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三十五章 跨馬遊街
殿試前三名的排名需「禦筆」欽定。如果內閣與皇帝及司禮監關係融洽,那麼最先由三位大學士讀的卷子就為一、二、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所以許多人認為是「讀卷官取狀元」。如果皇帝要表示「乾綱獨斷」,則往往打破次序,但這種情況「十不一二」。皇帝「欽定」前三名後,將其餘試卷退回東閣,讀卷官也回到東閣,將第二甲第一名以下進行排列,然後拆卷填寫黃榜,等待「放榜」。

讀卷完畢,皇帝賜讀卷官宴於文華殿,以慰勞讀卷官的辛苦,同時彰顯聖恩。讀卷官宴也由光祿寺造辦。

宴畢,將賜鈔於讀卷官。散席後的當日下午,各讀卷官退至東閣,拆二三甲試卷,隨即封送內閣,將二三甲考生姓名、籍貫信息填寫黃榜。

也就是說,二三甲人選由讀卷官判定,當天下午,二三甲考生信息已填寫於黃榜之上,僅有一甲未填。

四月十三日,皇帝主持傳臚典禮。

上傳語告下稱為臚,傳臚即唱名之意。

進士在集英殿唱第日,皇帝臨軒,宰相進一甲三名卷子,讀畢拆視姓名,則曰某人,由是閣門承之以傳臚。

需要注意的是,皇帝禦殿是傳臚的重要環節,但是也存在皇帝傳臚不禦殿的情況,如萬曆十七年和萬曆二十九年的兩次傳臚,皇帝均未親臨,儀式舉行如常儀。此外,如遇到大喪,傳臚儀製也會稍有變動。

傳臚舉行前,鴻臚寺、光祿寺官員提前將華蓋殿佈置好,並在殿內設黃榜案。

今日一早,讀卷官們一齊到集英殿,內閣官將皇帝所定一甲三人的試卷拆開,司禮監官、授製敕房官將鼎甲考生的姓名、籍貫信息填到已經填好二三甲信息的黃榜上,並撰寫傳臚帖子。

填寫完畢,尚寶司官將在完整的黃榜上加蓋印信執事官將黃榜整束後,交由翰林院官捧出店外等候。然後,由鴻臚寺官引導執事官行五拜三叩之禮。禮畢,鴻臚寺官奏請升殿。

皇帝在導駕官的引導下坐定,執事官簾前置案,禮部官由翰林官手中接過黃榜,置於案上,之後,敕房官將帖子授鴻臚寺官傳臚。

殿內,文武百官按常朝侍立,作堂下樂,鳴放鞭炮,傳臚開始。

殿外,三百五十名貢士早已在丹墀兩邊拜位上排列,靜等傳臚。

「靜」是不可能的,無有不心情激蕩者,十年寒窗苦讀,今朝鯉魚躍龍門,自此便是大定官宦中一枚萌新了,他日入閣拜相,猶可期也。

馮過亦是百感交集,兩年了,一步一個腳印走來,發生了太多事,從開初的隻想安安靜靜的做個混吃等死的富二代,躺平最是幸福嘛,到心境慢慢變化,想要去改變可能會發生的事件。心路歷程不足為外人道,也沒法告知別人,只是默默的籌劃著,欲在大廈將傾時力挽狂瀾……?至少也得保護親朋好友的周全,任務很艱巨。他很自己找了條最難的路,就目前來看,走的還算安穩、踏實。

正心潮澎湃呢,便見執事官高舉放有黃榜的榜案來到丹墀禦道上放定,在丹陛東朝西站立的傳製官高唱「有製!」

眾貢士齊刷刷的應聲跪下,傳製官高聲宣讀:「崇寧五年四月十三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來了來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了。

那傳製官稍稍停頓,高聲道:「一甲第一名江西馮過!」

嗯,為避免重名,唱名需帶出貢士籍貫地。

站於禦道兩側的內等子齊聲傳名高呼,聲音洪亮,氣勢十足,確保隊列最末者也能聽清。

傳製官如是連唱三遍,內等子亦然。

狀元是馮過,認識他的人紛紛奉上注目禮,既羨慕又嫉妒,不認識的人也不敢胡亂張望。

但見鴻臚寺官引隊列前的少年出班就禦道左跪,好年輕的狀元哪。

眾目睽睽之下,馮過倒是不怯場,但怎麼感覺心呯呯呯的跳的厲害全身都似乎有些許顫抖呢。我……是狀元?這讓他有些飄,仿似身處雲端,神遊雲外。

傳製官卻不停頓:「一甲第二名浙江陳亮。」

鴻臚寺官引榜眼出班,就禦道右稍後跪。

「一甲第三名福建黃裳。」

鴻臚寺官引探花出班,就禦道左又後跪。

一甲三人姓名,都傳唱三次。唱第二甲第一名姓名等若乾人,唱第三甲第一名某人若乾名,都隻唱一次,並且不引出班。

嗯,二甲第一名與三甲第一名都綴以「傳臚」。

一鼎甲宣唱完畢,傳製官念的四平八穩、不疾不徐,也就兩刻鐘便念罷三甲名次。

新科進士們起身謝恩。

馮過仍覺腳下有些虛軟,如夢如幻哪,再看看相距一肩之隔的陳亮。

嗯哼,龍川先生眼神迷離……昨夜可沒喝多呀,這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呀,這讓馮過舒服了些。

傳製官念罷,眾進士隨著口令俯、起、四拜。執事官舉著黃榜案出奉天門左門,將黃榜張掛於長安左門外,以示天下,眾進士隨出觀榜。宮內,文武百官依次入班,有致詞官於丹陛中跪定致詞:「天開文運,賢俊登庸,禮當慶賀!」接著鳴放鞭炮,皇帝起駕,百官退朝。儀式結束。

接下來便是狀元遊街了。高中狀元十多年後就有可能成為朝廷的執政大臣。是以每殿試傳臚第一,則公卿以下無不聳觀,雖至尊亦注視焉。

開封府尹牽著馬,笑眯眯的說:「狀元公,請上馬。」

馮過道:「謝過大人。」

吸了口氣,他翻身上馬,動作嫻熟。陳亮與黃裳也自上馬。其他進士可沒這待遇,唯步行其後。

馮過一馬當先,頭戴金花烏紗帽,身穿大紅袍,手捧欽點聖詔,腳跨金鞍紅鬃馬,前呼後擁,旗鼓開路,氣派非凡。牌子都寫「肅靜」、「迴避」。

狀元從金鑾殿到長安左門,必須經過太和門、午門、端門、承天門、才到大明門內東北角的長安左門。

長安右門位於大明門內西北角。長安左、右門建於永樂十八年。二門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門的總門,門前豎立一座巨大石碑,上面刻有八個大字:「官員人等,到此下馬」,並有禁軍站崗。平日百官上朝面奏皇上都要從長安左、右門進入,但無論官居幾品,爵位多高,都要下馬下轎,步行進長安門,經天街,上金水橋,入承天門,繼而進午門,到皇宮大殿上朝。

當狀元從金鑾殿門口出來後,要經過太和門、午門、端門、承天門、直到大明門內東北角的長安左門。

長安左門被稱為「龍門」,長安右門稱為「虎門」。凡考取進士的人,都要在金鑾殿上傳呼姓名,然後把姓名寫入「黃榜」,捧出午門,在鼓樂禦杖導引下,經承天門穿過「T」形廣場,轉出長安左門,張掛在臨時搭起的「龍棚」內。由「狀元」率領新進士看榜,隨即由開封府尹給狀元插花、披紅綢,新狀元騎上禦賜的高頭大馬,走過天街,以顯示皇恩浩蕩。由於參加科舉的讀書人一旦金榜題名,便如「鯉魚跳龍」,馬上成為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新權貴。因此,長安左門被稱作「龍門」。

午門的門洞,正面看是三個,背面看是五個。兩側掖門,平時不開,只有在大朝的日子才開。文官走東掖門、武官走西掖門。當中的正門,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后在大婚入宮時可以走一次。殿試考中鼎甲的狀元、榜眼、探花三人,出來時也可以走一次。其他人等,一律只能走掖門。

玉絲鞭裊散天香,十裡欄乾簇艷妝。但念君恩思報稱,懶騎驕馬過平康。

一路策馬緩緩前行,圍觀者遍佈大街小巷,人們摩肩接踵,觀者如堵,錦韉綉轂,追逐爭先,甚至有登屋頂而從上往下鳥瞰者。平頭老百姓人人欽羨,歡呼聲震動京城。

馮過隻覺胸口激蕩直欲長嘯,這便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了,人生高光時刻莫過於此。

他又想起一事,就這尊崇無比的壯觀景象,不免就有失意者以酸葡萄的心理發出置疑聲,有洛陽人尹洙,因為好古文和精通兵法,平時自視甚高,桀驁不馴,尤喜與人爭論,他就持一種異議,說「狀元及第,比大將軍擁兵千萬,收復幽燕,驅逐強敵於沙漠中,凱旋歸來,獻捷於太廟,還要更加殊榮光耀千百倍」。呵,酸葡萄心理哪。

好不容易到了長安左門,黃榜已張貼其上,觀榜者不計其數。

馮過騎在馬上視線較好,見沈致信、賈小春、資南嘉、董小宛十幾人正翹首以盼,見到他時,小金蓮蹦跳著沖他揮手打著招呼。

賈小春向馮一幾人說了些什麼,幾個護衛隊員迅速擠了過來,先是恭喜一番,馮一笑嘻嘻的說:「老大讓我們過來護著你,可別被捉走了,資小姐可在那邊看著呢。」

「榜下捉婿」呀,馮過心念剛動,身後的進士隊伍便傳來一陣哄鬧聲,回首看去,有幾夥「凶神惡煞」的家僕正瞅準目標下手哩。幸是有馮一幾人擋著,否則他這個新科狀元也難逃此「劫」。

再看看資南嘉,正一臉嬌羞地望了過來,他不由得心中一暖。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