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罪臣長子科舉入仕記》第143章 第143章
第143章十殿閻羅(一)

瞬間的驚懼醞釀出風雲突變的雷霆,卓思衡當機立斷,比任何人都快一步撲向刺客!

腦海裡有一種突發的直覺,讓他認定此事和太子公主遇刺有關,若兩事有所隱秘,那控制住刺客便是關鍵中的關鍵。

可是卓思衡所站的位置終究離尊坐存在距離,他反應再快也難以企及,眼看刺客的第一刀迅雷不及掩耳即將刺下,而其餘反應過來的侍衛皆已一擁而上,卻仍不能及。

「母后!」

這時,一直坐在皇后斜側的青山公主撲了出來。

她用自己的身體撞開刺客,空手去格擋匕首。

然而皇后和皇帝坐在一處,她的血已濺在已完全愣住的皇帝的身上,刺客被撞傾倒,及時穩住身形,再回頭看去,公主已全然不顧自身安危,整個人牢牢抱護住皇后搖搖欲墜的身軀,把自己的後背毫無防備得露給刺客。

刺客反應極快,並未莽撞再刺,此時卻聽一聲鏗鏘之音,原來是卓思衡已至身前,以手劈其腕,匕首應聲而落,虞雍也緊跟其後,其人本就是武將,動作自是比卓思衡快一些,後發製人,已是準備將刺客製服的架勢。

千鈞一髮之際,刺客放棄去浪費時間拾起匕首,拚盡全力,轉而彎腰躲閃卓虞一人的攜力夾擊,順勢舉起皇帝案頭太子所獻的魚湯,在她被製服的前一刻高高舉起,全力向皇帝頭頂砸下。

皇帝並非反應不及,他原本此時已自震驚中激發求生本能,亦有時間躲避,然而嚇傻了的趙王就在自己臂彎之中一動不動,他幾乎毫不猶疑,以身軀隔開刺客和幼子,緊緊抱住了年幼的孩子……

只聽見鳴金碎玉一般的破裂之響,皇帝沒有發出一點動靜,在越王和太子的疾呼聲中猶如融化的冰山一般傾頹倒地,他和皇后幾乎橫陳一處,兩人之間匯成不知究竟屬於誰的道道鮮紅涓流。

幾乎同時,刺客被卓思衡和虞雍一道壓在了案頭上。

尖叫和哭泣、號呼和求救……耳邊只有這樣的聲音在不斷充斥……

言笑晏晏轉瞬之間成了修羅地獄。

「護駕!」

卓思衡聽到高永清的聲音在大喊。

侍衛原本皆列於台階之上,此時趕到雖已極快,但本就有一定距離又事發突然,仍是未能來得及保護皇帝和皇后,此時一人均已不省人事,倒在血泊之中,連他們亦未見過如此慘烈的景象,頓時眾人都已無知該如何是好。

驚天巨變之下,無人真正鎮定自若,即便如卓思衡,也短暫陷入了腦海的一片空白之中,可很快,他意識到此時必須冷靜,接下來的每一個判斷都有可能改變所有人的命運和未來。

「你的人馬在哪裏?」他疾聲問正壓製掙扎嘶吼刺客的虞雍。

「兵馬司禁軍三千,在行宮外沿佈防。」虞雍也語速飛快道,「行宮內是殿前司執勤,大約也有一千兵馬。」

「守住行宮,一個人也不能放走。」卓思衡不等虞雍回答,轉頭迎上此時才奔至近前的沈敏堯和曾玄度,兩人的臉色已說不出誰更慘白。

「沈相,此時能調兵的也只有您了!」卓思衡這時候說話也顧不上尊卑禮數了,皇帝昏迷,虞雍能調動的兵馬只有禁軍他手上這些,可為保證事態,隻這些是不夠的,必須沈相用金魚符曾調附近兵馬防備帝京有變。

畢竟他們誰也不知道,皇帝此時是死是活。

沈敏堯看了眼不知眼下死活的帝後,微闔雙眼須臾,再一睜開已懼意全無:「我去調樞密院在中京府的府軍,守住此地,不許放出消息。」

卓思衡用力點頭。

他轉過身,眼前的混亂猶如滔天巨浪朝他撲來:

四散奔逃的人群裡有公侯貴戚也有內監奴僕,高台下的禁軍正朝上行,台上之人卻拚命往下湧去,場面混沌不堪;

趙王因在皇帝身邊最近的位置,全程目睹了慘劇,他被昏死的父親護住壓下,才七歲年紀的孩子,已是失聲尖叫懼不能自已,羅貴妃一手扯著哭嚎著的更年幼的丹山公主,一手去抱已失去魂魄般的兒子,一雙眼睛卻絕望得看著皇帝,不住呼喚;

太子和越王一人撐住皇帝的身體,高叫太醫,而太子又兼顧去看血泊當中哭泣的妹妹與母后,已是喊啞了嗓子;

宣儀長公主已然飛奔至近前,她拉住哥哥的手,脫掉華美的宮裙外袍去努力止住皇帝頭頂的血流,直至伴駕的太醫趕來,她也沒有鬆開;

沈敏堯與曾玄度一位老臣一人前去調兵,一人則回宮看顧大局;

此時高台之上,卓思衡、高永清和虞雍三個人,成為了真正能左右大局之人。

擺在卓思衡面前的有兩個選擇:

其一,讓太子站出來主持大局;儘管未必能快速令其冷靜,但自己可以代替太子做出判斷,這樣即便皇帝無救,太子也能最大可能最快速度穩住大局,方便他日順利繼位,然而這樣做存在很大風險,如果皇帝無事,那太子卻沒有守在父親母親的身邊而是臨時接管權力,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雖然穩住大局也是此時當務之急;

其一,讓長公主站出來主持大局,太子護送聖駕救治;以長公主心性與能力定然能迅速冷靜穩住局面,如果皇帝沒有生命危險,這是最好的一個選擇,今後會對長公主的權力與太子的儲君地位都得到雙重保障,但如果皇帝出事……這或許反而成為混亂的始源;

他該怎麼做?

這是卓思衡迄今為止的人生中最關鍵的一個抉擇,彷彿是殊死一搏的賭徒,只有一個機會,而命運到底如何選擇,連他也無法未卜先知。

但他沒有時間斟酌,必須做出選擇了,再拖下去,任何一個都會變成錯誤答案。

卓思衡深吸一口氣,朝前一步,在皇帝癱軟的身體前蹲下。

「殿下,請您主持大局。」

他看著哭泣慌亂的長公主,一字一頓說道。

彷彿是有人在嘈雜的黑暗中點亮了一盞燈,聽到這句話,長公主自關心則亂的混沌中忽得清明,卻又看著眼前面目堅毅沉著的年輕官吏再次愣住了。

「殿下!沒有時間了!」卓思衡大聲道,「聖上遇刺消息會很快傳至帝京乃至四方,臣不知這之後會發生什麼,但臣可以肯定,天下若亂,必自此始!決不能放任事態發展!臣會同您一道面對眼前的艱困,但請您務必立即站出來主持大局……至少,先穩住近前之人。」

長公主下意識點點頭,可點過頭後,她自己彷彿也對自己的這份聽之任之感到了意外。

沒有時間再思考了,她在卓思衡的攙扶下站起身,深吸一口氣,彷彿終於握住了想要握住的鎮定,眼中的彷徨痛苦被冷酷壓下。

長公主冷靜後做得第一件事是先轉頭對羅貴妃說道:「將孩子們和後妃都安置在高台的屏屋後,暫且與這邊隔開……」

見長公主已開始發揮作用,卓思衡立刻準備進行下一步計劃。

高永清忽然拉住了他:「大哥,刺客交給我,不能讓她在這裏。」

這正是卓思衡此時所想,他點頭道:「好,你帶她去行宮偏僻屋子裏,我會讓虞雍找人護衛你們,但一定切忌,不許她和任何人交談,也不許她自戕,將她關押後你不可以審問,除非……」

卓思衡沒有說出皇帝駕崩四個字,但高永清已瞭然於胸道:「我明白!」

「看住她,直到皇帝醒來親自提審,若有人找你要人,無論以誰的名義,決不可信!必要的時候即便武力抵抗也在所不惜!」卓思衡用自己能用出的最大力氣握住他的手道,「賢弟……保重。」

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可放眼望去,卓思衡唯一能夠信任的人也只有高永清了。

高永清重重點頭。

卓思衡當即轉頭對虞雍道:「將刺客交給高大人,派人押送,這些人務必令他們只聽高大人的命令,這是非常之時,沒有餘地可講。」

虞雍並非不能看清時局之人,他已然明了卓思衡的用意,一話不再多說,將刺客捆綁塞口,交給幾個點名出來的得力強幹禁軍,吩咐這些人跟著高永清押人離開。

「你在這裏控制局勢,我必須到外圍調遣人馬將行宮重重圍住。」虞雍脫手了刺客後也有自己的計劃。

這是最好的辦法,如果虞雍留在這裏維持秩序,那高台之下還有滿朝文武的家眷和一些散官勛貴在各自處用膳,他們不知道高台情況,若以訛傳訛製造混亂,只怕行宮就要陷入不可收拾之態,此時需要禁軍的指揮使出面。

「我留在這裏,你給我留幾十個足夠看守住此台之人,再派人護送帝後去到最近宮室方便太醫救治,其餘人等你一律帶走,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守住行宮態勢,尤其是不許人出入。」卓思衡飛快說道。

「人我可以給你,但你行麽?」虞雍始終不願意相信文臣會有如此魄力。

而卓思衡只是平靜得看著他的眼睛,一字一頓道:「管好你自己。」

他這樣強橫沒有半點文臣之氣,反倒讓虞雍放心,當下也不再多言,先吩咐人護送帝後,而後點足五十人留給卓思衡,自己最後再帶其餘人動身離去。

他們都知道,如果皇帝這時候出事,天下若大亂,自己的什麼宏願抱負只怕都要化作百姓掙扎的苦痛和哀鳴,本可以創造的治世也將不復存在。

哪怕擁有太子可以繼位,但權力的更迭哪是如此簡單便可平滑過度?若有人存心大做文章,以太子當下的處境和從未染指過的中央權力,他根本無力抗拒。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卓思衡和虞雍此時的目標都是一致的:

穩住,決不能亂!

「你們去將這個枱子給我圍住,除了護送帝後的人,其餘一概不許放人出入,若有人違抗,便是與今日刺客的同黨同謀之罪,你們聽清楚了麽?」卓思衡聲音不大聲調卻冷冽十足,禁軍皆是屏息稱是。

混亂之際,高台三個出口頓時都被軍士扼守,再有想要衝下去的人已都無路可走,他們堆擠慌亂在一處,卻也有人注意到情勢漸轉,努力安慰身邊的家人。

長公主看著兄長和皇后被護衛送走,兩位皇子與青山公主和太醫亦步亦趨緊隨,她站在原地,忽得彷彿身體垮塌一般鬆弛下去,卻又立時繃緊,揚高脖頸。

「殿下。」卓思衡喚道,「我已安排禁軍守住高台不許人出入,眼下只有您能威懾全場,不論結果如何,臣與您一樣希望帝後平安天下太平,請相信臣,也相信殿下您自己。」

長公主滿面是淚,精緻的妝容早已氤氳出狼狽之態,可聽過此話,她如夢方醒,深吸一口氣,拿出宣儀長公主的威嚴和勢位對卓思衡沉聲道:「那便有勞卓大人了助我穩下態勢,守護天下黎民不至陷於亂世。」

「臣必定不遺餘力。」

長公主聽罷點頭,步至高台正中,放聲道:「若有人再肆意走動意欲不法,全部以刺客同黨押扣,留待聖裁!」

終於,混亂的一方天地找回些許平息,眾人看向長公主同其身後的卓思衡,漸漸安靜下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