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川東往事》第二章 湖廣填四川,千裡跋涉
火燒大柏樹後,村裡上跳下串的娃子們也安靜了一陣子,再沒有人惹是生非了。這日,王老太爺穿著一身嶄新的藍青色卦服來樹下乘涼,才一坐到樹下,幾個娃娃就纏著他講老祖宗來此墾荒的故事。王老太爺也沒有推辭,一個勁的說:「好好,多知道老祖宗的不易,你們這群細娃娃就不會去火燒大柏樹!」,王老太爺捋了捋鬍鬚,喝了一口老鷹茶,就問娃娃們:「知道我們這幫川東人從哪裡來的嗎?」,娃娃們齊搖頭:「太爺不要賣關子,快講」。王老太爺眯著眼笑著說:「我們的先祖非當地人啊,都是從江浙一帶遷入的…我就擺擺清朝初年湖廣填四川吧!」,一口氣,王老太爺就講了好幾個先人入川墾荒的故事。

明末清初,蜀地年年征戰,有一個殺人魔王叫張獻忠,此人生性殘暴嗜殺,動不動就挖人耳鼻,剝皮,文人秀才、佛門弟子、婦女嬰兒皆不放過,曾差點將川人屠殺殆盡。到了清初康熙年間,天下已安定下來,但富庶的巴蜀之地卻滿目瘡痍。很多村莊空無一人,雜草叢生,儘是殘垣斷壁;成片的土地荒蕪,野獸橫行。朝廷不得己從湖廣兩地遷徙了大批勞動力入川耕作,希望以此繁衍人口,恢復當地的經濟民生,這就是有名的「湖廣填四川」。但是經過多次遷徙,蜀地人口還是嚴重不足,又迫不得已從江浙一帶遷徙大批文人士族入川。浩蕩的人口遷徙大潮中,既有親人的分離之苦,也有路途的顛簸之苦,還有墾荒的勞作之苦,更有背井離鄉的孤獨淒苦。但朝廷令下,不得有人違抗。於是一家家、一車車、一串串、一群群的遷徙之人踏上了前往他鄉陌生之地的征途。

而王家的祖先也在此次遷徙之列…

夜已深,浙東王姓大院內燈火通明,雖有高牆深院,仍時不時傳出喧鬧之聲。只見高堂之上,端坐著年近古稀的老太爺,雖滿頭華髮,但背仍筆挺,神色泰然自若,揮手投足間盡顯儒雅,天青色的衣袍後,懸掛著一副名家的「達則兼濟天下」書法,其眾多子嗣兒孫則分坐於堂下兩旁。老太爺發話了:「朝廷令下,我等皆要遷徙,隻留兩三人看守祖祠,以盡孝由。遷徙大事,全族皆要聽從老大志遠吩咐」。說罷,眼神緩緩望著老大。老大滿臉無奈,幾次嘆息,最後右手一撐桌面,站起身來,宣布他的決定。「父親年邁體衰,受不得路途顛簸之苦,留下需要人養老送終;老四沛東年紀最小,又有蘇東之才,故留守。望沛東繼承家產,看守宗祠,為老父盡孝,不忘王姓志氣,光大門楣。老二老三率家人皆隨我入川。我等儘快變賣一部分字畫古玩,籌集充足川資費用。」

待大當家宣布完決定,沛東卻痛哭流涕,全族皆離去,卻獨留他一人,他倍感壓力和孤獨。

「仁義禮智,恭儉溫良,文章華國,世紹書香」,老太爺緩緩開口念道,聲音洪亮悠長「後世兒孫皆以這十六字為輩分起名傳承,便於後世親屬相認。」眾人一致起身回應,戀戀不捨散去。

幾日後,正是綠草芳菲的踏青時節,王家老大志遠,老二書林,老三儒生,帶著三位夫人和十來個孩子,用兩輛牛車馱著家當出發了。車上馱的是冬夏衣物以及趕路乾糧,和入川後開荒需要的工具種糧,以及最重要的文房四寶和古書典籍,這可是一路上爬山涉水都沒有捨得丟的東西。而最小的五個孩子坐在牛車上還在嬉戲,王老太爺在門口早已泣不成聲,沛東送了一程又一程,始終不願親人們就此離去,最後送了二三十裡,才停下腳步。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