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27章 自古紅顏皆禍水,楊堅穩坐釣魚台
自古女人是禍水。

同為原北周的大臣,劉昉和梁士彥走得比較近,梁士彥當時已是古稀之年,奈何這食色者,性也。

梁士彥不能免俗,他納了一房貌美如花的小妾。

但一樹梨花壓海棠,蒼蒼白髮對紅妝,老夫少妻,自古以來,麻煩事多。

小妾哪裡耐得住寂寞,一來二去,就和劉昉好上了。

床闈之間,無話不談,劉昉很自然地了解到梁士彥心中的鬱悶和不滿。

他心中大動,便由小妾牽線,引梁士彥上道。

梁士彥本來就心存不滿,經劉昉一鼓動,便覺得楊堅也不過爾爾,得天下實在易如反掌。

自己文才武略,每一項都遠勝楊堅,他楊堅能篡位建立新朝,自己有了劉昉的輔佐,一樣也行。

但他覺得還需要找一個幫手,環顧滿朝文武,入他法眼的只有自詡天下名將的宇文忻。

三個人一拍即合。

他們都是老於軍事政治的一等一人才,權謀造反之術自然熟絡,三個人聚在一起,天天探討起種種方案的優劣得失。

他們最大的劣勢是缺乏一個根據地,手上也沒有直接掌握兵權。

因為他們三人都在京城,要想成功,想搏一票大的,最直接的上上之計,便是實施斬首行動。

他們準備在楊堅祭祖之時,率軍襲擊車駕。

但思來想去,這個方案即使成功,勝利的果實卻並不見得一定會被他們摘到。

因為楊堅一死,局面會立即陷入混亂,他們並沒有絕對的實力,去控制京城和百官。

於是,他們規劃了第二套方案,準備據險割據,武力稱王。

打仗是他們的強項,楊堅不可能是他們的對手。

只要將造反的大旗立起來,楊堅的內部很快就會出現不和諧的因素,內亂一起,他們就可以坐等楊堅的崩潰,隔岸觀火,不戰而勝。

這看上去萬無一失,非常美好。

梁士彥和宇文忻都是北周最傑出的武將,他們二人在跟隨周武帝滅北齊的戰役中,居功至偉。

他們對於山西這個天下精兵彙集之處,有一種割捨不了的情懷。

那是他們的成名之地,也是他們的福地。

當年北周和北齊在山西的拉鋸戰,讓他們印象深刻;山西晉陽戰士的剽悍戰力,也讓他們吃盡苦頭;但他們更清楚地記得,他們二人在山西的不朽戰績。

於是,他們確定了一個以山西為根據地,割據一方,反抗楊堅的方案。

他們本來準備以武力奪取山西,但命運給他們開了一個玩笑,一個致命的玩笑。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戰場之上,父子親戚互相捨命搏殺掩護,同進同退,最具戰鬥力。

所以梁士彥將造反的圈子擴大化,他有一個外甥叫裴通,也被招攬進來,參與了謀劃。

他看好裴通,但他的外甥卻似乎並不看好他。

梁士彥可謂治家無方,先是小妾惹禍上身,然後又是外甥內部反水。

既不自知,又無知人之明,怎麼可能造反成功?

裴通出賣了他們,將謀反的計劃告訴了楊堅,以換取榮華富貴。

他覺得這才是一條絕對贏利的道路,遠比參加謀反的風險要小很多。

楊堅非常沉得住氣,他知道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僅僅依靠裴通的告密,無法給梁士彥他們定罪。

他們都是關隴集團中的精英,這是一個具有巨大生命力,和破壞力的實權集團。

於是楊堅放了個長線,略施小計,就讓梁士彥乖乖就範。

他下了道詔旨,任命梁士彥為晉州總管。

這真是投其所好,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梁士彥正在為如何奪取山西想破了腦袋,忽然得到楊堅的任命,他覺得這是上天的恩賜,天與不取,必受其禍。

這個任命更加堅定了他要謀反割據的決心。

於是,他開始組建他的幕僚班子。

他首先選定薛摩兒做為自己的長史,楊堅滿口答應。

梁士彥此人太無識人之明,他親自選定的二個人都背叛了他,以此本事和手段造反,不死更何待。

薛摩兒成了梁士彥的催命符。

時機已經成熟,楊堅決定收網。

一日早朝,楊堅命令衛士當著所有大臣的面,擒住梁士彥,宇文忻,劉昉等三人,當庭詰問他們為何要謀反。

梁士彥等人見慣風浪,雖驚不亂,當然不肯服罪。

楊堅成竹在胸,命令抓捕薛摩兒到朝廷,當庭對質。

薛摩兒心理素質顯然沒有梁士彥好。

他何曾在朝堂之上見過百官之威,天子之怒。

在巨大的壓力面前,薛摩兒立即俯首認罪,並將梁士彥的行徑一五一十,繪聲繪色地當眾說了出來。

但薛摩兒在最後關頭,還是暗中助了梁士彥一把,替他留了個後。

他繪聲繪色地說道:「第二子(梁)剛垂泣苦諫,第三子叔諧曰:『作猛獸須要成斑。』」

第三子梁叔諧和他的父親梁士彥一樣,認為是百獸,就須做老虎,是人就必須稱王稱霸。

梁士彥大驚失色,因為謀反本是滅族之罪,他本來以為薛摩兒會死咬不鬆口,想不到他會如此痛快招認。

他知道大勢已去,回頭望向薛摩兒,心有不甘地說:「汝殺我!」

於是伏誅,滿門抄斬。

楊堅始終是一個高明的政治家,梁士彥的第二子梁剛,因為曾經的苦諫,被免除一死。

楊堅將他發配到遙遠的絲綢之路上的瓜州,這算是天子最後的溫情,也是楊堅在對待他同僚的鬥爭中所堅持的一種底線。

與梁士彥的乾脆伏誅不同,宇文忻在最後的關頭卻心存僥倖。

謀反之事敗露,宇文忻顯露出他貪生怕死的一面,他想起當年在平定尉遲迥叛亂時,如果不是自己大力支持高熲,恐怕勝負之數,也未可知;又想起高熲對自己曾經的信誓旦旦。

他便心存一線活命的希望。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放下尊嚴和臉面,在朝堂之上,在大臣之前,他低下高貴的頭顱,全身匍匐,跪下向高熲乞命。

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況且是謀反這種不赦之罪。

劉昉就是一個活得通透,也死得通透的人。

他見到宇文忻如此沒有骨氣地下跪,當場勃然大怒,對宇文忻說:「事形如此,何叩頭之有?」

楊堅充分利用了這一次徹底的勝利。

數日之後,他召集群臣,將梁士彥,劉昉,宇文忻三家財富,全部集中於殿上,以傳統的方式,讓群臣射箭決定某個物品的歸屬。

看到滿殿珠光寶氣的財物,看到文武大臣們下意識的驚惕和欣喜,楊堅知道,自己胡蘿蔔加大棒政策,已經初顯威力。

楊堅知道,他期待的那一刻,他期待的那種君主集權,楊氏集權的制度氛圍,已經出現。

因為,這三人代表了原北周朝廷的文武大臣,也是原北周在檯面上的核心力量。

他知道,經此一役,終其一朝,他的昔日同僚將再也不會,也不可能進行直接的軍事對抗和叛亂了。

以後,他只需要應付他往日同僚在朝堂之上的挑戰。

而他,高居廟堂之上,更是年富力強的風華正茂的年齡,他將欣然,決然地,充滿自信地應戰。

他將讓他們看到,他楊堅才是這個天下真正的主人,他楊堅才是重開天地,遠邁漢魏的一代英主。

他確實是。

他將贏得朝廷內部一切的鬥爭,他也將贏得朝廷之外的一切戰爭。

他側耳一聽,塞外突厥的鐵蹄之聲,還有隆隆的戰鼓聲,已經聲聲入耳。

他需要立即面對這個讓他名垂千古的挑戰,他同樣也將取得巨大的成功。

而這一切,可以歸功於一個人,一個神一樣的男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