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川東往事》第七十六章 耕讀傳家,造福一方
話說佑民帶著人幫著孫老闆把蜀錦和香菇木耳運送到京城後,周傑隨即就讓佑民拿了一些蜀錦放到了綢緞鋪子上賣,又把剩餘的蜀錦和香菇木耳都送到了倉庫裡,讓佑民負責倉庫的管理和送貨,自己則趕緊聯繫之前的熟人鋪子,好把這些蜀錦在年前鋪上貨。

看著周傑忙碌的身影,佑民也趕緊幫著一起忙活,好在他頭腦靈活,做事用心,很快就把倉庫裡的存貨盤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記錄在帳本上,每次貨物出庫,必有記錄的出庫品名、數量、存量和鋪貨店家名字及日期;還有一本單獨的帳,記錄著送去各店鋪貨的數量以及應收帳款。周傑在前面打點關係,他把後面的一切雜事料理得井井有條,這讓周傑也不禁感概自己這些時日輕鬆了許多。看著他很有經商的頭腦,於是也很想把他留在身邊培養,順便有些生意給自己搭把手,尤其是每年太平老家的蜀錦和香菇木耳需要人去收貨運輸,這件事佑民來操辦最為合適,於是周傑趕緊修書一封,給志遠說了自己的想法。

志遠收到來信後,想著年輕人在外面多闖蕩下,見見世面也好,於是高興的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一家子。大家都替佑民高興著時,這一笑卻憂心了起來,自己帶著娃呆在家裏,生活雖然是無憂,但她心裏始終牽掛著佑民,擔心京城商海沉浮,陰險奸詐之事更多,佑民少不更事,怕是要吃許多虧,終究是放心不下。於是留下娃託付給一家老少照顧,自己一人去京城照顧佑民。小兩口幫著周傑料理店裏店外很是盡心,很快周傑的生意就更順了,他又連著在京城裏開了幾家酒樓、客棧、山珍雜貨鋪等,一年的收益也有上萬兩銀子。

話說那孫老闆,自從帶回那幾罈子玉米酒後,就一心想再去蜀地,找個盛產好酒的地方,把這酒生意做到京城去。但是想著自家還有個妹妹未出閣需要照顧,就想著把妹妹儘快找個好人家嫁了,但是短時間內也沒有物色到合適的人選。這日他經過周傑處,猛然想起周傑還沒有成家,就直接上門問他的意思。這本來就是最親的保姆的女兒,勝似親人,再加上家裏哥哥時常照顧自己,周傑連面都沒有見,直接就答應了。孫老闆妹妹嫁過來後,很是賢良淑德,把家裏操持得井井有條,周傑對她也是關懷備至,不出幾年,兩人就生了好幾個娃娃。忙完妹妹婚事,這孫老闆就又去了蜀地,後來聽說他去到了宜賓附近,在那裏埋頭釀酒。

一日,周傑叫來佑民小兩口,說道:「這幾年,幸虧你們兩個來幫我。從今天起,我每開一家鋪子,都算你們兩人一半。等我再在京城拚搏幾年,我就準備帶著妻兒老小回太平了,這鋪子也就轉交給你們繼續打理了。」,佑民一笑趕緊謝過周傑的照顧之恩,這之後她們就一直留在了京城。

而書林自從上次跟孫老闆聊天后,想到自己這些年困於墾荒之事,還沒有去遍訪蜀地的名川大山,於是越發覺得此生有憾,時常悶悶不樂,獃獃看著遠方就陷入了沉思,他心裏那股喜愛新奇之勁兒並未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消磨殆盡,反而是越發強烈。他太想出去四處走走了,但又不好意思去找志遠說。

一日,草壩鄉的村民來請他去幫著鄉裡建一座風水塔,這書林一聽能出去,還不等給家人打招呼,就高興的應承了。他為人正派,從不搞那些歪門邪道,給的建議都十分中肯,又肯替鄉民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很受大家敬重,於是大家都『書林前輩』的稱呼他。待塔落成之日,鄉民見到那雄渾的鎮妖塔如天神下凡一般駐守此地,都誇他是個有本事的人。從此他也聲名遠播,十裡八鄉的人都知道他對風水有研究,還會修廟建塔、造房搭橋,也能寫會算,於是各類活計都找了過來。

書林雖然接了這些活兒,但是從不多要一分,有時鄉親們給多了,他會主動退回去。靠著這些掙來的閑錢,他硬是把蜀地名川大山訪了個遍,有時還邊走邊接活兒。直到多年後,才徹底回到太平老家,把平生所見的各類建造工藝整理記錄,傳給了佳斌。

而楚瑜文采斐然,不久就聞達於鄉鄰,新來的知縣大人也有心照顧,就讓他在縣衙裡做了書吏,專門負責掌管各類文案記錄。

過了些年,周傑果然帶著家人回了太平,不禁置辦了大量田產和房屋,也在縣城置辦了鋪子,從次安居在此地。他與志遠、書林、儒生三人時常聚在一起,在一棵大櫻桃樹下喝茶飲酒,談人生趣事。所謂『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大抵就是形容這樣。

上卷完,下卷鋪墊中,兩日後上新。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