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7章 龍潛於淵終為用,一生風骨顏之儀
楊堅抓了一手好牌,但也有幾個致命的弱點。

他是個一流的牌手,也是一個卓越的賭徒。

即使只有明面上的三張好牌,他就打出了亙古未有的記錄,用時不到一年,就創建了一個新的王朝——隋朝。

楊堅本人也被稱為中國歷史上得國最容易的開國君王。

和所有的宮廷陰謀一樣,天元一死,內廷秘不發喪,但權力的角逐暗流洶湧,瞬間達到頂峰。

劉昉和鄭譯選定的人叫楊堅。

他現在正在長安,他差點和這個機緣失之交臂。

因為他一向被天元猜忌,為了避禍,他讓老同學鄭譯給他謀了個外放的軍職,天高皇帝遠,去南方做揚州總管。

但或者真的是天命有歸,正當他準備動身之進,天元暴斃。

他的機會來了。

楊堅被火速而秘密地召進宮中,他聽到了四個觸目驚心的字:矯詔輔政。

楊堅家族,累世是北周朝廷重臣,他老於政道,一眼就看清看透局勢的關鍵。

他當然知道,矯詔輔政,是一條徹底的,沒有回頭路的絕路。

如果接受,只有二種可能的結果。

一是家破人亡,株連九族。

二是開創一個新的朝代,榮登帝位,在歷史上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讓後代世世高山仰止。

楊堅猶豫不決,他還沒有做好準備。

這次宮廷陰謀,他只是一個被動的參與者。

他自己深知自家事,他只有幾個看似是優點,實則是弱點的強項,但面臨的卻是肉眼可見的巨大風險。

楊堅在盤算,但他已經沒有時間遲疑了。

劉昉講出了讓他無可退縮,不能拒絕的十二個字:「公若為,速為之;不為,昉自為也。」

這句話,劉昉講得非常粗糙,無禮卻有道理。

目前北周的天下,就是掌握在殿內這幾個人手裏,他們等於是送個皇帝給楊堅做。

楊堅沒有選擇的餘地,他抬頭。

長安城中,曉色漸開,天台宮內,初霞萬丈。

這一刻,他其實已經等了很久。

從他出生開始,就被認為是可能的未來之主。

他能活到今天,可能真的萌萌之中有天意,王者不死。

楊堅出生時,手上就有紋路成「王」字,他從小被抱養於尼姑庵,從庵中傳出無數靈異之象,都昭示著這個男孩的不同凡響。

周太祖宇文泰一見到楊堅,就驚為天人,說道:「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

楊堅一直隱忍,深自晦匿,但金子總會發光。

權臣宇文護獨具慧眼,在楊堅初露鋒芒後,想將他延入幕府,引為心腹。

楊堅曾經向他父親請教過,如何應對此事。

楊忠給了他一個建議,「兩姑之間難為婦,汝其勿往」。

楊堅雖然在仕途上錯失了一次上升的機會,但相對那些被周武帝肅清的宇文護黨羽,也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但錐處囊中,到周武帝時期,楊堅已經無法掩飾他衝天的光芒。

齊王憲對周武帝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普六茹堅(楊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願早除之。」

但武帝卻信心滿滿地說:「(楊堅)止可為將耳。」

齊王憲當世大才,武功蓋世,連他對楊堅都如此忌憚,可見楊堅在上層圈子之中,已具備相當的人望了。

持有相同觀點的,還有北周忠臣直臣王軌,那個一心為國,從不顧私的人。

他也察覺到楊堅的威脅,他對周武帝說:「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楊)堅貌有反相。」

王軌在反對立天元為皇太子失敗之後,退而求其次,想清理掉所有對宇文皇權有威脅的人物。

但周武帝卻不以為然,他是歷史上的名君,他也幻想自己的繼承者周天元,對這個國家,也會有他一樣的控制力。

周武帝並沒有誅殺楊堅,但防人之心不可無,他暗中還是派了一個叫趙昭的當世知名相士去給楊堅看面相。

趙昭的回答讓周武帝安下心來,他告訴武帝說:「(楊堅)止可為柱國耳。」

但這是一句謊言。

趙昭欺騙了武帝,他轉頭就對楊堅說:「公當為天下君,必大誅殺而後定。」

趙昭給了周武帝信心,身為天下之主,他不可能殺掉每一個可能的危險人物。

武帝回答王軌時,就微妙得多,他說道:「必天命有在,將若之何!」

顯然,當王軌重提楊堅的反骨反相反意時,周武帝已經在考慮天命這個玄而又玄的問題。

這不是周武帝的風格。

他並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相反,他大力抑製佛教的發展,是歷史上著名的「滅佛三武」之一。

但他在這件事情之上,無意之中卻用上天命二字,說明面對楊堅將成為天下之主的流言,他並非無動於衷。

如果周武帝不是暴斃於北征突厥的途中,也許周武帝將主宰和改變楊堅的命運。

齊王憲和王軌的顧忌,讓周武帝對於楊堅下意識地存有壓抑之意。

這導致了楊堅雖然負有盛名,但他在北周的朝野軍民之間,缺乏真正的根基。

但今時不同往日,千載難逢的機遇擺在楊堅眼前,自己空負一世虛名,現在終於可以迎來衝天的時機。

他為了這一刻,已等待太久,壓抑太久。

他將走上他命中注定的道路。

從這一刻開始,天下,將記住一個名字:楊堅。

但他還有漫長的、艱苦的路要走。

第一個考驗立即就來了。

天元正式的文字遺詔,當然是一份假的,編造的遺詔,需要他臥病在床時的幾個大臣共同簽署。

顏之儀,北周帝國最後的良心和忠臣,拒絕在遺詔上簽字。

面對分分鐘就要掉腦袋的巨大壓力,他說出了一番光照千古,氣壯山河的話。

「公等備受朝恩,當思精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儀有死而已,不能誣罔先帝。」

但他勢單力孤,經過天元的清場拔刺行動之後,顏之儀,已是北周帝國最後僅存的正義。

劉昉,鄭譯老於政治和謀道,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

不就是簽個名,畫個押嗎?

你不簽,就代你簽好了。

這個方式簡單直接粗暴,但很有效。

於是,正式發喪,頒遺詔於天下。

楊堅成為名正言順的第二輔政大臣,這個選擇是一種頓挫,首輔大臣要待來日再謀取。

楊堅矯詔輔政,不是深思熟慮,日深月久的陰謀,是一個突發的偶然事件,他們還沒有準備好,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時間去完成。

宇文氏這面旗幟,暫時還有打下去的必要。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