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八十五章 人在何處
菜尚未上桌,便有不速之客「闖」了進來。之所以用了「闖」這個字,實在是因為來者……氣勢洶洶。

看著男裝打扮的李清照黑著臉進來,馮過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好你個馮改之,虧我叫了那麼多聲,你隻當沒聽見哪!」李清照氣喘不勻,也不知是氣的還是累的。

馮過愕然:「你……叫我?」

「是啊,我也叫了呢,不過師兄你們好像沒聽到哩。」李清照身邊那個胖乎乎的小子也就七、八歲的樣子,眉目間依稀與李清照有些相似。

馮過趕忙陪罪:「街上人多嘈雜,真沒聽見。」

小胖子是李清照同父異母的弟弟李迒,另一個稍大些的是她堂弟李迥。咦,趙明誠站在門邊欲進不進作甚?

原來,先前李清照一行遠遠的看見馮過等人,便高聲打招呼,街上人多聲雜,馮過等卻是沒聽到,李清照幾個便跟在後頭進了白樓。

氣惱自是有的,在街上大喊大叫的偏偏得不到回應,旁人那異樣的目光……多丟人哪。

奇妙的是,原本氣乎乎的李清照見到資南嘉也在場,忽然間就怒氣全消了,笑靨如花:「南嘉妹子也在啊,近來安好?」

資南嘉微笑著回答:「安好,有勞姊姊惦念。」

臥了個艸,川劇變臉哪……這是徐仁傑等人的心理動態。

在馮過看來,這個世界若也有奧斯卡,那就一定會欠李清照一座小金人。

都說山東漢子豪氣,山東妹子也爽朗的好不好,見過李清照把酒當水喝的馮過表示,出身於書香門第的李清照固然是才情橫溢,酒量那也是杠杠滴。

或者說,李清照平素看著溫婉嫻靜,其實性情的另一面恰恰相反,既剛烈又豪爽,完全不讓鬚眉。

其實,誰又沒有兩面呢?平日示人的只不過是因太多的羈絆而刻意表露出來的而已,內心深處蠢蠢欲動的正是真正的自我。

你希望我表現得更像人類嗎?有意無意地對親近的人殘忍,卻為不曾相識的人物照片而痛哭。

每個人都有兩面性,一面是對外邊,一面對內裡,一面是克制,一面是肆無忌憚,所以在相處不同的人眼裏,對於自己的印象總是不一致的。

脾氣人人有,拿出來的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人,都有兩面性:一面低調、安靜、懂事;一面囂張、瘋狂、任性。活著,看似自由,其實有太多的限制。誰都想為所欲為,但代價誰也承擔不起,只能抑製內心的衝動,活成每個人都能接受的樣子。

有菜無酒非佳宴,席中自少不了要飲上幾盅。

馮過自不例外。

他非不能飲,實不喜飲。微醺尚可助興,大醉確是傷身。

其時,全國各地名酒很多,名酒近百種。當時流行的酒類大致可分為黃酒、果酒、藥酒和白酒(大燒酒)四大種類。皇帝以飲宴籠絡大臣,文人以酒助興作詩,士庶百姓婚嫁壽慶,皆離不開酒。

汴京高檔大型酒樓林立,如仁和店、會仙樓、樊樓等,飯、菜、酒一應俱全。店內長廊排閣,分有樓座及樓下散座。有些飲食店,或經營很有特色,或因烹調技術高超成為傳誦一時的名店,如王樓包子、萬家饅頭、梅家鵝鴨等等,都號稱「東京第一」、「最為屈指」。

酒名雅緻,頗具文化氣息。如香泉酒、天醇酒、瓊酥酒、瀛玉酒、蘭芷酒、玉瀝酒、金波酒、清醇酒等。

朱肱便在其所著《北山酒經》說:「大哉!酒之於世也,禮天地、事鬼神、射鄉之飲、《鹿鳴》之歌,賓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縉紳,下逮閭裡,詩人墨客,漁夫樵婦,無一可以缺此。」

蘇軾好酒,名載史冊,他在《飲酒說》裏寫到:「予雖飲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盞為樂,殆不可一日無此。為釀既少,琯酤又惡而貴,遂不免閉戶自醞。」又說:「天下之不能飲,無在餘下者;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蘇軾還寫了《酒經》用寥寥數百字,完整記述了家庭釀酒的方法。

酒助詩興,酒消情愁,文人墨客飲酒賦詩,酒酣復醒,作詞一曲以記之,恰似「一曲新詞酒一杯」。

在定人的筆下,酒為情感的載體,寄託歡娛的心情、表達思念之情、在酒中得到暫時的解脫、在酒中參悟到人生哲理。一杯杯美酒映照著多樣的人生,融入了他們的酸辣苦辣、悲歡離合,他們或以酒言志,或以酒抒懷,或以酒傳情。歐陽修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正是酒文化的精髓之一。

馮過發現,即便自己放開來喝,也不會是小李姑娘的對手,這……好吧,投降輸一半,可以吧?

但小李姑娘不想放過改之師弟,左一杯右一杯的敬個沒完沒了。

馮過怒了,你一丫頭片子……還能怕你了不成?喝就喝,看看誰先喝趴下!

這一幕落在座中人眼裏,那是怎麼看怎麼彆扭。尤其是資南嘉和趙明誠。

資南嘉隻微笑著旁觀,不勸阻不摻和。要說了解馮過,沒有誰勝過她。這就好像是一種……天賦,別人學不了。這個夫婿真是叫人稀罕呢,年少英俊,才華橫溢,既有年輕人的瀟灑又不乏成年人的穩重,自己可是京中未出閣的小娘子羨慕嫉妒的對象。她了解馮過,知曉他重情卻絕不濫情,李清照眼中的東西瞞不過她,那分明就是傾慕呀。那又如何?這不正說明馮過的優秀麽?自己有幸搶了先,這便足夠了。

趙明誠卻是強顏歡笑的喝著悶酒,馮小子不就是比自己顏值高一些才華多一些,但已是名草有主了,而且身邊還有一群姿色上乘的鶯鶯燕燕,你李清照還「糾纏不休」、上趕著往前湊?自己的父親可是當朝內閣首輔……呃,雖然聖上沒有明文委任,但那也是既定事實,作為本朝最頂尖的官二代,就不值得你多看一眼?誒,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佳節美景,正應對酒當歌。」李清照粉臉微醺,似染了一層胭脂:「馮師弟,可有美文佐酒?」

馮過覺得酒勁隱隱發作,正與酒精鬥爭呢,美文?好像可以有哦。

李清照卻是顧自言說:「前些日子遇見一位老婦,早前隨著兒子從南京來了汴京,這二年兒子去世,家中只剩一老婆子服侍左右,很是淒苦。我且以此為題作詞,算是拋磚引玉哈……」

一口飲盡杯中酒,她曼聲吟道:「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這是一言不合就作詞呀,果然不負「千古第一才女」之名。只是這闋詞不應該是她晚年傷今追昔之作麽?咳,馮過慶幸自己酒沒喝多,否則說不定會當即發聲詢問了。他不敢讓自己喝醉,也正是怕酒後失言。畢竟,魂穿這回事太玄幻,也太驚人。

詞自是沒得說的,雖寫元夕,卻一反常調,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對比,抒發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全詞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鮮明對比。感情深沉、真摯。語言於樸素中見清新,平淡中見工緻。

那個時空南宋詞人劉辰翁便直言:「余自辛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這會兒,她托老婦人之名為其發聲,似乎並無不妥。天才的世界鮮有人懂,如馮過,不就是妖孽般的存在嘛,有他這麼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這,李清照的這闋《永遇樂》似乎也不難接受。

席中人看看李清照,又看看馮過,這二位同齡人,文采斐然,叫人仰望。若是他們在一起……啊呸,正主資南嘉就好整以暇的坐在這呢,李清照能委身於他人做妾室?這讓老李家的臉面往哪裏擱?

門當戶對很重要,戀愛自由那是不可能的,婚姻不是簡單的請客吃飯,牽涉到方方面面,否則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只是,怪可惜的。

上元詞向來寫的人很多,當今聖上便寫過一闋《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節皇后》: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行行指月行行說。願月常圓,休要暫時缺。

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嗯,通過今昔對比,表達了皇帝痛失劉貴妃的悲愴之情。

常佶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個多愁善感、頗有藝術修養的風流才子。他與劉貴妃的愛情和昌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屬於同一類型。這首詞語言樸實無華,音調低沉哀傷,讀來真切感人。

而最有名的上元詞還得是歐陽文叔寫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語言平淡,意味雋永,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和苦痛體驗,體現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一。語短情長,形象生動,又適於記誦,因此流傳很廣。

李清照的這闋《永遇樂》固然不如,卻也不失為好詞。

「馮師弟,到你了。」李清照飛快地收拾起憂戚,手指點點馮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