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鼎定河山》第八十二章 繁華未盡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篇《陋室銘》絕對是文人的最愛,但凡自詡文化氣息濃鬱的總會套用其中金句以提升逼格。

也是馮過天賦異稟骨骼清奇,剎那間的福至心靈,決定手書斯文作為謝禮贈予常伷。有道是「寶劍贈英雄,紅粉贈佳人」,世子殿下定會滿意的吧……嗯,把「吧」字去了。打鐵的崇拜走鏢的,習武的羨慕從文的,拍電影的尊敬演話劇的……人總是夢想著能做到自己做不到的,雖然嘴裏不說,心裏卻想的慌。「口是心非」更是人之本質,會對高大上表現的不屑一顧,只不過是自己做不到而已。

世子爺自是高大上著的,但正因如此,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許是會想著我若處陋室當如何、往來盡白丁又當如何。嗯,找虐小人在腦子裏蹦噠跳躍,翩翩起舞。

此乃世子爺yy,並非作者君胡編。

總之,這是馮過臨時起意,直(靈)覺(感)到了,當即揮毫潑墨,行雲流水介的寫就這幅字。

不得不說,世子爺是個樂於分享之人,很平民哪。這不,迫不及待地就把馮過用了一刻鐘寫下的《陋室銘》拿出來與人分享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珍藏好的東西不肯示眾,那是缺心眼。

眾人聽聞此節,奉迎的方向無痕轉移,切換自如,天衣無縫。

「開篇幾句從《世說新語·排調》『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1翻出新意,運用詩歌中常見的比興手法引出陋室。『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比興陋室,『有仙則名』、丫頭有龍則靈』則比興陋室之德。此四句必成膾炙人口之名言佳句也。」

這屬於捧文的。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此句甚妙,恰到好處的點出身分之高貴及性情之高雅,正合世子殿下之境,相得益彰也。」

這屬於捧文兼拍馬屁的。

「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古之賢者、今之君子,豈非正是世子耶。」

這屬於純拍馬屁的。

不得不說,文人的嘴,騙人的鬼,別說什麼傲骨傲氣,不為五鬥米折腰?安得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不存在的。真以為文人寧死不屈的,tooyoung,toosimple。

不過,真正有文骨的讀書人還是有的,譬如資哲,又譬如辛棄疾。只可惜,這樣的人太少。

都說書生誤國、文人亂政,筆下有萬言,胸中無一策。長平之戰中的趙括,如果考兵法知識,沒準他能高中第一,絕對是讀書的一把好手,實打實的高材生。嗯,打完長平之戰之後,這位老兄給我們貢獻了一個成語「紙上談兵」。

再者,文人大抵也是有劣根性的,文人的劣根性,大抵便是不教其他人罵人,自己卻以罵人為榮,可罵又不肯好好罵,隻肯拐彎抹角地嘟囔,卻以自己罵人可以罵的隱蔽為自豪,仿若只要張嘴罵上幾聲,這世道和日腳就會變得更好,若沒有變好,那必然是做事的人沒有聽我的罵,而這世間和日腳若是真的變好了,便是我罵的功勞,與那做事的人沒有半點乾係,你若不讓他罵,他便說你是「餘孽」,聽不得旁的聲音,而你想讓他聽聽你想說的,他卻又捂起耳朵,不作聲了。

有句話說得好,「仗義每是屠狗輩,負心多為讀書人」,說得再進一點點,便是「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再俗些,便可以罵一句「洪洞縣裏沒好人」,但無論哪種說法,也無論有沒有好人,但文人卻總是能更壞一些的。

然而文人們卻總是不肯承認的,非但不肯承認,反要說說這些話的人未開民智,皆為愚民,自古以來,便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自覺自己讀聖賢書行聖人道,言行豈是這等愚民所能詬病的,有那被文人說得心動的百姓,跟在後面拍掌鼓噪。

文人之間都是些有意無意的騙子的,只是騙得久了,便連自己也信了,加之有些人見著文人中有寥寥地好人,便以為文人全是好人,時日久了,文人自己也覺得文人都是好人……

好吧,打住,生命不止,吐槽不息。

《陋室銘》一出,馮七郎又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不過名望值並沒有太大提升,都麻木了有沒有?話說這些日子能與董小宛、應素白爭搶話題流量的就是他了,才高八鬥,顏值無敵,生兒當如馮改之呀。

講真,馮過自己都覺得太高調了,容易拉仇恨哪,真以為那些個信州文壇前輩會無私地提攜後進?有時候,猥瑣發育才是正道。或許,是時候低調做人低調做事了。

想法很美好,現實卻狠狠打臉,嗯,痛並快樂著。

無它,評花榜揭曉,正如預測的一般,狀元董小宛、榜眼應素白、探花馮倩倩——馮小七撇撇嘴,中了小李飛刀的毒,總覺著「探花」這個稱謂夠詩情畫意,也最悅耳動聽——昌人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寫道:「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遊名園,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罰。」「探花郎」美稱由此而來。

當初,常伷創辦《信江雜誌報》,他在《遊戲報·告白》中公開宣稱:「上自列邦政治,下逮風土人情……無義不包,有體皆備。」李伯元說到做到,首創在報紙上開花榜、捧ji女的風氣,使得《遊戲報》在信州各界廣受歡迎,銷量一路飆升,常伷自己也得到了「小報鼻祖」、「騷壇盟主」、「花界提調」等等褒貶不一的聲名,名噪一時。

當然,世子並不在意「貶」。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評花榜採用現場賞花籃及薦書投票方式,分一甲三名,二甲三十名,其餘有得票者均列在三甲,並在報上公佈中選者的姓名、玉照(可別小瞧了畫工的技藝,那絕對是惟妙惟肖、活靈活現的)、住所,還附上文人們附和的酸溜溜的讚詞。

評花榜發榜之後,不僅榜上有名,尤其是名次靠前的名花們以後生意興隆,收入驟增,就連寫薦書的秀才們,也因其文辭的艷麗,因此多了些在報上露臉的機會,可以多收點潤筆。

得到好處最多的是發起活動的報紙,銷路增,廣告來,評一次花榜,怎麼也吃上幾個月。事實上,隨著花榜的評選,相關的各行各業都得到了拉動。

當然,除了一甲(三人)和二甲(三十人)諸位名花,所謂「三甲」只不過是安慰獎,聊勝於無,更是工具人,拿來襯托前列諸花的艷麗而已。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向來就這麼大。

大賽在熱烈的氛圍中圓滿落幕,名花有主,參與其中的各有收穫,皆大歡喜。

曲終人不散,繁華落未盡。

花榜三甲大抵有百來位,憑此一役也算是打響了名聲、提高了身價,接下來便要為各自的金主為牛為馬數載,直到人到珠黃、枯萎凋謝。「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其實,這些「榜上有名」的名ji屆時大抵是賺夠了贖身金的,但卻極少這般做。即便是贖了身出來,她們也沒什麼出路。嫁世家子弟,頂多也就做個妾,嫁普通人呢,又忍受不了平淡貧窮的生活,兜兜轉轉間,還是重操舊業最好。但容顏易逝,女人的青春不過那麼幾年而已,錯過就再沒那麼好的價錢了。與其自己散盡家財,贖身出來,百無出路,還不如在青樓裡獃著。反正遲早都要年老色衰,被人掃地出門,還不如留著錢,今後好留條出路,或者乾脆做老bao,多年的媳婦熬成婆,農奴翻身把歌唱。

正所謂是:一入青樓深似海,散盡錢財難從良。

但亦有「異類」,譬如此次花榜一甲、新鮮出爐的「信江三姝(美)」便過上了另一種生活。所以說,有才華未必能改變人生,但庸碌者必將一事無成。

首先說說馮探花,嗯,就是咱們一舞勾魂的倩倩姑娘,次日一大早,一頂轎子停在「綺麗館」門口,素顏素裳的探花娘背了個小小的包袱悄悄出門,領班娘(為避404,換個稱謂)追了出來,塞了封紅包,抹著淚哽咽難語。小半個時辰後,轎子在一處小院停下,一個精神小夥兒(咳,沒毛病,夙願得償,豈不精神百倍)候在院門處,笑著迎了上來。

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納ji為妾,雖然風雅,終歸上不得枱面,毋張揚。

嗯,這處小院乃是前翰林院掌院、現國子監祭酒資既明長子資承宇所置辦,納馮倩倩為妾算是兌現了承諾。

鴛鴦錦被顛鸞鳳,春宵一刻值千金。箇中滋味,不足為外人道也。

同一日,董小宛拿出積蓄付了違約金,提前告別了「雲想閣」的賣藝生涯,花中狀元就此隱退,徒留江湖傳說。至於她去了何處,有數個截然不同的版本,其中一個貌似最接近真相,但又最難以令人置信——有人說吉陽馮氏聘的那位荊釵布裙、樣貌清麗的年青琴師便是董小宛?惜哉以往伊從未除下面紗,無人識得真容,枉留猜測。

至於應素白,據說也自贖其身,卻是在城郊(據知情人透露,便是在吉陽山腳,距小駱村一裡)購了屋居,但仍回「瓊台」排戲,偶爾還會登台獻藝,「戲癡」之稱名副其實。

好吧,狀元、探花貌似都與馮案首有了關聯,這算是……齊人之福?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