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川東往事》第二章 西洋玩意兒掀波瀾,眾人齊心
話說走了三日,這王老太爺和世進兩人才走到了縣城,一進縣城,縣長就安排人手將他們安置在了一家客棧。這客棧裡此時還住了好多其他鄉的鄉紳士族們,大家吃過晚飯後就一起聊起了洋學堂的事。

這時旁邊一店小二說道:「我家侄子在上海一家鞋店當學徒,他說洋學堂裡的老師黃頭髮藍眼睛,滿嘴說的都是洋語,裏面的學生個個洋氣得很呢!所以才叫洋學堂」,旁邊一商人聽到後噗嗤一笑,趕緊提醒道:「洋學堂裡可不光是有洋人說外國話,學的什麼數理化這些,那可是我們國家急缺沒有的!外國玩意兒厲害得很啊,我看你們怕是沒有見識過哦!」,這時一老者反責道:「你盡滅自己威風長他人志氣,我們華夏五千年學的都是孔老夫子,還不是曾經盛極一時?」,此時王老太爺卻皺著眉忍不住嘆道:「清朝閉關鎖國幾百年,我們已經落後太多!所謂學海無涯,在求學的這條路上,我們可要虛懷若谷,萬不可自大啊!自從維新變法以來,大家都在尋求救國救民的路子,但我覺得『師夷長技以製夷』這條建議是最實用的,我等可以身體力行的去參與。如今縣長既然有意要在萬源興辦洋學,那我們明日就多問問他要辦成什麼樣的,學生能學到些啥?學成後又能為國家做什麼貢獻?這才是最重要的!」,王老太爺這一提議立即得到了眾人的擁護,大家都說:「對!現在不是爭論有用無用,而是怎麼才能辦好!」

待到了第二日,大家齊聚在縣政府大禮堂裡,縣長在台上就這次會議目的做了簡單開場後,就邀請大家積極建言獻策。但大家都不敢亂說,生怕說錯了話得罪了縣長大人,都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王老太爺倒是想先聽聽縣長對這三件事的安排後再發言,就也一直默不作聲。看著眾人都不敢說話,這縣長就走到了王老太爺身邊,鞠了一個恭,客氣說道:「王老太爺,這一帶就屬你們家名望最大,這事還得請您老先開個頭啊!」,王老太爺見縣長也算是個禮賢下士的人,便趕緊起身回了一個禮,笑著說道:「縣長大人,您可折煞老身我了!我一介平民,世居於此,如井底之蛙,還不知洋學堂和醫院有何好處啊。今日您如果不嫌麻煩,就給我們好好講講這其中的厲害,怎麼樣?」。這縣長一聽,立馬樂了,這正是他想說的,於是說道:「您老坐好,我這就給大家講講為何我們縣要興辦洋學堂和醫院。」

縣長隨即又走到了台上,說道:「各位,自清朝閉關鎖國這兩三百年來,外國的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他們造出了能在地上跑的火車、汽車,日行幾百裡;還有那在天上飛的飛機,既可以搭著人在天上飛來飛去,也可以用於打仗!在海裡,更是有鋼鐵造的萬噸巨輪,如一頭巨獸平治。幾次戰爭,我們都落敗吃了大虧,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國家缺乏先進科技人才,缺乏先進的科技製造。因此我們辦洋學堂的目的就是要培養一批人才,掌握這些現代科技,進而提升我國的科技實力。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在國內能接觸到的先進知識,在別的國家都算落伍的了,因此我們還需要派人出去留學,把最先進的東西學回來。所以我們的洋學堂裡,除了傳統的文化課程,還有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新課程!」。縣長在台上講得熱血沸騰、慷慨激昂,但是台下的人都從來沒有見過這些東西,都不知道是何物,還是不解的看著縣長!

王老太爺見狀,趕緊打了個圓場說道:「縣長大人講的這些,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情。我等雖然沒有見識過,但也深知其重要性。既然是利國利民的大事,縣長大人對這洋學堂有何打算,需要我等助力的地方儘管說就是了!」。

這縣長深知這萬源雖然地勢偏僻,但「自古川東出才子!」,這是一塊盛產人才的寶地,如果這裏不能從思想源頭上讓人們有所認識,那就是自己的無能。略一沉思,他要讓大家見見什麼是西洋科技,就乾脆讓人抱來了一台留聲機,那是他赴任之時,老父親送的。當這個『大喇叭』被幾個手下抱來的時候,眾人也是第一次看到留聲機,覺得不就是一個大喇叭嗎?只是今天這縣長讓人抱來,難道是要給大家表演吹喇叭?大家都疑惑的看著這個大喇叭。

這時有的人低聲議論道:「這個玩意兒有什麼稀奇的呢?我們老祖宗早玩過了!古時行軍打仗都要吹這種大喇叭,比這個還大呢!」,有的人回頭說道:「我看著像嗩吶,只不過比嗩吶大些」…

正當眾人議論紛紛的時候,縣長把一張圓圓的唱片放在了上面,又搖動手把給留聲機上了發條,最後把唱針放了上去。一瞬間,這喇叭裡就傳出來了極為美妙的歌聲。眾人見此,驚得立馬圍在了這機器前,看看到底是什麼東西發出了人聲!這時縣長才解釋道:「這叫留聲機,是洋人多年前發明的玩意兒,它不僅能記錄下人聲,還能重複播放。」,聽縣長這麼一說,眾人不禁嘖嘖稱奇:「這洋玩意兒還真厲害呢!」。此時這縣長笑著說道:「比這厲害的還多著呢!王老太爺,您老的二兒子一直在外面經商,下次讓他多帶點洋玩意兒回來,好給大家開開眼啊!」,王老太爺立即回道:「犬子不才,有勞縣長大人掛念!我回去立馬就寫封書信,讓他年前回來一趟,順便帶點洋貨回來,也給咱們的商行籌建出出主意,捐點資!」。「好,有王老太爺這句話,我就放心了。不過現在除了書信,還有電話、電報可以聯繫親友,消息轉眼間就傳出去了!此次新政府成立,我們縣就配了一台電報機,要不我讓人現在就給你家二兒子發封電報?他明日就應該能收到了!」。眾人聽著這電報傳信這麼快,都想見識下,就催著這王老太爺趕緊給他二兒子發封電報。縣長見眾人興緻勃勃,就帶著大家直接來到了縣裏的電報室,大家幫著梳理了下電報內容:「縣裏籌措洋學堂、醫院、商行大事,捎帶洋貨,速回。」,電報員按著王老太爺給到的地址,就把電報發出去了。眾人聽著嘀嗒的聲音,真是無限感概世事變化如此之大!

待回到禮堂,對於捐建學校一事,大家再無異議,都一心想著怎麼把這洋學堂籌建起來。這時縣長說道:「這學校籌建最重要的就是師資。但很多課程,比如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等,這些師資目前都很緊缺,願意來我們這個偏僻之地的,恐怕得給人家更高的薪酬才留得住人哦!」,眾人也覺得縣長說得有道理,於是紛紛說道:「我等願意給高價,請些好老師回來!」,縣長又接著說道:「這學校籌建的另一樁大事就是選址建設,我們才開始摸索,規模不必大,只等後面有實力了再擴。現在就按照新式學堂來建設,建一棟教學樓,幾間實驗室,男女生宿舍各一棟,然後是操場、廁所、食堂。」

還不等縣長講完,就有很多人紛紛表示願意為學校的建設捐錢捐款。但這時縣長擔憂的說道:「此次建校,師資費用是大頭,而且是每年都有的開支,這個數額可不小,恐怕憑我們縣目前的財力,養不了兩個老師哦!」。這時大家就問起了老師的費用是多少,縣長嘆了口氣說道:「在外面,一般的小學老師月收入可是40-50大洋,中學老師月收入則是120-150大洋;上海這些大城市的更高!這可比我這個縣長的工資都高好幾倍哦!」。

眾人一聽,也為之一驚。對於這窮鄉僻壤之地來說,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都達不到10個大洋,養一個老師一年的費用至少是50家人的收入啊!眾人也都沉默了,如此大的開支,不是誰家都能承受得起的。這時王老太爺也心知大家的難處,要是一次性捐資,問題不大,大家咬咬牙就把日子挺過去了,但是每年都是這麼多,還得仔細考慮考慮。看著眾人犯難的樣子,這王老太爺隨即站起身對眾人說道:「這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再難也不能誤了子孫讀書。縣長大人容我等回去仔細盤算盤算,看我們在場的每家每戶每年到底能擠出多少結餘用來捐資。我覺得可以採取認捐老師的辦法,一戶人家可以認捐一名,或者幾戶人家聯合起來認捐一名,大家這樣就把錢湊齊了!」。此時眾人也紛紛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都向縣長保證到:「我等一定認捐,只是容我等回去商量商量!」。縣長見大家的決心這麼大,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說道:「我代表縣裏鄉親們對大家表示感謝,大家要認捐的,都可以直接來縣政府找我,我一定把大家的名字都刻在學校的奠基石上。」

眾人就此告別,隻待回家和家人商量。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