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侯府庶女隻想吃瓜》第40章 永國公獨子(完)簡若宓及笄禮
鍾恆的親生父母雙雙去世了,如果這個時候放棄他,那他就真的孤苦無依了,畢竟是自己養了這麼多年的孩子,永國公是不捨得的。

而且他知道,他養大的孩子是個好孩子,他會處理好這件事的,不會叫他們兩個為難,也不會去為難他的親生兒子。

再加上多一個兄弟總好過只有自己一個人,他知道有個兄弟的感覺,也知道是其他的族人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有多孤單。

當父母死去,你只能直面人生。可是這個時候如果能有一個兄弟姐妹在,他會是支撐你走下去的力量。

不過就算是如此,永國公仍然有一些話要提前說明白,他相信鍾恆會理解的:「恆兒,我想要你清楚,在這之前,你是我們唯一的孩子,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現在所有的一切將會是鍾悟的。

國公府、爵位、家產都是他的、甚至包括我和你母親的愛、關心、照顧、體貼等等,出於對他的補償心理,也會更多的放在他的身上,這段日子可能會忽視你。

你永遠是我們的孩子,但是你要明白,鍾悟才是那個我們虧欠更多的孩子。」

「我知道的,父親,我知道我的位置,我不會和他爭的,我會儘力輔助他的。」

看這個自己養大的孩子這麼懂事,永國公很欣慰,不過他還有一些要交代的:「這裏有你母親董氏的一封信,應該是請人代筆的,你可以看看。」

鍾恆拿起那封信,信的第一頁說的是她如何將孩子換了,以及告訴鍾悟,他其實是鍾老爺的親生孩子,如果有困難,拿著信去京城找一位姓鍾名鶴的老爺,以及他的妻子常夫人。

信中同樣提到了她十分後悔,當時腦子一熱做出來的那個決定,等後來過了一段時間,她想換回孩子的時候,已經沒有了下手的機會。

她這一生都在想自己親生的孩子長什麼樣子,喜歡什麼顏色,喜歡玩什麼玩具,喜歡吃什麼。等將孩子換過去了之後她才明白,自己當初做了多麼愚蠢的一個決定。

她本來想坦白的,不過可能報應吧,在她換完孩子後,她的腿漸漸的不行了,每逢冬天都會劇烈疼痛,她不可能從南邊舟車勞頓到京城去。

她也做不到那麼堅決,畢竟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她就找了一個男人再嫁,這個時候,孩子已經不止是她一個人的了,而是兩個人的。

只是血緣之間的羈絆斷不掉的,思念也是,她這一生,每一次見到鍾悟的時候,都在想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這種痛苦,折磨了她整整十五年,直到去年冷冬,她死在對於兒子的想念,以及對自己養大的這個孩子的愧疚中。

「我知道她是你的親生母親,但是做錯了事情就要付出代價,我會給你的親生父親,以及鍾悟的繼父過繼,但是你的母親,她不行,她這一輩子都不會在世上留有什麼痕跡。」

鍾恆心裏其實沒什麼波動,畢竟她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女人,他的親生母親,連這封信,估計也是找了個童生活著秀才代筆的。或許有一天他心裏會再想起她,但不是現在。

「現在,你要認識一下你的哥哥——鍾悟。據我所知,董氏其實對他很不錯,這也是我沒有太追究她過錯的原因。

你的親生父親王銅牛上了戰場陣亡了,在一年之後董氏就拿著撫恤金葬了憂思成疾的婆婆,然後改嫁了。

董氏改嫁後,和二嫁的丈夫王柱一起撫養鍾悟,王柱沒有孩子,當鍾悟是親生的孩子一樣撫養長大,他們還供鍾悟上了學,已經在地方考過童生了。

一年前,他的養父母雙雙去世,他一個住在鄉下的家裏,準備衝擊秀才,想著如果能考中的話,以後就在鄉裡辦個書塾。

至於你手裏的那封信,也是鍾悟在保管

,她對鍾悟說,如果活不下去了,或者遇到麻煩了,就打開信。」

永國公說完這些之後就帶著鍾恆到了後邊的正堂,屋內坐著一個男子,大概只要一米七出頭,身形細瘦,皮膚細白,讓人一看就是永國公的親生孩子。

他雙手放在膝前,有些拘謹,眼睛隻盯著面前的那一點地方,不敢亂瞟。

這些日子發生事情都太快了,也太過於虛無縹緲,讓人不知道怎麼接受為好。

王鐵牛,不,如今的鐘悟實在是不明白事情是怎麼變成這樣的,突然有人告訴他,他不是父母的親兒子,實際上他的親生父母在京城,他是國公爺的兒子。

他的父母雖然一年前雙雙去世,但是也不能扯這樣的慌吧,他的父親母親,明明很愛他,對他很好的。

附近沒有哪個小孩一年四季都有新衣服穿,隔個十天半個月還有肉吃,也沒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供他上學,母親就更是了,對他甚至是有求必應。

這些人在胡說些什麼?鍾恆不相信,但是他們拿出來的證據以及母親的那封信,卻證實了,他的親生父母另有他人來著。

鍾悟還不知道要如何處理這件事情,突然又一下,他就被那人用無比奢華、考究的大馬車送到了一艘十分講究,足足一百來間房屋的大船上,然後一路來了京城。

說實話,鍾悟從來沒有體驗過這些,那馬車比縣太爺坐的小轎子好了不知道多少倍,那樣巨大的船隻,他也從未見過。

而他在船上居然能夠擁有一整間窗明幾淨的房屋,還有四個小廝,兩個丫鬟專門服侍他?他從來不知道旅途也能夠這麼輕鬆、舒適。

等到了京城,他也算是見是了什麼叫做真正的高門大戶、榮華富貴、銀屏金屋。他被安置在最好的屋子裏,他甚至有一整個院子,還是三進的大院子。

以前在小縣城的時候,三進的大院子那都是縣太爺們住的,他有幸進去過一次,卻覺得,這院子被縣太爺的院子還要大,還要好。

之後他就見到他的親生父親,他說他叫鍾鶴,心中很是愧疚,這國公府的一切都是他的了,包括爵位,家產,權勢等等。

被從天而降的財富砸到是什麼感覺呢?鍾悟形容不出來,但是他覺得他一定是在做夢。

然後鍾鶴也就是他父親讓他去見一見他名義上的雙胞胎弟弟,鍾悟很緊張,和見鍾鶴一樣緊張。

不過還好,鍾恆看起來像是個傻大個,不看他的衣著,他笑起來的模樣真的是和以前街口那個傻小子差不多。

鍾恆帶著他參觀了國公府,給他說了好多國公府的事情,還告訴他,以後有什麼事情不懂的,都可以去問他。

之後的日子裏鍾恆帶他吃了好多好吃的東西,逛了好些有名的地方,幫他融入了京城的生活圈子。鍾恆說他什麼都不會,只會這些吃喝玩樂的事情,也只能帶著他到這些地方玩了。

其實鍾悟覺得,這樣子玩耍反而是融入一個地方最快最迅速的方法,就跟你如果學方言,需要先學怎麼罵人一樣。

以前街尾的大東子,就是從北邊來的,他說話的時候很容易就把人帶跑偏了,鍾悟最先學會的,就是類似於埋汰、吭哧癟肚這種話。

等到之後,鍾恆甚至還在他去書塾的時候給他介紹了簡若瀟、簡若淮兩兄弟。

鍾悟其實能看出來,在面對父母的時候,鍾恆有些失落,但是這並沒有改變他對自己的態度。鍾恆的確是個好人。

對於這樣的人,其實你是很難去討厭的,所以儘管鍾悟起初知道真相的時候,有些埋怨鍾恆,可是後來他又想清楚了,就像是他被瞞了這麼多年一樣,鍾恆也是知道真相不久,他不應該怪他的。

要怪只能怪自己的母親,那個親手將自己養大的人,她做錯了事

情,卻要其他人來承擔後果。可是對於養大自己、對自己予取予求的母親,鍾悟也是真的怨不起來。

其實有時候他都在想,如果當初母親沒有對自己那麼好,而是隨意打罵,會不會他現在就不會這麼糾結了。他會理所當然的覺得就是她的不對。而不是因為感情而猶豫。

不過世間沒有如果,事情已經是這樣了,不能改變了,人們能做的就是向前看。他能做的,就是多陪陪自己的親生父母,以補償這失去的十六年。

書塾這裏,簡若寧瞧見鍾恆帶著鍾悟給眾人做介紹的時候,其實覺得還蠻奇怪的,事情的發展感覺有些不夠抓馬。

真假少爺、真假千金這種俗套的劇情不是應該兩個人打的不可開交嗎?怎麼鍾恆可以和鍾悟好好相處呢?

或許是因為劇情極端了,才會有人看,才會吸引人。事情發生的可能性越罕見,被寫進小說或者劇本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可是生活不是這樣的。

其實簡若寧一直有個疑問,真假千金這種類型的文,憑什麼一個真的,另一個就只能是個假的?

可是小孩本身自己不知道啊,他就是他自己,怎麼能是另一個人的假貨呢?

永國公府的事情,在京城中掀起了巨大的討論,這個新出來的鐘悟又究竟什麼人,真的因為命裡有一個劫難,所以才被送到小地方避災的嗎?

還有好多人都很好奇,鍾恆究竟是不是永國公的兒子,畢竟和鍾悟一比,兩人當真是一點都不一樣,以前不覺得,可是如今,看著鍾恆的樣子,再看看鐘悟的樣子。

如果要在兩個人中間挑選,所有人都會覺得鍾悟才是永國公真正的兒子。

不管外頭怎麼議論,鍾恆只是在陪完鍾悟之後,就繼續看兵書,然後練習騎射以及武舉需要考的東西。

大昭的科舉,分文舉和武舉,文舉就是常見的那種科舉考試,三年舉行一次,而武舉,也是三年一次,不過流程要簡化很多,畢竟考的人少,武進士的含金量也遠遠比不上文進士的含金量。

涉及到武藝的考試的科目分為: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跤①六項,至於書上的知識,主要是軍事策略,這個考的基本上就是各種兵法、以及武經中的內容。

最後還有一個是雜學,裏邊有營陣、地雷、火藥、戰車、兵法、天文、地理等等知識。②考的都不深,但是需要什麼都知道一點點。

鍾恆目前還沒有和永國公說這個想法,所以他決定先在書塾裡,將書本上的知識學好,然後再去練習武舉需要的那幾項。

鍾恆的事情平息了,簡家這段日子卻在忙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簡若宓的及笄禮。

這消息是在請安的時候宣佈的,最近一段時間趙夫人的主要任務就是簡若宓的及笄禮了。

這及笄禮過完,簡若宓也就該挑選人家了,及笄禮當天,很多親朋好友都會來,宣平侯府家大業大,姻親故舊、親朋好友遍京城。

侯府屬於勛貴,趙氏是世家,祖母樂昌郡主卻是宗室,到時候來的人自然是十分的多。

裏邊也肯定摻著不少為自己家兒郎相看的貴夫人,趙夫人自然得準備好了,給女兒挑一個好夫家,她也結一門好親家才是,到時候面子上有光,這才是重要的事。

這些日子,趙夫人叫嬤嬤對於簡若宓要求更嚴格一些,一定要確保就算是最挑剔的貴夫人也挑不出什麼錯來。

這日請安趙夫人第一句話就是朝著簡若宓說的:「過些日子就是你的及笄禮了,可準備好了?」

簡若宓緩緩起身行禮,輕聲慢道:「多謝母親為女兒操心,一切均已準備好。」

趙夫人看著女兒出落的如此大方,也很滿意:「這次你的及笄禮請來了老福王妃為正賓③,到時候老王妃會親

手為你加笄。」

聽到這句話,底下眾人皆甚為心驚,老福王妃何等人物,趙夫人居然也能將她請來,實在是厲害。

福王平日裏就愛些玩樂之事,也不入仕,但在宗室中輩分頗高,很受皇上敬重。

老福王妃在宗室中素有名聲,育有二子二女,與老福王恩愛一生,且今年已經七十有二,身體還很是硬朗,基本上沒怎麼請過郎中,清雲觀前108階台階都能一口氣爬上去,堪稱福壽兩全的典型。

能請來她做正賓,簡若寧覺得這應該不只是趙夫人請來的,約莫是她祖母樂昌郡主請來的。

簡若宓聽了之後果然很高興,一雙小臉上是壓不住的是欣喜,這麼一笑,桃紅色蜀繡的妝花裙都像是失了顏色,簡若宓再次行禮:「多謝母親,女兒深謝母親為女兒操持。」

趙夫人看著女兒如此標誌,也很欣慰:「不只是我,還要感謝你祖母,要不是她,我怎麼能請到是老福王妃這樣的人物呢。」

「女兒深謝祖母,待會兒就去給祖母請安。」

「你有孝心就好。」

接下來的重點就完全放在了誇簡若宓身上,薛姨娘打頭陣,直誇簡若宓天仙一樣的人物,剩下的房姨娘跟著附和兩句。

端看簡若宓這個名字,就知道趙夫人對她期盼頗高,雖然在這裏取的是安靜的意思,聲同密,同字不同音。

可畢竟有那麼一個美人甄宓在前,簡若宓要是相貌平平,怕是就算是叫這個名字也沒臉。

不過簡若寧瞧著,卻覺得簡若宓沒有辜負趙夫人對她的期盼,如今的她真的是婀娜多姿、如花似玉。

一手好琴京城都知道,詩書之道也很通,是京城中有名的才女,女紅針織、管帳記事、打理庶務更是都不在話下。

可見趙夫人特地給簡若宓請的那些嬤嬤,也就是課外輔導是很有用的,如今終於是果實成熟,可以收穫的時候了。

趙夫人自然很期待小女兒會花落誰家,她是一定要讓簡若宓高嫁的,所以特意求了樂昌郡主,請來了老福王妃,就是為了抬高簡若宓的身價。

在簡若宜沒有嫁到郡王府為世子妃之前,趙夫人對於簡若宓的設想是嫁給有出息的公府嫡子。

可如今親王、郡王家當王妃才是趙夫人的第一目標,嫁到公府嫡子是第二目標,最好那家的子弟還要有出息。

嫁到和宣平侯府一般的侯府是第三目標,這就要求這家子弟一定要有出息了,若是文臣,起碼得有二甲進士的希望,若是武將,那也得身上有個現成的職位,最好還要是看著仕途一片通達的。

最後,若是低嫁,沒有這個可能,趙夫人絕對不會允許簡若宓低嫁的。

其實這還是如今的皇上已經年老的原因,若是皇上沒超過四十,趙夫人是絕對想要將簡若宓送進宮的。

其實叫簡若寧來說,這種選女婿的方法也不見得錯了,但是趙夫人只看女婿家裏是否尊貴體面以及女婿前程是否遠大。

卻不看家風是否清正、人口是否繁雜、有沒有壞心的婆母、有沒有刁蠻的小姑子這些,簡若宓嫁過去未必不會受苦。

就像是簡若宜,已經是世子妃了,回家了都只有見了樂昌郡主才有個笑臉,可見就算是簡若宜這樣的人物,面對著王府的時候,也會力不從心、疲於應對。

這還是沒有側妃的情況,等到什麼時候瑞王世子衛徖承襲了王位,皇上再賜下來一位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的側妃,恐怕簡若宜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祖母樂昌郡主出身宗室,是安王獨女,如今安王府她親大哥當家,府裡側妃、小妾難道就少了嗎?簡若寧做吃瓜任務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這位舅公可是前幾天剛剛新納了位小妾呢。

這也是為什麼當初旨意

下來的時候,樂昌郡主很不滿意的原因,王府是富貴了,可是也兇險啊。

別的人家爭家產,兄弟鬩牆鮮少見投毒的,可在王府裡真的有不少。

公府侯府也得仔細挑,這種世家大族,子孫多有躺在祖輩的功勞上完全不思進取的。宣平侯府還是在被冷落了,被那時的皇上大大叱責,說要抄家奪爵的前提下才開始改變。

可若是沒有滅門殺身之禍,誰又願意給自己選一條艱難的路呢?能夠憑藉著祖宗的封蔭直接混一個五六品的官,難道不比考了進士還只是七品的縣令容易百倍?

趙夫人覺得,女人家都要依靠著男人才能夠體面,所以她自然要為女兒選一個最優秀的男子。

其實若不是因為皇上實在年老,太子都已經三十八歲了,否則趙夫人其實是很願意將簡若宓送進宮的,以簡若宓的品貌、德行,起碼能混個妃位。

至於那些小妾啊,妯娌啊,親戚啊,婆婆啊,趙夫人反倒是覺得無所謂,哪家的女兒嫁進去之後不得經歷這一遭啊?

婆婆磋磨、小姑子刁難、妯娌算計、小妾鬧心這不是所有人都會有的問題嗎?她就沒見過哪個人沒有經歷過這些的。

大家都是一樣的,起初還在意這些,後來就只在意切切實實能掌握在手裏的東西了,比如地位、比如孩子。

夫君愛不愛自己有什麼要緊的,自己的孩子能不能當家做主讓自己當上老封君才最重要。

就這樣,趙夫人緊鑼密鼓的籌備著簡若宓的及笄禮,卻沒想到簡若宓的及笄禮來了一位意料之外的人。

承恩公府的二女兒,現任肅毅伯夫人,也是先皇后的親妹妹,太子的姨母袁夫人。

趙夫人雖然想要將女兒高嫁,但是也沒想到袁夫人會來簡若宓的及笄禮。畢竟宣平侯府和太子一向是沒什麼交情的。

簡若寧的吃瓜系統一下子就啟動了:「吃瓜任務:找出太子姨母袁夫人為什麼來參加簡若宓的及笄禮。獎勵:一千兩。」

這位袁夫人不請自來,自然是有原因的,而既然她是太子的姨母,皇后的妹妹,她天生就屬於外戚,還是太子的鐵桿擁護者,所有籌謀絕對是有關於太子的。

其實這些皇子,最值得信賴的人就是自己的舅家了,而不是叔叔,畢竟舅家的一切榮華富貴,都來源於這個皇子。

袁夫人雖然說嫁出去了,可誰都知道,她站在太子身後,有了她,肅毅伯府也已經站在了太子的船上,是絕對支持擁護著太子的。

今日來簡若宓的及笄禮,這位袁夫人也絕對是為了太子來的。

只是簡若寧不知道,太子怎麼看上宣平侯府了?

太子殿下缺錢了嗎?

現任宣平侯簡和硯,也就是簡若寧的老爹,他目前正在戶部任職,也做的很不錯,瞧著是有升尚書的希望的。

而戶部作為國家財政機關,如果能為太子所用,將是無比巨大的一筆錢。

簡若寧決定去找簡若瀟打聽打聽,這種朝堂上的事情,她知道的一向比較少,主要是渠道不向她開放,她也沒處打聽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