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28章 一箭在手震突厥,八字真言定天下
中原王朝是農耕文明,在它的北方是廣袤平坦的大草原,東西橫亙萬裡,南北幾千裡,繁衍了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文明。

在冷兵器時代,這二種文明天然對立。

遊牧文明天然需要向南方的農耕文明索取和搶劫。

中原王朝的應對方式一般有被動防禦,積極防禦,主動或全面進攻,和親納賂等幾種策略。

但中原王朝從來沒有真正徹底地征服過它北方的競爭對手。

即使消滅了某個對手,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大漠之北,大草原上,總會有新興的民族和政權出現。

如果大草原上出現一個統一的強大的政權,那就是中原王朝苦難的開始,甚至會面臨滅頂之災。

從戰略上講,讓草原上的政權四分五裂,互不統屬,互相爭鬥,從而臣服於中原王朝是上上之策,這也是中原王朝所能取到的最大成果。

楊堅的隋朝,就達到了中原王朝所能達到的頂點。

這一切,都源於一個神一樣的男人。

在對外事務方面,隋朝有二個神一樣的男人,一個經營西域,一個謀劃突厥。這二個男人的名字都光耀千古,足為後世仰望。

突厥一生之敵,那個上天選定的男人,以一已之力,縱橫捭闔,上兵伐謀,用精準而實際的謀略和戰術,硬生生讓突厥臣服於隋朝。

他的名字叫長孫晟。

他天才的策略只有八個字「遠交近攻,離強合弱」。

俗話說外賊易擋,家賊難防,長孫晟就是打入突厥內部的一個「家賊」。

長孫晟身為隋朝的使者,以敵國官員的身份,能得到突厥上下的信任和尊敬,他當然有幾把刷子。

長孫晟自小文武全才,是冠絕當代的神箭手,楊堅本人頗有識人相面之能,他和長際晟一見如故,他牽著長孫晟的手,頗為期許地說:「長孫郎武藝超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邪?」

事實證明楊堅的眼光精準到位。

三十年後,當楊堅的繼位者楊廣被突厥圍困於雁門,不禁觸景生情,懷念起長孫晟,他情不自禁地說:『向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突厥)至此」。

當年北周千金公主和親突厥可汗,需要組建一個高級別的使團,中原王朝的慣例,一直都是以當世名望之士任正職,以孔武有力者任副手。

出使突厥的副手一職,一直需要武藝絕倫之輩出任,一是出於安全考驗,沿途並不平靜。

二是突厥是個尚武的民族,使節團需要展現大國的實力,在雙方交往之中,不能弱了氣勢,有損國威。

長孫晟成為當仁不讓的副使,從此,他開始了開掛的人生。

突厥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馬匹和弓箭是他們的生命,射箭之術是每一個突厥人心中最神聖最終極的追求,在突厥,箭術代表了一個人所有的榮譽和力量。

在箭術領域,長孫晟恰好是這個時代頂級的存在。

他的箭術,不僅在中原號稱第一,在大草原之上,突厥之中,也是絕對的一流。

當時二國有一個例行的箭術交流大會,同時也是突厥耀武揚威的大會。

在歷次比試當中,中原王朝都是陪太子讀書,鎩羽而歸。

但這次卻似乎大有不同,當長孫晟射出第一箭時,突厥人驚呆了。

他們想不到中原也有如此精妙的箭術,想不到中原也會有如此人才。

突厥人如獲至寶,他們對於箭術的渴求完全超越了敵國的意識,長孫晟在第一時間就贏得了突厥人的尊敬。

突厥沙缽略可汗為了再次見證長孫晟的神奇,想學習長孫晟對於移動物體射箭的奧秘,他專門給了長孫晟搭建了一個施展的舞台。

這種箭術,突厥人尚未達到頂級,他們對於移動靶的研習,需要藉助於所有外族的力量,以求精益求精。

這也已經成為慣例。

在一次集會上,天空之中,恰好有二隻飛雕在爭食,為了助興,沙缽略給了長孫晟二支箭,讓他將雕射下。

長孫晟等待此刻已經很長時間了,他需要把握這一次機會。

他有意要技驚四座,便沉氣,凝神,開弓,射箭。

整套動作一氣呵成,只聽一聲呼嘯,一箭射出,雙鵰落地。

舉座一片沉寂,然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突厥是個尚武的民族,箭術更是其引以為傲的技藝,既是求生的技能,也是殺敵的技術。

但是,像長孫晟這般一箭雙鵰,神乎其神的箭術,尤其這種箭術是出自於敵對的中原王朝,實在既讓人羨慕,更讓人感到可怕。

如果中原王朝有五百個長孫晟,那這將是一支可怕的隊伍,如果有一萬個長孫晟,那突厥將死無葬身之地。

同樣,如果突厥的每一個戰士都掌握了這種技術,那整個世界,都將臣服在突厥的腳下。

突厥嗅到了危機,也看到了機會。

突厥立即啟動了一種自我學習的程式,他們要將長孫晟留下,想近距離揣摩和學習他的箭術。

向競爭對手學習箭術,師夷長技以製夷,這也是突厥的傳統。

當年突厥達頭可汗聽到中原王朝的崔彭善於射箭,就派了專人向楊堅求人。

崔彭一入突厥,突厥的大可汗立即集合族內善射者前來比試觀摩。

突厥人一心想在移動靶的技術上更進一步,成為一騎絕塵的存在。

他們首先便進行了一項比試,擲肉於野,以吸引飛鳶,大部分突厥人都射不中,但崔彭連發數箭,竟然百分百命中目標。

這是標準的神箭手,是神乎其神的技藝。

突厥人留下崔彭,學習研磨了一百來天,賞賜給崔彭很多財物之後,才將他放歸中原。

而這次,長孫晟展現了更加精妙的箭法,這讓他們見獵心喜。

突厥人即使知道是個坑,也一定會跳,何況,他們上次從崔彭身上確實掏走了很多不傳之秘。

但他們不知道,長孫晟不是崔彭,他之所以展現他驚人的射術,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如果突厥人知道長孫晟留下的後果,那是一種他們無法承受之重,他們一定會改變主意,當天就立馬禮送長孫晟出境。

長孫晟在突厥這一留,就是一年多,他每天和突厥的達官貴人遊宴射獵。

但他並沒有閑著,他對於突厥上層勢力之間的此消彼長,恩怨情仇都是爛熟於胸。

他最大的驚喜是收穫了一個朋友和政治上的盟友——處羅侯,他是沙缽略可汗的弟弟,因為寬仁的性格,很得民心士氣。

長孫晟和處羅侯結伴遊獵,大草原之上,到處都留下他們的身影,於是,漠北大草原的山川形勢,部眾強弱,長孫晟無不暗記在心,熟知於肚。

他下的這盤大棋,事關突厥國運的大棋局,他已布好開局。

這盤棋,他也早就已經設定好了結局。

開局的機會很快就來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