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71章 高熲鐵心斬絕色,雙雄有意爭首功
正面硬剛的戰鬥,從來都充滿英雄的傳說。

但堡壘被攻破,一般都源於內部的蛀蟲。

任忠就是那個可恥的賣國賊。

他非常清楚宮城守軍的虛實和心態,為了體現自已的價值和實力,他準備納個投名狀。

任忠站了出來。

他輕蔑地對守軍揮揮手,倚老賣老地說:「老夫尚降,諸軍何事!」

守軍自然認識大將任忠。

情況非常明顯,陳國大勢已去,連任忠這種核心級別的將領,都已經投敵,何況他們區區小將弱兵。

大敵當前,保命要緊。

於是守軍放棄朱雀門,一鬨而散。

一人逃跑,就會像瘟疫一樣,帶動所有人逃跑。

韓擒虎沒有耗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就佔據了陳國宮城的核心據點,這已經開成關門打狗之勢。

陳後主已成甕中之鱉。

朱雀門將士逃跑的消息傳遍內廷,整個宮城,滿朝文武,立即亂成一鍋粥。

混亂之中,再沒有人,也沒有能力去組織抵抗。

每個人,無腦般、發瘋地拚命逃竄,他們隻恨爹娘少生了二條腿,能跑多快就多快。

陳國兵敗如山倒,陳國已經徹底完了。

但危亂之中,袁憲堅守住自己的崗位。

陳後主終於接受現實,他知道亡國的結局,已經不可逆轉。

他抬眼看去,平日自己寵信的近臣,半個人影都看不見,反倒是自己不怎麼待見的袁憲,依然不離不棄,跟隨在自己左右。

觸景生情,陳後主大生感慨地說:「我從來接遇卿不勝餘人,今日但以追愧。非唯朕無德,亦是江東衣冠道盡。」

感慨歸感慨,但亂勢之中,能躲一時,就躲一時。

陳後主選擇逃跑。

在最後的時刻,袁憲表現出一國重臣的風骨。

他攔住要逃匿的陳後主,凜然正色地說:「北兵之入,必無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欲去之!臣願陛下正衣冠,禦正殿,依梁武帝見侯景故事。」

袁憲認為,既然國破已經不可避免,那君王就需要有君王的尊嚴。

陳後主要以君王的禮儀和態度,去接受自己的命運。

這是中國歷史的傳統,也是亡國君臣最後的驕傲。

梁武帝就有這樣的驕傲。

當年,梁武帝最後一戰,被侯景圍困於建康。

軍民戰士十多萬人,在決絕的圍城之戰後,死者十有八九。

但梁武帝誓死不降,他戰鬥到全城全軍,沒有任何作戰的力量,甚至都無法舉起兵刃的地步,才向侯景投降。

城破之日,侯景的使者王偉呈上文書,梁武帝不疾不徐,捲起簾子,打開宮門迎接王偉。

梁武帝施施然地問王偉:「(侯)景何在?可召來。」

侯景雖然破滅梁國,但十分心虛,他率領五百個全副武裝的甲士,來保護自己。

太極東堂,侯景在殿下稽首問候。

司儀將侯景引向人臣位置的三公榻,這是一個可以和梁武帝,坐而論道的位置。

梁武帝神色不變,以君王的氣勢慰勞侯景說:「卿在軍中日久,無乃為勞!」

侯景有些慌亂,自己是滅了對方家國的仇人。

想不到梁武帝,竟然沒有把自己罵到狗血噴頭,而是如此輕描淡寫,以君臣正常之禮相見。

侯景心中,想起了過往那些歲月。

當年自己在北方走投無路,滿心絕望之時,是梁武帝收容自己,讓自己有再起之日。

平日梁武帝,對於自己的種種恩義,也走馬燈似地飄過心中。

但現在自己卻率兵破滅他的國家。

他不負我,我自負他,侯景一陣心虛。

殺人不眨眼,久經戰陣的侯景,竟然不敢仰視梁武帝,輕輕幾句問話之後,人神交戰之際,早已汗流浹背。

這種滋味,過於難熬。

即使是侯景對梁國的太子,心有輕視,但虎父無犬子,梁國太子在國破之時,也了無懼容。

太子中庶子對侯景說:「侯王(侯景)當以禮見,何得如此。」

侯景無奈,也隻好依禮參拜太子。

可見兵鋒之下,身可死,國可滅,但君王也要有君王的尊嚴。

活著是皇帝,就是死,也要站著死。

但陳後主顯然並沒有這種驕傲。

他不過是怯懦的文人,一群狎客之首,化國為家的胡天胡帝的,荒淫好色之徒而已。

因時因勢,做了個不合格的君王,

對於袁憲要自己依梁武帝故事,以一種帝王的尊嚴面對如狼似虎的隋軍時,他表現出本能的反對和畏懼。

他堅決要逃跑。

陳後主急慌慌地跑下床榻,跨上馬,奔逃而去,一面逃跑,一面對袁憲說:『鋒刃之下,未可交當,吾自有計。」

陳後主早就做好了計劃。

他擔憂亂軍之中,兵刃不長眼,秧及自身。

首要的目的,是要保命,至於君王的尊嚴,他現在已是亡國之君,根本就不在意。

陳後主給自己安排了一條退路,就是藏入景陽殿中的一個枯井,這樣可以稍避兵火,免卻玉石俱焚之憂。

也許在兵荒馬亂之中,他也可以矇混過關。

袁憲大失所望,他知道,一入枯井,陳國僅剩的尊嚴,也會雨打風吹去。

他苦諫。

陳後主不答應。

往日遊樂之時,袁憲不能影響陳後主,今時今日,他依然對陳後主無能為力。

但陳國不止有一袁憲,夏侯公韻看到陳後主如此有失體面,也豁出去了。

他用身體擋在井前,就是不讓陳後主下井。

一擋一入,二個人互不相讓,夏侯堅持了幾個回合,陳後主畢竟挾君王之威,最終如願入井。

但覆巢之下,哪有可以逃脫之地。

韓擒虎稍加逼問,就知道了陳後主藏身之所。

隋軍列隊於枯井四周,傳呼陳後主上井,但枯井寂寂,無人應答。

韓擒虎失去耐心,對著井中發話,如果再不上來,就要用石頭填井,讓井下之人成為石下亡魂。

陳後主本來就是惜命才躲入井中,他雖然不想面對隋軍,但也知道再無可逃避了。

他讓隋軍放下繩索。

歷史定格在這一刻。

枯井之中,慢慢露出三個人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一井藏一君,一索縛三人」。

奇葩的陳後主,在最後的時刻,依然沒有忘記享樂。

他依然帶著寵愛的張貴妃,孔貴嬪,三個人一起成為階下之囚,這可能是真愛,也算是同命鴛鴦。

但陳後主最寵幸的張麗華張貴妃,卻並沒在陪在他的身邊。

那個髮長七尺,油光可鑒,巧笑倩兮,眉目含情的絕代尤物。

那個為陳後主把關,挑選引薦人間絕色的不妒之婦。

那個和陳後主如膠似漆,蜜裏調油,被陳後主抱於膝上,共決國事的柔媚女人。

那個參訪宮外之事,以人間一言一事,逗笑取樂陳後主的八卦美女。

那個冠絕后宮,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張麗華,在陳後主最後逃亡的時刻,竟然被拋棄。

或者陳後主非常清楚,張麗華艷名在外,作為亡國之君,他再沒有能力去保護和佔有這種蜚聲在外的超級尤物。

甚至可以認為,他留下張麗華,是對於隋朝征服者的一種示弱。

在中國的傳統上,亡國以後,本國最有艷名和才名的女子,都是最高級的戰利品,被戰勝國理所當然的佔有和享用。

事實上,隋軍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晉王楊廣,他可能真有這個心思。

他父親楊堅雖然貴為隋朝的皇帝,但楊堅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在男女之事上,卻是中國所有的皇帝中最獨樹一幟的存在。

楊堅雖然也有后宮無數佳麗,但他在皇后獨孤伽羅沒死之前,基本上是天天守著皇后,過著一種近乎不近女色的清教徒似的生活。

雖然中間也出現過一次例外,那是他平定尉遲迥三方叛亂之後,納了他的孫女兒為妃。

這一來頗有新鮮感,二來少女青春芬芳,楊堅有一段時間非常寵愛這個新進的妃子。

但獨孤伽羅也是史上獨一份的皇后,她的處理方法非常簡單幹脆。

她等待楊堅上朝之後,派人直接處死了楊堅的新寵。

楊堅下朝回來,看不到那個嬌滴滴的美人,不由大發雷霆,卻又無可奈何。

這件事,還引了一場政治風波,這當然是後話。

因而,艷名天下第一的張麗華,即使從道理上,應該歸屬於楊堅,他也無福消受。

但楊廣不同,他正值青年,又以文採風流自許,英雄美人,當然是絕配。

楊廣確有一親芳澤之心,他想納張麗華為妃。

為了確保達到這個目的,他特意派了晉王府記室,高熲的兒子高德弘,去給高熲傳遞信息。

但他這個要求,被高熲無情絞殺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