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2章 數不在多三為夠,十世蘇家帝王師
李德林確實有幾把刷子。

他已成為舊齊和山東勢力在朝中的代表,這種象徵和地位,強化成一種圖騰。

周武帝有一次在內廷的鮮卑貴族私人宴會上,心服口服地說;「常日唯聞李德林,我正謂其是天上人,豈言今日得其驅使,復為我做文書,極為大異。」

旁邊的神武公竇毅趕快接話說道:「(李德林)有大才用,無所不堪,勝於騏驎鳳凰遠矣。」

武帝君臣此言,固然是對於北周本土文化的不自信,但對李德林的有用有益有效,名下不虛卻是打心底佩服。

楊堅要籠絡山東之地的舊齊勢力,李德林就是唯一和最優的人選。

李德林自然知道跟從楊堅的風險,但他沒有任何遲疑。

他毫不猶豫地給出了最大的誠意,堅決地說:「願以死奉公。」

李德林立即體現出他政治上的老辣和深謀遠慮。

楊堅輔政伊始,必須在他們這個小團體內部,進行權力的分配,這是決定政治大勢的最核心問題。

李德林高瞻遠矚地說:「宜作大丞相,不爾,無以壓眾心。」

這個老謀深算的建議,立即讓楊堅彷徨的心安定下來。

劉昉,鄭譯有不同的構想。

他們自以為楊堅由他們推立,自己居功至偉,想構築一個和楊堅鼎足三立的分權體制。

但如果楊堅要做大丞相,勢必大權獨攬,這是是南北朝所有權臣奪取皇權的必要的標準步驟。

楊堅大喜,猶如在黑暗迷茫的夜空,忽然發現一片閃亮的星空。

得一李德林,可勝十萬大軍。

楊堅的眼光看的更長遠。

李德林當然是鳳凰騏驥,是大臣,也是能臣,但卻並不是自己一手提拔,也不會真正成為那種同穿一條褲子的心腹。

他需要在朝廷中,培養一個自己真正的代言人,一個真正大公無私,以天下為己任的核心。

他很快有了人選——高熲。

高熲,中國歷史上頂尖的能臣和宰相。

他執掌隋朝權力中樞十九年,親自成就並見證了這個帝國所有的輝煌燦爛。

以至後世,還有無數人對高熲的時代心懷依戀,讚譽不絕。

高熲文武全才,但他一直被楊堅稱為「獨孤」,他姓高,不姓獨孤,「獨孤」是一種特殊而親密的稱呼。

這個稱謂,來自於楊堅妻子獨孤伽羅的姓氏。

高熲是楊堅嶽父獨孤信的舊臣,而獨孤信當年因為權臣宇文護的排擠,被逼自殺。

睹物思人,愛屋及烏,楊堅和獨孤伽羅,高熲之間,天然存有一種微妙的情緒和信任。

高熲沒有辜負這種信任。

當他接到楊堅的徵召,很高興地說:「願受驅馳。縱令公事不成,熲亦不辭滅族。」

楊堅的投資很快就有了回報。

當楊堅面臨他輔政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局勢即將崩潰的一刻,高熲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

他成就了楊堅,也成就了隋朝。

但楊堅召募的第三個人物,卻千呼萬喚不出來。

相對於劉昉,鄭譯代表今時今日北周朝臣的力量,整個西魏、北周時代朝臣的代表,以一己之力成為整個朝代豐碑的人物,則是大名鼎鼎的蘇綽。

簡而言之,蘇綽就是關中舊朝廷的門臉和象徵,是一種符號和圖騰般的存在。

蘇綽是正宗的官九代,蘇家累葉高官,家中所學所傳,都是輔佐王霸,治國平天下之道。

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對其一見傾心,評價蘇綽說:「真奇士也,吾方寄之以任」。

宇文泰曾借觀漁之機,問蘇綽天地造化之始,人事變遷之妙。

蘇綽應對如流,語出中肯。

有此一條大魚,早就讓宇文泰忘掉觀漁之事,他和蘇綽一路交談,並馬還第。

馬上所言,並不盡興,宇文泰又留下蘇綽開了個夜以繼日的臥談會。

蘇綽感懷宇文泰的知遇之恩,盡展心中所學,大陳帝王之道,兼述法家的申不害,韓非子之要義。

治國之要術,王霸之雄圖。

這一番話,讓武人宇文泰接觸到了一個從未見識過的天地,那種天地無垠,萬事皆在掌握的感覺,讓宇文泰如醉如癡。

宇文泰整衣危坐,聽的越來越入神,他為蘇綽所吸引,不知不覺之間,已無限拉近和蘇綽距離,觸手可及。

天以蘇綽賜關隴,宇文泰夫復何求。

蘇綽從此從為整個朝廷建立規矩。

因為西魏,北周是鮮卑族建立的政權,文化和文明還處於非常蒙昧、初始的狀態。

蘇綽親自書寫並創建的「六條詔書」,成為了朝廷官員的行動和施政的準則,也是每一個官員上任之前必做的考核。

蘇綽親自書寫的大誥,成為朝廷和民間的文體典範,朝廷規定,必須照此畫葫蘆,依此範例和文風書寫。

蘇綽所推薦的官員,絕大部分都成為朝廷大員,可謂是蘇氏門生,半個北周朝廷矣。

蘇綽抱著士為知己死的心態,常以天下為己任,經常和公卿議論決事,自晝達夜,事無巨細,事必躬親,都瞭若指掌。

這個神一般的政治家,他的三大能力和素養:懷天下之至公,天下文宗,政道能臣。

分別被楊堅麾下的高熲,李德林,蘇威三人繼承。

這就是楊堅要找的三個幫手。

但他要找的第三個人,不是蘇綽,他由於積勞成疾,早已死於任上。

第三個人,是蘇綽的兒子,蘇威。

這個官十代,終將登上自己的舞台。

正如若乾年前,他的父親因為連年征戰,國用不足,感嘆徵稅過重,蘇綽曾經嘆息說過:「今所為者,正如張弓,非平世法也。後之君子,誰能馳乎?」

蘇威以父親遺志為念,一意做一個為天下馳弓之人。

蘇威在等待時機。

他是北周權臣宇文護的女婿,但他和楊堅一樣,同樣顧忌一點,那就是在北周皇帝和宇文護,二姑之間難為婦。

於是,為了避禍,他對自己相當狠。

他離家出走,獨居偏遠山寺之中,隱居讀書,自娛自樂。

當楊堅的招募令一到,他雖然出山面見楊堅,並向他陳述自己治國之道,但當他發現楊堅志不在此,想開創自己的王朝時,他二話不說,再一次立馬遁歸田裡。

這種改朝換代的陰謀,獲利巨大,但風險也是他不可承受。

他要留下有用之身,為了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他還在等待一個萬全的時機。

楊堅不急,他否決了高熲追回蘇威的建議,他對高熲說:「此不欲預吾事,且置之。」

楊堅看上的人,又哪裡跑得掉?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