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一百三十三章 高薦待取
論、詔誥表、判是第二場的考試內容。論一道,詔誥表中選一道,判語五條。

論其實就是論述題,題目出自《四書》、《五經》和其他官方規定的書籍。

詔誥表是入仕後可能會用到的文體。詔和誥一般是翰林官經常要用到的,尤其是負責文武官員誥敕的詞臣,更是時時要用到。表則是一種章奏形式,一般節日或大事恭賀會用到。判語則是判案時所用的判文,所以判題均和判案有關。

馮過凝目看去,論題為「大哉堯之為君」。

嗯,出自《論語·泰伯》。泰伯是《論語》的一篇,共計二十一章,涉及到孔子及其學生對堯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評價;孔子教學方法和教育思想的進一步發揮;孔子道德思想的具體內容以及曾子在若乾問題上的見解。這道論題為全篇第六章,全文為「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堯是中國傳說時代的聖君。孔子在這裏用極美好的語言稱讚堯,尤其對他的禮儀制度愈加讚美,表達了他對古代先王的崇敬心情。

既知題意,論述起來並不難。而且,這種論述文可發揮空間極狹小,不容易一較高下。這也恰恰是為何鄉(會)試重首場最大的原因所在。

兩道詔誥表為「擬漢遣周亞夫等屯兵備邊詔」和「擬昌破突厥擒頡利可汗加李靖左光祿大夫詔」,選其一而答。

五條判語分別為「舉用有過官吏」、「出納官物有違」、「縱放軍人歇役」、「官司出入人罪」、「失時下修堤防」。

從考題不難看出,這一場主要檢驗考生是否具備做官的基本條件。

馮過欠了欠身,感覺睡意未消,乾脆躺回去睡個回籠覺。

考生們尚自為二場、三場而奮鬥,殊不知這二日已是決定了不少人的前途。

考生答卷(即墨卷)先交受卷官,然後由彌封官將姓名糊上;彌封後將裝訂好的試卷冊送至謄錄院,由謄錄官組織人員用硃筆抄錄一遍形成副本;再由對讀官對讀,核對抄錄內容是否有誤,如無誤,簽名後由受卷官收回試卷交內簾主考官;主考官統一分發硃筆抄錄副本至各房官處進行初評,《欽定科場條例》規定「房考閱卷,不得乾預別房。」

房官有推薦的權力但卻無錄取的權力,房官將自己認為好的試卷藍筆加批推薦給副主考官,這個過程一般被稱為「出房」;同考官書「取」字,主考官書「中」字。主考官、同考官在閱卷、取中時用筆顏色亦有不同,士子用墨,曰墨卷。謄錄用朱,曰朱卷。主考墨筆,同考藍筆。經過這一系列嚴密、環環相扣的過程,這名考生就可以被錄取了。

而鄉試的正、副考官是鄉試命題的主要負責人。《欽定科場條例》曾有言:「各省鄉試,三場各題,正副考官公同擬定。考官出題,擇四書五經內義旨精深及詩題典重者,不可拘泥忌諱,不可出語近頌揚。並熟習常擬之題,以杜士子揣摩預構之弊。」這裏對考官出題的要求也有明確記載,規定出題時要選擇四書五經中主旨精深,義理豐富,詞句典雅的語句入題,同時也要熟悉多次出現的試題,防止士子根據前代考題揣摩考試題目。

「眼鏡不離眉與目,手巾頻拭汗兼汙」,「苦事撤堂連下夜,燈光朱字兩模糊。」可見閱卷之辛苦。你想啊,一千多份考卷,幾個同考官要在幾天時間內全部審閱完畢,委實是件大工程。

是以,考生首場卷子定乾坤,與同考官的工作量不無關係。

被房官「哢嚓」掉的試卷,稱為「落卷」。落卷也並非毫無機會了,考官按例也會在落卷中再挑選一番,看有沒有合適的卷子再行補錄,這叫「搜遺」。

但也有考官「往往習於省事,僅閱同考官所薦之卷,余置不問」。所以,英宗皇帝才會下諭誥誡:「不得僅就薦卷取中」,「倘各直省正副考官草率從事,一經朕別有訪聞,即將該主試嚴懲不貸。」此話對考官來說,分量至重,讓考生聽著很舒坦。

「閱文堂上太匆匆,回到房來再用功。點句自嫌微簡略,批詞猶慮不能公。三年大比人非易,十載寒窗我亦同。自古搜遺多取中,總求心術對蒼穹。」

通過「搜卷」被錄取的舉人雖然不多,但也證明了朝廷對科舉的重視。畢竟,一旦中舉便可以為官,統治者絕對不會希望一些庸俗之人混進官員隊伍。

而同考官只能評閱分給自己的試卷,不得乾預其他人閱卷,不許議論考卷內容的優劣,閱卷時間是在白天,到結束當天的閱卷工作時,正副主考官和監試官要負責清點朱卷,清點無誤後,由三人共同鎖好閱卷場所。第二天開始閱卷時,他們三人共同到場開鎖。

至於試卷的錄取與否最終的決定權在主副考官。他們從「理、法、辭、氣」四個方面來批閱八股文。「理」是考查考生對儒家經典的掌握和理解;「法」是考查考生對八股文行文方法的運用;「辭」是考查考生的文字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氣」是考查考生蘊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才情。評閱試卷的標準是「清真雅正」,意思是指八股文要用簡潔、典雅、暢達的語言來闡述士子所領悟到的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

根據這一標準,同考官會將自己認為上等的試卷用藍筆加標記,推薦給主考官,稱之為「薦卷」,俗稱「出房」。在向主考官推薦時,同考官需要寫出推薦的理由。第一場推薦以後,二、三場試卷可以繼續推薦,如果某考生的二、三場試卷特別出色,而第一場未被推薦的,還可以補薦,特別出色的試卷被推薦稱為「高薦」。

正副主考官在審閱各同考官所推薦的試卷時,先看第一場的試卷,再看二、三場的,然後根據三場的綜合成績來決定取捨。儘管朝廷一再要求閱卷鬚三場兼顧,但通常情況下,主考官只看重第一場八股文的等級,如果頭場被選中,二、三場的考試只要文理通達就可以通過。

如果副主考官認可同考官的推薦,會在試卷上面寫「取」字,正主考官則寫「中」字。取中之後,這份考卷和同考官陳述推薦理由的紙條一起需要一起保留,以備禮部組織官員磨勘。如果同考官舉薦的試卷被主考官刷下來,同考官可以再次推薦,稱為「抬」,若這份試卷多次被同考官推薦,而又多次被主考官刷下來,就稱之為「抬轎子」。

同考官沒有推薦的試卷,或者同考官舉薦而正考官沒有認可的試卷統稱為「落卷」,分別由同考官、正副主考官加上簡單的批語,說明沒有錄取的理由。

為了保證正副主考官的閱卷質量和公正性,試卷解送到禮部後,由禮部官員進行磨勘,並由禮部奏請欽派九卿、翰詹科道等官擔任。磨勘時,先檢查考官的工作,主要包括所命考題是否有錯別字,前後顛倒,一旦發現,即給主考官及同考官罰俸、降級、革職等處分。

然後,檢查考生試卷,主要包括是否違反了相關規定,一旦發現,重者斥革,輕者罰停三科至一科不等。由於禮部磨勘的標準十分苛刻,所以一些嚴厲的磨勘官被冠以「魔王」的稱號。不過,不管是主考官的評閱,還是磨勘制度,都有利於保證閱卷得到公正性,能夠把最優秀的試卷挑選出來。

此為鄉試閱卷全流程,事實上在首場過後便會有一部分考生被刷落,譬如犯忌、塗改、錯字以及文理不通、牽強附會的。同考官既是翰林或京官出任,雖有個人喜好,但審讀文章的功力是毋庸置疑的,被他們淘汰的卷子鮮有被主考官搜卷取中。

但考生們並不知曉自己首場成績,自是不敢有絲毫鬆懈。況且,即便首場考砸了,二場、三場有超水平發揮,未嘗沒有被破格錄取的機會。

於馮過而言,首場定是不會考差的。呵呵,個中原由你們懂的。

事實也確是如此。

昨日,五房同考官們開始閱卷。過不多久,便有同考官叱道「狗屁不通」「豈有此理」,將卷子嫌棄地丟至一旁。又有同考官捋須不已如飲甘醴,口中稱讚不止,「妙哉此言」,「好文字」。

某房,一同考官眼綻精光,整個人似被抽幹了力氣般癱靠在椅子上,又驀地坐直身子,小心翼翼地拿起適才讀的卷子,逐字逐句地默讀著。這回足足用了兩刻鐘方讀罷,他臉上的表情那叫一個精彩,有讚歎,有羨慕,有推崇,甚至還有自嘆弗如的羞愧。忽然,他似想起了什麼,悄悄看了看幾位同仁,見無人注意自己,便將那張卷子卷好放入袖管裡,悄沒聲的向主考官的房間走去。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而欲驚世駭俗,植節而欲標異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

李格非正一邊慢慢的啜著茶一邊看書,書的封面上寫著「菜根譚」三字。

見那同考官進屋,他放下書:「泰和兄,有何事?」

同考官道:「某要高薦。」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