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隋唐天字七書》第101章 一代能臣數高熲,小疾爆成致命因
楊勇做了二十多年皇太子,似乎可以做個守成之君。

他一直恪守大道,並無大的過錯,楊勇的心性才識,也是中人之資,他的背後,剛開始得到了楊堅的堅決支持。

並且,他成為高熲的女婿之後,得到了高熲為首的朝臣不遺餘力地輔佐,局面大優,正走在按步接班的康莊大道上。

但他們遇到了非常強大的對手。

楊廣天下知名,作為楊堅的二兒子,已經定下奪宗的大計。

而和高熲同為實權宰相的楊素,害怕自己在未來失勢,禍及家族,也是身處其位,不得不進。

於是,楊素以極大的熱情和主動,登上了楊廣奪宗的賊船。

但皇太子廢立之事,最核心關鍵的人物,隻繫於獨孤伽羅一身。

她是楊堅的皇后,大隋帝國的二聖之一,她是對於楊堅,具有巨大影響力的五兒之母。

與其說這是一場政治風波,皇太子的更易,更確切的定位,應該是一個家庭繼承權的爭奪。

只是這個家庭是帝國第一家庭,是大隋皇帝的家庭。

大兒子楊勇因為婆媳關係,徹底惹怒了他的母親,在家庭之中,他的母親獨孤伽羅有著變態的控制力和絕對的影響力。

她無法抑製住自己對楊勇的憤怒和失望。

她將自己的所有的愛心和關懷,轉向她認可的更孝順,更像自己夫婦的孩子,那就是晉王楊廣。

這是一種自然之理,也是皇太子楊勇無可奈何的命運。

楊素老成持重,他問了楊約一個核心的問題:「但不知皇后(獨孤伽羅)如何?必如所言,吾又何為者。」

他深深地知道,廢立之事,成敗在於獨孤伽羅。

於是,楊素趁著入宮侍宴的機會,想親自探聽獨孤伽羅的口風。

他在獨孤伽羅面前,盛讚晉王楊廣孝悌恭儉,和他的父親楊堅很像,又是天下知名的仁王。

這是一種赤裸裸的試探。

獨孤伽羅心有所感,也很上路。

她立即對楊素聲淚俱下,推心置腹地說了一番話。

「公言是也。我兒(楊廣)大孝順,每聞至尊及我遣內使到,必迎於境首。言及違離,未嘗不泣。又其新婦亦大可憐,我使婢去常與之同寢共食。」

說到這裏,獨孤伽羅的怨氣不打一處來。

她想起了皇太子楊勇和她狐媚的妃子雲氏,帶給自己的屈辱和不快,她接著對楊素大吐苦水。

「豈若蜆地伐(楊勇)共阿雲相對而坐,終日酣宴,昵近小人,疑阻骨肉。我所以益憐阿麼者(楊廣)常恐暗地殺之。」

楊素心中大定,獨孤伽羅既然明確表態,他就打蛇隨棍上,極力訴說太子楊勇的壞話,說楊勇不是太子之才,也不是帝國的合適繼任者。

獨孤伽羅大喜,她想不楊素貴為朝臣之重,在這件事情上,竟然和自己不謀而合,看來自已想廢除楊勇的太子之位,而立楊廣為太子的願望,完全可能實現。

在廢立之事上,楊素和獨孤伽羅二人的意見完全相同,他們一拍即合。

楊素需要在楊堅家庭之內,找到堅強的的依靠。

而獨孤伽羅則需要在朝廷上,有能正面硬剛高熲的重臣去做代言人。

獨孤伽羅是一個殺伐果決的人。

她是一個徹底的行動派,二話不說,立即賞賜給楊素很多金帛財物,以作疏通活動之用。

於是,后宮,朝廷和楊廣三者形成了一個奪宗的團體,互相利用,互為依靠。

這是一個非常有戰鬥力的團體,在他們的進攻之下,皇太子楊勇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

獨孤伽羅由於天然的身份優越,成為廢立皇太子的急先鋒。

她在楊勇的東宮安插眼線,東宮所有纖介小事,獨孤伽羅無不瞭然於胸,她免不了將這些事情,加入私人的感情因素,添油加醋,日夜向楊堅大吹枕邊風。

楊堅本身對於楊勇並沒有非常大的成見,但他和獨孤伽羅幾十年夫妻,早已習慣了,不去違逆他妻子的強勢和意見。

於是,楊堅心中也不免產生了一種,晉王楊廣才是最象自己,才是這個帝國最合適的繼承者的心理暗示和錯覺。

楊素的行動迅速而有效。

他在朝廷之上,火上澆油,盛陳晉王楊廣的仁德,以及他治理江南的豐功偉績。

江南在楊廣的治理之下,確實當得上蒸蒸日上,文採風流今勝昔的美譽。

皇太子楊勇畢竟當了近二十年的儲君,他很快發現了朝廷的異動。

他感受到壓力。

楊勇整日憂懼,卻並不清楚事情的緣由,也找不到源起。

他需要表態,但他也沒有太多應對的辦法,病篤亂投醫,他竟然寄希望於求神問卜,以銅鐵做厭勝之事。

然後,他也只是在東宮後園之內,新作一個庶人村,屋宇卑陋,自己布衣草席,處其間以體驗疾苦。

楊勇想向楊堅表示,他也是一個知民間疾苦,願意與民同樂,並且共苦的太子。

他以這種低姿態向父母求饒,希望他們能放過自己。

如果只是家庭內部的矛盾,或者楊堅夫婦,會順勢推舟,但這件事,經過楊方的策劃,楊素的參與,獨孤伽羅的推動,已成為重大的政治鬥爭。

太子楊勇的應對顯然幼稚而可笑,在你死我活的政治場上,雙方不死不休。

也許楊勇的應對表明,即使他有一個聲名卓著的嶽父高熲,他們對於這場政治鬥爭,似乎並沒有採取主動的應對方式。

楊勇完全處於被動,無知的情態,而晉王楊廣的奪宗集團,以有算對無算,已經穩操勝券。

楊堅很快發現了,太子楊勇內心的不安,楊堅猜忌朝臣,即使對於楊勇,也不例外。

他在一次宮中的佈防選人時,就和楊勇產生過直接的矛盾。

當時,楊堅想加強皇宮的防衛,他將那些勇武忠誠的衛士,準備全部選入皇宮之中充當護衛。

但高熲在旁邊說了一句,引起了楊堅巨大的反感。

高熲對楊堅說,如果將強壯之士全部充入皇宮,那東宮楊勇的護衛,就會參差不齊。

這觸犯了楊堅的逆鱗。

因為,他心中要求臣下,隻對自己一人效忠,必須全心全意服侍自己,但高熲此意,已隱隱將太子楊勇和自己並立看待。

也許,高熲是說者無心,但於楊堅而言,這是一種心理上的背叛。

伴君如伴虎,即使親如父子,在權力面前,又何足道。

楊堅展示了自己的天威,他當場勃然大怒對高熲說:「(太子)左右何須強武?此極敝法,甚非我意。……我熟見前代,公(高熲)不須仍踵舊風。」

顯然,楊堅對於高熲的另一重身份,高熲也是楊勇的兒女親家,耿耿於懷。

這個身份,當楊堅父子一體時,就是一個完美的身份。

但楊堅父子生了嫌隙之時,就變成了一種催命的符號。

楊堅敏銳地察覺到楊勇的反常。

作為一國之君,楊堅表現出了幹練的政治敏感,他立即派遣楊素去太子府,刺探楊勇的真實心理狀態。

這正中楊素下懷,他有效地抓住並且利用了這次機會。

當楊勇聽到楊堅有使臣將到,他覺得這是一個可以修復父子關係的機會。

楊勇心中盼望利好的消息,以為自己這一段時間的反思,取得了效果。

於是,他束帶正冠,屏息凝神等待使者的到來。

但楊素並不著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