支文德被扣,也許隋朝和高句麗的本次戰役,或許會另有結局。

但勝利女神垂青了高句麗,非常弔詭的是,隋朝竟然讓乙支文德魚遊於海,放他回歸高句麗復命。

當時,於仲文奉有楊廣的密旨,「若遇高元(高句麗王)及(乙支)文德來降者,必擒之。」

此次,乙支文德主動送上門來,雖然是時勢所需,可謂是膽大包天,卻並不明智。

於仲文想直接將其扣押住。

但有人反對,這是慰撫使,是楊廣的正式招降大使,他就是劉士龍。

劉士龍堅決反對,他似乎也有這個權力。

劉士龍遵奉楊廣私人的心願,依然心存幻想,想讓高句麗不戰而降。

自始至終,楊廣都想讓高句麗主動屈服,於楊廣個人而言,這並不是一場絕對必須的戰爭,並且,讓高句麗主動服軟,更符合他好大喜功的心態。

但高句麗不同,他們從上至下,始終認為,和隋朝必有一戰,而現在正是歷史上最好的決戰時期。

劉士龍是慰撫使,也是楊廣的欽差,在軍營之中,他完全代表楊廣的權威。

強悍如於仲文也對劉士龍的堅持無可奈何,只能放棄乙支文德這塊到嘴的肥肉。

當他看到乙支文德頭也不回地上船,飛奔鴨綠水的東岸時。

於仲文後悔了。

他的經驗和資歷,讓他屈從於一介文吏,有嚴重的職業負罪感。

於仲文是整個隋朝現存資歷最老的軍頭之一,於氏在北周一朝就已貴盛無比,於仲文在很小的時候,就讀書不倦,被父親寄與重望說:「此兒必興吾宗矣。」

乙支廣德安然歸去,於仲文內心極為不安,他有一種縱虎歸山的嚴重不安全感。

他立即派人去追擊乙支文德,欺騙他說:「更有言議,可復來。」

乙支文德根本不予理會,一人一舟,頭也不回地飛往鴨綠水東岸,他知道,他立功立業的時代到來了。

在鴨綠水西岸的隋軍大本營,一場決定他們命運的爭論正在進行。

當時,西岸已彙集了隋朝九支大軍,但卻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這支隊伍,到底聽誰的。

此次征伐高句麗的總指揮是楊廣本人,因而,他並未在各個部隊之上,再指定一個最高指揮官,說白了,這九支隋軍,並沒有一個絕對權威的領導。

這當然非常致命,因為一旦有事,諸將會無所適從,內部的推諉扯皮,已足夠讓隋軍陷入內耗,無法成事。

當然,在這九支軍隊之中,還是有一個小的領導集團,其地位稍高於其他軍隊的領軍將領,

這就是三巨頭,他們是楊廣的心腹宇文述,以及欽差大使,招降慰撫使劉士龍,還有一個的地位較特殊,他就是於仲文。

在軍隊出發前,楊廣曾經明令諸軍,讓他們都遵從於仲文的節度。

因而,於仲文雖然並沒有正式授銜,其地位卻天然稍高於一眾將領,但地位和權力有時並不絕對劃等號。

於仲文有這個資格高於眾將。

他的資歷和名氣,是在戰場上,靠每一場戰鬥,搏命贏回來的。

於仲文屬於當世世家大族,當年楊堅篡周自立之際,就因為有幽州於翼的支持,才切斷尉遲迥和東北諸族的聯繫,在戰略上讓尉遲迥失去縱深迴旋。

於翼是於仲文的五叔,於仲文本人,在尉遲迥的地盤,起兵拒迥,終因勢單力薄,倉皇之際,只能放棄妻子和孩子,和七八十騎殺出一條血路,隻身逃歸京師。

他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他留在尉遲迥地盤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全部被尉遲迥斬殺。

於仲文和尉遲迥結下了血海深仇,事實證明,尉遲迥同樣付出了不可承受的代價。

於仲文被楊堅的感情攻勢俘虜,加上不共戴天的殺妻殺子之仇,就轉而全力對付尉遲迥。

於仲文先是以於氏家族代表身份,給前線將士傳遞了於家全力支持楊堅的政治態度。

並且,他高度評價楊堅的執政平允之心,穩定前線諸將浮躁將動的心氣,暗中消除了宇文忻等的可能的反覆。

這在當時謠言滿天,傳言前線諸將有可能和尉遲迥沆瀣一氣,暗通款曲的緊急當口,於仲文可謂以一己之力,穩定前線軍心,挽救了楊堅。

並且,於仲文在隨後討伐尉遲迥的戰鬥中,悍不畏死,戰績彪炳。

他獨立率領一個方面軍,完成了對檀讓和席毗羅十多萬人馬的徹底清剿。

並且,於仲文機詐百出,舉重若輕,略施小計,輕鬆寫意地擊潰其大軍,可謂智勇雙全一代名將。

然後,於仲文每戰有功,跟隨晉王楊廣出征塞北突厥,大勝而還。

於仲文一身一家一族,全為大隋盡忠,可謂有勇有謀有功有績。

最重要的是,於仲文和楊廣建立起私交,是為數不多能為其信任的當世名將。

楊堅父子也心領於仲文這份人情。

因而,在這場戰前會議之上,於仲文爭得上風。

會議的主題是在乙支文德渡河之後,隋軍何處何從?

宇文述作為楊廣的親信,也是權臣,他看到孤軍深入,後勤不供,頗為擔心未測之前途,因而,主張退軍。

他的提議得到了大多數將領的贊同。

但於仲文不同意。

他因為放走了乙支文德這塊到手的肥肉,內心懊惱不已,堅持要派精銳部隊,渡過鴨綠水去追擊乙支文德。

於仲文的堅持和自信,來自於最近幾場小勝。

當乙支文德渡江之後,於仲文立即派出追兵,竟然一日七戰,七戰皆捷。

這其實是乙去文德的誘敵和疲敵之策,他想讓隋朝大軍深入腹地,然後依靠地利和後勤去擊敗隋朝。

於仲文錯誤地判斷了形勢,認為高句麗軍隊的戰鬥力不過如此。

於是,他堅持再加派精銳部隊渡江追擊。

但自家事,自家知。

宇文述知道後勤和軍糧始終會成為一個大問題,他堅決反對。

於仲文知道無法用道理說服宇文述,便只能用威勢和資格去壓服眾將,他大怒說道:「將軍仗十萬之眾,不能破小賊,何顏以見帝!且仲文此行也,固無功也。」

於仲文的話,已經說的很重了,隱隱指出此次出軍,若是無功而返,那就需要阻撓自己的人去背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