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85章 江南忠骨埋長安,修樂引發朋黨案
楊堅將摧毀政府性質的教育。

他對十多年的學校教育現狀深感失望,楊堅展現出他的冷血和鐵腕。

他要大規模裁撤國家和州縣三級的教育機構和人員。

此道詔書一下,隋朝的學校教育一朝之間,土崩瓦解。

整個帝國,只在首都長安,保留了國子學一所學校,僅僅保留了學生七十二人。

這個數據可能來自於孔門七十二賢人的傳統,楊堅也許認為,有七十二賢,就足以治國平天下家了。

對於長安城中,其餘的太學,四門州學,加上州縣學校,一律廢除。

這意味著,整個帝國,正式在籍的國家開設的儒學教學班,全國竟然只有72名學生。

驚世駭俗,無法相信。

這顯然是嚴重的反智傾向。

同時,楊堅本人對於文人,也有一種骨子裏的反感。

他在私人的生活上,實行一種完全的極儉樸的居士生活,自律而嚴苛,這種性格也影響到他執政的風格,一切以實用,機械化和精簡為主。

比如,對於公私文翰,楊堅要求摒棄舞文弄墨,一律要求據實撰寫。

這其實是繼承自北周軍政一體下的為政風格。

李諤君臣一體,非常明白楊堅之心。

他在一篇奏文中痛砭魏晉以來浮誇的文風,「魏之三祖,更尚文辭,忽君人大道,好雕蟲小技。……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

楊堅深有同感,他將李諤的奏文頒示天下,以立標竿,引領正道。

但官場文風一旦形成,並不是幾道詔令就能立即扭轉的。

有一個泗州刺史司馬幼之,按照慣例,上了一篇文辭非常綺麗的奏文。

楊堅看到之後大怒,司馬幼之撞到了他的槍口上。

楊堅正愁要如何樹立典型,於是,堂堂一州之長,被下獄治罪,封疆大吏,僅僅因為文辭艷麗而獲罪,實在是無可如之的無妄之災。

亂世用重典,楊堅以雷霆之威,快刀斬亂麻地,樹立了一種務實而乾淨的政治風氣。

但這種苦行僧般的自律,在中國歷代王朝之中,也只有楊堅一朝,上行下效,才蔚然成風。

對於文人的輕視和提防,滲透於楊堅的基因。

當世碩儒,「二劉」之首的劉焯,當世論者以為數百年來,博學通儒,無能出其右者。

這是真正的大才,身懷不世之功,又有絕世之名。

他因為才名太高,成了香餑餑,被太子楊勇和蜀王楊秀爭搶入幕府。

劉焯稍微有一點遷延,未做決定,就直接被蜀王楊秀直接派人,將他直接上枷上鎖,千裡押送入蜀。

劉焯還被施以侮辱性的懲罰。

他身為文人的頂峰,文明的化身和代言人,劉焯竟然被蜀王楊秀,命令手執戈予,隨身侍衛,一如普通的衛士。

這真是斯文掃地,尊嚴全無。

這個處罰顯然比直接的殺頭,更能摧毀劉焯和他對文化和文明的信仰。

這個懲罰也足以名流千古,或者也叫遺臭萬年。

它被冠以蔑視文化的罪名,以一種極壞的聲名留存於歷史長河之中,但這一切都是楊堅默認並允許的。

這種赤裸裸的對於文化和文明的蔑視和羞辱,可謂是楊堅一朝,抹不去的汙點。

連劉焯這種級別的碩儒都遭受如此慘痛的屈辱,其餘文人,在楊堅一朝的地位和經歷,也就可想而知了。

楊堅雖然不是一個文化人,也對於中國的,傳統的儒家文化沒有多少建樹,但他卻是一個一流的政治家,也是一個精明而務實的治國者。

楊堅一生,在政治上,除了在更換儲君一事,或者犯過錯誤之外,他長袖善舞,是一個十足政治強人,甚至也是一個政治完人。

從他對幾個敵對國,皇族的處理結果來看,可謂高下於心,楊堅展示了高明的政治手腕和技巧,足以成為後世的楷模。

他在隋都大興的城樓上,已經看到江南陳國滿朝文武,浩浩蕩蕩的入京隊伍了。

如何處理這群自詡文明正朔的君臣,也是一個難題。

但對於楊堅而言,這只是一道開胃小菜而已。

當日賀若弼攻破建康,以大國之卿的身份,安慰再拜俯首,戰慄流汗的陳後主說:「入朝不失做歸命侯,無勞恐懼。」

賀若弼做出了一個正確的判斷。

在太廟獻俘儀式之中,陳國的宗室君臣,自陳後主以下,都被當作楊堅統一天下的附屬品,貢獻於楊氏的列祖列宗。

這正式昭告陳國在實質上和精神上的滅絕。

但這一次,楊堅卻並沒有從身體上消滅陳後主及其宗族,他甚至將陳後主封為長城公。

相比較楊堅對於北周宇文皇族的趕盡殺絕,還有對原北齊皇族高氏的斬草除根,楊堅顯現出特別的仁慈寬大。

這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和楊堅的個性以及道德品質並無關係。

因為楊堅是個徹底的,一流的政治家,他做的任何一個決定,都是從大局著眼,維護隋朝的統治考慮。

北周和原北齊的皇族,在中原大地以及朝野上下,都具備強大的實力。

他們的存在,對於楊隋王朝,是絕對的隱患。

說不定哪天就會爆炸,一旦遭到他們的反噬,楊堅及他創建的隋朝,就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楊堅需要徹底將他們清除,這本身並沒有太多可以指責的。

因為,傳統的政治鬥爭,是一場不死不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政治遊戲。

誰夠狠,誰才能活得下去。

但對於僻處江南的陳國,楊堅卻並不一定要對他們趕盡殺絕。

陳國君臣,不過是亡國之虜,在北方的隋都大興,他們永遠被標記上外來者和失敗者的身份。

就是再給他們一個舞台,他們也跳不出激情澎湃的舞蹈。

況且,楊堅也需要對陳國君臣的包容,以表明自己的寬大和仁慈。

對北周和北齊皇室的誅殺,雖然必要,但其濃濃的血腥味難免時時在楊堅的朝廷之中縈繞。

大誅殺之後,也需要大休整。

於是,楊堅大赦陳國君臣。

並且按照他們原來官職的大小,分派給他們一些無關緊要的小官或虛職。

陳後主身處大興城,一生已再無南返的可能,或者說南返這種念頭,他動都不敢動一下。

亡國之君,並不會有多少尊嚴,他只有日夜酗酒,以酒自娛自樂自汙,才能打發漫漫長夜。

他一天之中消耗的酒量,就連楊堅初聽之下,都感到不可思議。

楊堅雖然給陳後主封了個長城侯的虛職,但對他並不是百分百放心,他在陳後主的宅子中安排了監視者。

這一天監視者反饋給楊堅一個消息,「叔寶常醉,罕有醒時。」

楊堅自然知道這個東南的詩酒天子,酷嗜杯中之物,便隨口問道:「飲酒幾何?」

監視者如實稟告,「與其子弟日飲酒一石。」

楊堅縱然久經大風大浪,也不禁大為吃驚,但他知道,這個亡國之君,再已沒有任何的雄心壯志,不過是行屍走肉,廢人一個了。

楊堅心下憫然,沉默良久,才對監視者說道:「任其性,不爾,可以過日!」

其實,陳後主也是無奈之舉,一是需要以酒自汙示弱,二是需要以酒度過漫漫長夜,三是飲酒也是其求生之道。

但君雖亡國之君,臣總有不屈之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