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39章 不死不休窩裡鬥,草原深處烽火濃
西線戰場,呈現出一種完全不同的態勢。

戰況讓人玩味再三。

在第一次戰役中,西突厥的達頭可汗,響應沙缽略的號召,出兵攻擊隋朝,但在長孫晟的離間之下,他丟下沙缽略,臨陣撤軍。

這是無法接受的背叛行為,事實上撕裂了達頭可汗對沙缽略的效忠和臣服。

因而在第二次隋突戰役中,達頭拒絕參加遊戲,樂得坐觀其成,想從中獲取漁翁之利。

但沙缽略是名義上的大可汗,在東突厥內部有著更高的影響和號召力,達頭可汗雖然被剔除出他的聯盟,阿波可汗卻足以頂替他,領導突厥的西線大軍。

阿波可汗的運氣不好,他的對手是一塊最難啃的骨頭。

隋軍西線的主帥是竇榮定。

竇氏是關中大姓,兒子娶公主,女兒為皇后,是他們的家風和傳統。

竇氏是當世一等一的大族,家學淵源流長,家風剛勁爽朗,代代有人才,歷百年而不倒。

竇榮定雖非皇族,卻是外戚,他既是楊堅的大舅子,也是楊堅的死黨。

楊堅曾經評論竇榮定說:「朕少惡輕薄,性相近者,唯竇榮定而已。」

竇榮定也是個美男子,他容貌瑰偉,有著一幅漂亮的須髯,弓馬嫻熟,文武全才,可謂一代儒將。

他很早就對楊堅託付真心,支持其篡奪大計。

楊堅登基之後,一朝之中,對竇榮定的榮寵,無人能比。

楊堅甚至每天命令皇宮之中的尚食局,專門賜給竇榮定一頭肥羊,各種美味佳肴,更是數不勝數。

竇榮定既是楊堅身邊的紅人,也是楊堅信得過的統兵將領。

因而,楊堅將西線大軍的指揮權交付給了竇榮定。

竇榮定沒有辜負楊堅的信任,他即將迎來第一場惡戰。

高越原,隋突西線戰場,硬碰硬的第一仗。

當時天氣十分乾燥,西北少雨,又無法找到水源。

竇榮定面臨了缺水的危機,缺水比少糧更嚴重。

士卒們口渴難耐,軍隊之中,已經到了殺馬飲血的危急關頭,再這樣下去,一定會是全軍崩潰敗亡之局。

竇榮定再無辦法,只能寄希望於冥冥之中的天意,他仰天嘆息,向上蒼祈雨,

或者是天佑大隋,或者是竇榮定帥命強盛,奇跡出現了。

天空之中,竟然真的雨水紛紛。

每一個軍士心中,都認為是天佑大隋,前一刻即將崩潰的大軍,瞬息之間,就已軍心大振。

竇榮定趁勢發起猛攻。

全軍上下一心,一鼓作氣,一戰就擊敗阿波。

此戰之後,接連再戰,乘著勝利的氣勢,阿波可汗屢戰屢敗。

雖然他經歷了幾次小敗,但並沒有傷到阿波的元氣。

失敗,讓他領略到隋朝的強悍戰力,阿波非常清楚,如果再繼續打下去,主力對主力,將會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困局。

阿波開始猶豫。

他此次西來,並沒有絕對需要達成的明確而具體的目的。

就在他舉棋不定,心生遲疑之際,發生了二件事情,讓他的心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第一件事,是他見識到一個人和記住了一個名字。

竇榮定手中有一張王牌。

在他的軍隊之中,有一個人,那個人就是隋朝四大名將之一的史萬歲。

他有一個流傳更廣的外號,他就是歷史上威名赫赫的敦煌戍卒。

自認隋朝第一名將的賀若弼,眼高於頂,曾經評價當世四大名將,「楊素是猛將,非謀將;韓擒是鬥將,非領將;史萬歲是騎將,非大將。」

可見賀若弼對史萬歲的騎術射術,推崇備至,

史萬歲是當之無愧,舉世無雙的飛騎將軍。

他射術精絕,當年在梁士彥麾下,曾經有過一次即興表演。

當時群雁飛於上,大軍行於下。

史萬歲遙指雁群,豪情大發地說:「請射行(列)中(間)者第三。」

說完,彎弓搭箭,第三隻雁應聲而落,三軍拜服,驚為天人。

在平定尉遲迥的最後一戰中,史萬歲也展現了驚人的勇氣和武藝。

尉遲迥的軍隊佔據地利,人和,場面一度佔優,眼見北周軍隊要頂不住了,將成潰敗之勢。

史萬歲對左右親兵說:「事急矣,吾當破之」

於是他馳馬沖入尉遲迥大軍之中,左衝右突,銳不可擋,十萬大軍之中,取敵首級如探囊取物。

這種英勇的行為讓北周的兵將們,打了雞血。

他們見到史萬歲如此英勇,不由氣血爆漲,信心百倍,殺氣震天,才有鄴城之戰翻盤之舉。

史萬歲雖然好讀兵書,也勇猛無比,卻似乎並不懂得韜光養晦,藏巧於拙之道。

他在不久之後,因為連坐謀反的罪名,被發配到遙遠的敦煌,那是絲綢之路上的明珠。

在這裏,他由一名將軍,成為了一名戍卒。

在這裏,他成長為名震西陲的敦煌戍卒。

在這裏,也是他開掛人生的起點。

英雄總是需要英雄來識別和珍惜。

他的頂頭上司,區區一個敦煌戍主,也是一個狠角色。

他經常單人匹馬深入周邊的草原綠洲,今天順走附近牧民的一隻羊,明天趕回一匹馬。

他自認膽色無雙,眼光過頂,在戍所之內,無法無天,視手下戍卒如無物,經常吆五喝六。

直到他碰到史萬歲。

史萬歲以待罪之身,初來乍到,本來並不願意過多招搖。

但人善被人欺。

敦煌戍主見他並不反抗,逆來順受,斷定他是個孬種,得寸進尺之事,做得越來越多。

史萬歲實在不堪忍受他頂頭上司沒完沒了的辱罵,便有心一展實力,以震攝敦煌。

戍主也是乾脆人,既然史萬歲牛皮哄哄,他就讓史萬歲以事實說話。

他給了史萬歲一副弓箭。

史萬歲利器在手,瞬間回到那個馳騁沙場,所向無敵的狀態。

他一箭發出,正中靶心。

戍主也是識貨之人,他非常欣喜,在如此偏遠之地,竟然可以覓得知音和幫手。

他笑嘻嘻地說:「小人定可。」

他贈送給史萬歲一幅弓馬,以考較其勇氣、膽略和實力。

史萬歲二話不說,一人一弓一馬,馳入突厥牧群之中,大得六畜而歸。

任何地方,都要靠實力說話。

史萬歲這一舉動,立即贏得戍主的尊重。

從此以後,他們二人相攜深入突厥勢力範圍幾百裡內,如入無人之境,於是,敦煌戍卒的威名震天響於突厥之內。

此次隋突第二次戰役,西線竇榮定大軍才至,史萬歲就知道自己翻身的機會來了。

他跑到竇榮定軍門之前,請求自效。

如此人才,可遇不可求,實乃天賜之將。

竇榮定將這件事情,視為老天眷顧自己,他知道自己此次西征,必然勝算在握。

當隋突二軍在高越原遭遇,陷入了相持的階段,雙方都沒有力量擴大戰果,眼見雙方士卒的死傷日甚一日,一場消耗戰和拉鋸戰在所難免。

殺人一千,自損八百。

這是雙方都不願意麵對的局面。

於是,談判開始。

竇榮定知道是時候讓史萬歲登場了。

他派人對阿波可汗說:「士卒何罪過,令殺之,但當各遣一壯士決勝負耳。」

這是一種古老的傳統,二軍相爭,當互相不能吃掉對方之時,以陣前勇士的勝負,決定處理善後等相關事宜。

阿波立即同意。

單打獨鬥,大草原的勇士從來沒有懼怕過任何人。

他自恃突厥勇士弓馬嫻熟,不懼單挑。

但他忽略了一點,這種方式是竇榮定提出來的,以有備對無備,阿波跳進了了竇榮定挖的坑。

於是,在二軍陣前,阿波雙眼大睜,驚掉下巴,就這樣直勾勾地看著史萬歲,單人獨騎,輕取己方勇士首級。

阿波傻眼了。

他震驚於史萬歲的驍勇,他認為這個可怕的對手,必然在隋軍之中,威名赫赫,他趕忙請教其姓名。

史萬歲為了立威,也為了震懾打擊突厥的戰意,頭也不回地留下了四個字「敦煌戍卒」。

突厥大驚,區區一個戍卒,竟然能在二軍陣前,明刀明槍地斬殺萬中挑一的突厥勇士。

隋軍之中,藏龍臥虎之輩不知道還隱藏有多少?

這一仗,再拖下去,在場的戰士,又有幾個人可以再回到漠北的草原?

當年達奚長儒血戰突厥主力,讓他們損失一萬精銳之事,還歷歷在目,難道現在歷史又要重演?

每個突厥戰士的心中,都感到忐忑不安。

阿波考慮自己的目的,只是求財而已,現在卻被竇榮定盯死,陷入消耗戰,如果拚掉自己的主力,那大草原上,哪還有自己容身之處?

阿波大驚,不敢復戰,雙方定盟,各自離去。

但這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達頭的煩惱才剛開始。

一個使者給他帶來了一個讓他睡不著覺的消息。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