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二百二十五章 玩心愜志
馮過這一問頓時讓資雲愈發興奮起來,這種情緒可歸結為「八卦心理」。

「東京的說唱曲藝主要有說書、諸宮調、說諢話、小唱、嘌唱、叫果子等。譬如諸宮調,其實是一種比較高級的說唱藝術啦,以唱為主,唱詞是將多種宮調連套演唱,表演一個故事。將單一的宮調發展為說唱結合的諸宮調連唱,是諸宮調創新的特色,再配上不同種類的樂器,很有味道哦。說諢話即趣話、笑話,是一種詼諧幽默的說唱伎藝。它不僅有散文說白,還有韻文的長短句可以詠唱。嗯,兗州張山人說諢話造詣頗深,獨步京師。嘌唱,謂上鼓面唱令曲小詞,驅駕虛聲,縱弄宮調,與叫果子、唱耍曲兒為一體,本隻街市,今宅院往往有之。嘌唱弟子屬張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團等較為出名。另還有唱賺、合生、猜謎等多種形式,可謂百花齊放。此外還有說書、小唱、雜劇、傀儡、講史、小說、散樂、舞蹈、影戲、雜技等,且不一一細說了,光說說這小唱吧……」

資大公子顯然是資深玩家,說起勾欄伎藝來如數家珍:「小唱,謂執板唱慢曲、曲破,大率重起輕殺,故曰淺斟低唱。與四十大麴舞旋為一體。唯慢曲、引、近則不同,名曰小唱。須得聲字清圓,以啞篳篥合之,其音甚正,簫則弗及也。慢曲不過百餘字,中間抑揚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頓、小頓、大住、小住、打掯等字。真所謂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鈎,累累乎如貫珠之語,斯為難矣!」

他這搖頭晃腦、聲情並茂地說了一大通,馮過也算是聽明白了。

大定也流行「好聲音」。崇寧二年,汴京舉辦了「好聲音」選拔賽,分為兩組。

第一組是「小唱」選手。小唱屬於雅唱,姐們的唱詞要玩高雅的,比如「慢曲」、「曲破」,類似那世的美聲唱法。選手載歌載舞,自個兒用手或拍板打節拍,旁邊的樂手用觱篥、龍笛、笙伴奏。選手要唱出雅調,「聲音軟美」,節奏徐緩,一板三眼。

結果李師師、徐婆惜、封宜奴、孫三四一路過關斬將,衝進小唱組四強。其中李師師獨佔鰲頭,代表唱《少年遊》、《蘭陵王》及《大酩》、《六醜》,均是周邦彥友情作詞的,這曾讓官家也極度眼紅。

第二組是嘌唱。嘌唱就是通俗唱法,唱歌曲,唱曲兒,唱小令。用鼓板伴奏,急管繁弦,活潑恣縱,就像今天的《辣妹子》、《過年好》之類,熱鬧,俚俗,老百姓喜歡。汴京的嘌唱代表是張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團等,杭州的嘌唱代表是施二娘、時春春、時住住、何總憐、白大鼻、葛四、徐勝勝、朱安安、陳伴伴、余元元、錢演奴等。

眾樂樂不如獨樂樂,一些官員、文人乾脆搞起了包養。比如仁宗宰相韓琦,家有女樂二十餘輩,歐陽修有歌ji八九姝,蘇軾有歌舞ji數人,王黼有家ji十數人。

嗯,這麼說吧,若論大定娛樂圈誰最紅?頂流之王非李師師莫屬也。

李師師摘得好聲音桂冠後迅速竄紅,有關其身世第一時間被眾網友人肉出來……咳,就是這個意思吧,不論在哪個時代,成名就代表著沒有私隱可言。名人需珍惜羽毛,切莫行差踏錯,否則是要脫粉滴。

她原本是汴京城內經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三歲時父親把她寄名佛寺,老僧為她摩頂,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認為她很象佛門弟子,因為大家管佛門弟子叫「師」,所以她就被叫做王師師。在王師師四歲時,父親因罪死在獄中。她因此流露街頭,經營青樓的歌妓李蘊見她是個美人坯子,於是將她收養,因此落入倡籍李家,並隨其姓,改名為李師師,並教她琴棋書畫、歌舞侍人。

其實,她天生一副美聲唱法的好嗓子,加上養母的悉心指點,不滿十五歲的小孩,就已經是「人風流、歌婉轉」,在汴京各教坊中獨領風騷,高樹艷幟。

張先曾專為李師師創作新詞牌《師師令》並有一詞雲:

「香鈿寶珥。拂菱花如水。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綵衣長勝未起。縱亂雲垂地。都城池苑誇桃李。問東風何似。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於珠子。正是殘英和月墜。寄此情千裡。」

是時,李師師才十二歲。張先已是八十五歲高齡,秦樓歌坊中又多流傳他的詞作,年老望重,由他專為李師師創作新詞牌《師師令》,如同著名音樂製作人要捧紅一歌壇新人,自然毫不費力,何況李師師本身也靈心慧質、能歌善舞。

一樹梨花壓海棠麽?如若屬實,周老先生也太猛了吧,用「寶刀未老」遠不足以形容。

前二年,甜水巷可是名士出入最為頻繁之處。無它,蓋因李師師寓所在此。但這二年那裏卻是成了禁忌之地嘍。

具體的原由資雲吞吞吐吐、欲說還休的沒有說清,徐元傑等人正聽的興起呢,他卻不往下說了,瞧他諱莫如深那樣,還真是……可惡。

馮過很是隨意的問了聲:「聽聞甜水巷有秘道可通離宮,承宇兄可知此事真偽?」

資雲一聽便樂了,擠眉弄眼的說道:「無風不起浪,空穴來風必有其因,這事在汴京城知者雖不多卻也不少,若非……」

瞪了馮過一眼,他果斷的收聲,這準妹夫不厚道啊,居然拿話誑自己,還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汴京的離宮便是大名鼎鼎的艮嶽,那是什麼地方?皇家禁地哪,甜水巷直通艮嶽的秘道,你細品。

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勝。

當今官家不愧為大藝術家,不止精擅琴棋書畫,更喜奇花異石。為此,他特設「應奉局」和「造作局」,,專門索求奇花異石等物,運往東京開封。這些運送花石的船隻,每十船編為一綱,從江南到開封,沿淮﹑汴而上,舳艫相接,絡繹不絕,故稱花石綱。花石綱之擾,波及兩淮和長江以南等廣大地區,而以兩浙為最甚。凡民家有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可供玩賞的,應奉局立即派人以黃紙封之,稱為供奉皇帝之物,強迫居民看守,稍有不慎,則獲「大不恭」之罪,搬運時,破牆拆屋而去。凡是應奉局看中的石塊,不管大小,或在高山絕壑,或在深水激流,都不計民力千方百計搬運出來……

所謂的「艮嶽」是怎來的?全大定人都知道。

崇寧帝登基時,大定國庫滿盈,富得流油。優越的經濟條件讓這位才華橫溢的風流皇帝如魚得水,充分顯示出卓越的藝術家的才華。在書法方面,首創了彰顯自我風格的瘦金體;在繪畫方面,成立宣和書畫院,讓工筆重彩的山水畫發展到歷史上的頂峰。中國的山水,僅僅表現在紙上,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要把國畫中的人間仙境,變成現實生活,要享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此時一位名叫劉混康的道士,已掌握了皇帝的心理,他巧妙地用風水學說道:都城東京,地勢平緩,特別是皇室的東北方形勢稍下,陰氣極盛,影響皇室的繁衍。相剋的方法就是抬高地勢,疊山理水,皇室將會子孫滿堂。妙計正中皇帝的下懷,篤通道教的常佶是言聽計從,馬上下旨在皇宮的東北方營建一座佔地約七百五十畝的山水園林。該園始命名為萬歲山,壽山,因園門上書「華陽」二字,也又名「華陽宮」。但因該園林位於皇宮的東北方,按照道教八卦的定位,東北方為「艮」位,艮又代表山,所以最後命名為「艮嶽」,也叫「壽山艮嶽」。

建成後,艮嶽東止馬行街,西臨延福宮,南至東華門以北,北以裡城牆為界,周圍約十餘裡。

常佶認為帝王或神靈皆非形勝不居,所以對壽山艮嶽的景觀設置極為重視。取天下瑰奇特異之靈石,移南方艷美珍奇之花木,設雕闌曲檻,葺亭台樓閣,日積月累,歷十數年時間,使壽山艮嶽構成了有史以來最為優美的遊娛苑囿。

整個苑中建築則亭台樓閣,齋館廳堂;山嶺則岡阜洞穴,岩崖帕壁;泉池則川峽溪泉,洲諸瀑布。更有喬木茂草,走獸飛禽,其勝概難以盡述。來到苑中,四向環顧,若在重山大壑幽谷深岩之底,而不知東京沐梁原是開闊平夷之地,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裏竟是人工委積開鑿而成。因而皇帝萬機之餘徐步一到,不知崇高富貴之榮。而騰山赴壑,窮深探險,綠葉朱苞、華閣飛陛、玩心愜志、與神合契,遂忘塵俗之繽紛,飄然有凌雲之志,終可樂也。

總而言之,艮嶽是在一處高地上所修建的假山,但這可不是所謂的「假山」,而是一座以假亂真的山。

另,所謂的「花石綱」也正是為修建艮嶽而運。

這可是皇帝的私家園林,自甜水巷修秘道至此?乾脆直言官家與名ji有染好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