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41章 楊廣再戰遼東城,沈光無愧驍果勇
追擊派和回師派,正面相持,互不相讓。

宇文述聽出了於仲文的言下之意,他也變了臉色,厲聲說:「何以知無功?」

這就直指於仲文,想要讓自己背鍋,那他也不是好惹的主。

聽到宇文述這麼說,於仲文才講出自己真正的心意和決斷。

「昔周亞夫之為將也,見天子,軍容不變。此決在一人,所以功成名遂。今者人各其心,何以赴敵。」

他指出諸將的不配合,將會讓此次征伐徒然無功,他要將指揮權收歸自己,單頭領導。

這也意味著,他也準備一力承擔此戰的功名和風險。

在大軍出發之前,楊廣確實有過交待,因為於仲文頗多奇計,又素著威名,讓諸軍都歸其節度之語。

事勢至此,於仲文倚老賣老,況且此時,隋朝軍容鼎盛,加上渡江之後,每戰必勝。

並且,他們還有一個倚仗,那就是在平壤城下,會合來護兒的水軍,就足以打一場必勝的戰鬥。

諸將只能同意於仲文進兵的計劃。

於是,隋軍全軍飛渡鴨綠水,長驅直入。

他們一直渡過薩水,追擊到離平壤城三十裡的地方,但到這裏,隋軍已是強弩之末勢了。

並且水陸合圍,會師平壤城下的既定戰略,已經泡湯了。

來護兒完全指望不上了。

他的水軍,已經遠離指定的地點,再也無法組織有效率的進攻,僅能自保。

並且,平壤城堅大且固,經過多日多方的兵員補充,今時不同今日,現在平壤城的防禦力量,隋軍要想硬攻,並非一朝一夕能成其功。

於是,一道難題,擺在隋軍面前,打還是不打?

又如何全身而退?

要命的軍糧,已嚴重影響隋軍正常的生活了,再持續下去,別說攻城,就是維持這支龐大軍隊的日常生存消耗,都已經成了問題。

乙支文德非常清楚隋軍的命脈,兵不厭詐,他再擺了於仲文一道。

乙支文德本人也是個漢化頗深的儒將。

當於仲文率兵追擊,屢戰屢捷時,他甚至專門寫了一首詩,頌揚於仲文的功績,他表面上服軟,請求於仲文放他一馬。

他在詩中寫道:「神策究天文,妙算窮地理。戰勝功既高,知足願雲止。」

這首詩當然算不上什麼高妙的詩作,但也可見乙支文德絕對是能文能武,頗有謀略和策算的的一代儒將。

現在,又到了雙方相持的時刻,乙支文德牢牢掌握了主動權。

他開出了一個讓於仲文無法拒絕的條件,高句麗準備投降。

乙支文德再也不敢隻身冒險去隋軍大營,他派遣特使再一次向隋軍投降。

但這也不是徹底的投降,乙支文德提出一個條件,他說道:「若旋師者,當奉高元(高句麗王)朝行在(楊廣)所。」

隋朝此次出兵,本來就不是以滅亡高句麗為目的,只是想讓高句麗君臣服軟,朝見楊廣而已。

乙支文德徹底理解和掌握了隋軍的真實意圖,為了麻痹隋軍,他自己主動提出,隋軍一撤,他就將和高句麗王朝見楊廣。

朝見楊廣是楊廣需要的台階,而願意朝見,是這支隋軍的目的。

今時今日,即使乙支文德不提出來,隋軍的現狀,恐怕也無法再繼續支持,何況,乙支文德給了一個台階可以下。

這是無法拒絕的好意,即使知道是致使的好意。

宇文述見目的達到,而己方正好就坡下驢,於是,他同意了乙支文德或許全無誠意地投降。

隋軍已不得不撤了。

並且是潰敗性地撤退。

因為,整個隋軍,已經成了一盤散沙,甚至由誰來殿後,如何分批撤退都沒有時間完全部署好。

這種恐慌性的撤退,立即被高句麗察覺。

乙支文德等待這一天,已經很長時間了。

他並不著急收割,相反,他採取了一種高明的策略,他先派出小股部隊,隨時隨地騷擾隋軍,將明顯的壓力,重重傳遞到撤軍的每個人身上。

這一招顯然生效,逃得慢,就必然全無返回中土的生機,這種恐慌迅速在隋朝的九路大軍中蔓延,

他們立即被逼到只顧亡命奔逃,開始內卷,比賽誰逃跑得更快。

那個潰敗的時刻終於來臨。

在隋軍回渡薩水時,已經是完全爭先恐後,純粹只有逃命的份,每個人都隻想比同伴跑得快點,而多一絲生存的機會。

但留給他們的機會渺茫。

乙支廣德發起了總攻,隋軍自相擁堵,人馬踐踏,再不可能組織任何象樣的反抗。

這是一場真正的潰敗,也是災難,戰鬥變成了一場屠殺。

隋朝九軍之中,除了衛文昇一支軍隊之外,其餘全部幾乎全軍覆沒。

隋軍的高層將領,丟下軍士,亡命奔逃,一日一夜之間,奔還四百五十裡,逃過鴨綠水。

三十五萬精銳,只剩下二千七百人,回歸遼東。

楊廣聽到這個消息,半晌無語,他想不到自己親自掛帥征伐,竟然會落得比他父親楊堅還要更慘的境地。

楊廣隻得從遼東城下,怏怏撤軍。

第一次征伐高句麗,慘淡收場。

戰後的清算是非常嚴厲的。

這場巨大而慘痛的失敗,需要有人來背鍋,放走乙支廣德的慰撫使劉士龍被斬首。

宇文述被免官,除名為民。

但因為他的兒子宇文士及是南陽公主的夫婿,宇文述是楊廣的親家,加上他是楊廣的心腹和元老,僅僅被免除誅殺之禍。

此次隋軍慘敗於薩水,每個將領都無法脫逃乾係,法難責眾,但為了以示懲戒,楊廣將他們全部拘拿下獄,不久之後,也隻好將他們全部無罪釋放。

但於仲文就沒那麼幸運了。

他成了真正的罪魁禍首。

他被諸將一致認定,需要對此次慘敗負責,如果沒有他的堅持,就不會渡過鴨綠水追擊乙支文德,也就不會有後來喪師辱國的奇恥大辱。

楊廣在釋放眾將之後,依然將於仲文拘拿於獄中。

事情非常明顯,這個鍋,於仲文背定了。

於仲文一世英雄,哪裏受得了這種冤枉和怨氣,於是,他在獄中日日夜夜,憂怒交加,不久就身患重病。

楊廣可能也是憐惜其一生一家,忠心為國,並且感覺他時日無多,於是,他展現了少有的溫情,將他釋放。

經此一事,於仲文耿耿於懷,他始終難以釋然,很快在家中帶著悔恨逝世。

但征伐平壤的隋軍,還是有幾塊硬骨頭。

比如薩水之敗時,薛世雄就曾經在白石山上,被高句麗重重圍困達到幾百重,當時,薛世雄已入絕地,四面箭如雨下,眼見全軍即將敗沒。

但薛世雄置生死於度外,以嬴兵弱將結陣自固,然後以區區二百勁騎主動進攻高句麗。

高句麗人一時為薛世雄的膽氣和勇力所懾,薛世雄困獸之鬥,置生死於度外,戰鬥力驚人。

這個包圍圈,竟然被薛世雄撕開一個口子,薛世雄竟然突圍而出。

但他所部,一樣亡失殆盡,他同樣也被免官處理。

不過,薛世雄並不是一個放棄之人,他將很快捲土重來。

因為,楊廣也不甘心失敗,他也將很快發動第二次征伐。

高句麗小國寡民,竟然讓他遭受如此慘重的失敗,他發誓將百倍奉還於他們。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