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回到漢末篡江山》第一百六十四回 嘉德殿裡託孤事
官驛三十裡一換馬,往來洛陽、扶風不過一個晝夜。

嘉德殿裏,當蹇碩再次朗讀董卓上疏,卻早已兩腿發軟。

「臣既無老謀,又無壯事,天恩誤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為臣效一旦之命。臣請將之北州,效力邊垂。」

那董卓當何等大膽,方敢累次三番違抗聖命?

然而,劉宏太虛弱了,硃砂的慢性中毒,影響的不僅僅是他的身體狀況。比口腔溢血、潰爛,腹部的灼燒更致命的是他的神智也愈發模糊,繼而影響了他的判斷力。

見天子一反常態,只有氣無力的朝自己擺手。蹇碩滿臉的不可思議,心道:陛下這是何意?難道是允了?

然他雖曉得天子說一不二,卻更曉得此事的輕重厲害,忠誠讓他鼓起勇氣,於是又欲諫言,道:「陛下……」

「滾!」

劉宏終究沒給他說完的機會,突然的暴怒,讓不得不垂手退去。

…………

右扶風,天子的決議,讓董卓大喜過望。然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愁。

「大人!」

皇甫嵩聞言,放下手中《左傳》,打量一眼從子皇甫酈,這才問道:「深夜來吾軍帳,酈兒所謂何事?」

「大人,酈有一事,今日不吐不快。」

「何事?不妨說來聽聽。」

「酈,請大人誅殺董卓!」

皇甫嵩吃驚道:「酈兒何出此言?」

卻聞皇甫酈道:「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唯大人與董卓耳。今怨隙已結,當不俱存,此其一也。」

皇甫酈言罷,偷瞥一眼自家叔父,見其臉色如常,隻側耳傾聽,於是又道:「那董卓被詔委兵,而上書自請,此逆命也。又以京師昏亂,躊躇不進,此懷奸也。此逆命懷奸之輩,當早誅之,以免養虎為患。此其二也。」

聽到此處,皇甫嵩不禁凝眉深思。

皇甫酈見狀,又道:「且其凶戾無親,將士不附。大人今為元帥,杖國威以討之,上顯忠義,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還望大人定奪。」

軍帳之中,燭光搖曳,落針可聞,皇甫酈屏氣凝神,靜待回應。

待良久,皇甫嵩這才道:「專命雖罪,專誅亦有責也。」說罷,他指著案上《左傳》又言道:「書曰:稟命則不威,專命則不孝。不若顯奏其事,由朝廷定奪?」

…………

劉宏的狀態時好時壞,好在今日還算不錯。然也正因如此,旦見皇甫嵩疏奏,方才發現自己前番亂命,不由得勃然大怒,將竹簡猛擲地上,喝道:「那董仲潁當欲如何?蹇碩!傳朕旨意,命其速委兵與皇甫嵩,往並州赴任。不若,以謀反論處!」

蹇碩聞言,臉上稍露喜色,道一聲喏,便要退去。

卻聞劉宏又道:「慢著,朕問你,叔興,可有消息?」

蹇碩喜道:「前番羊校尉上疏,汝南已定,想必此刻已在回京路上!」

劉宏露出今日來不常見的笑臉,道:「朕這好女婿,果然不負朕望。蹇碩,待叔興回京,即刻召其進宮見朕!」

「唉,唉,奴婢理會得。」

…………

右扶風,董卓軍中。

卻聞董卓怒喝道:「皇甫嵩小兒,暗箭傷人,某誓與其不兩立!」

身旁胡軫旦見詔書,已知前因,問到:「明公,為今之計,我等該當如何?」

「哼,還能如何?速點五千精騎,隨某赴河東!」

胡軫曉得董卓暴虐,然其終究不過武人,沒甚眼力,不合時宜問到:「皇甫嵩那邊?」

果然,董卓聞皇甫嵩三字,當即復又暴怒,一腳將胡軫蹬翻,道:「廢話,某若見他定要刀劍相向,叫他自便就是,快滾!」

…………

歷史兜兜轉轉,終究回到原點。看著各處偵侯送來的消息,羊安一笑置之。

畢嵐入獄是他一手安排的。他不指望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便能討要得宦官。畢竟使用閹人也是皇權的象徵,何況是官位猶顯的中常侍。

當然置之死地也有兇險之處,一招不慎,便能當真要了畢嵐小命。好在他運氣不錯,陳儁時機把握的剛好。

至於董卓帶兵赴河東,後世詬病良多。羊安卻覺合情合理。首先,以如今並州亂局,朝廷以董卓替代丁原,多少是希翼其有所作為,如此一來帶五千兵馬赴任,一如先前孫堅、丁原帶兵赴任,當是獲得朝廷默認、首肯的。

其次,並州北有十萬屠各部領銜的南匈奴與鮮卑勾連;南有十數萬白波軍與南匈奴單於於扶羅作亂;東有數十萬張燕黑山軍若即若離,曖昧不清。指望朝廷唯一實際保有的上黨一郡,十來萬人口有所作為是不切實際的。

況河東與河內相銜,皆北靠並州,南臨河南,兩者地理幾無二致。若董卓駐河東有罪,當初丁原駐河內又當如何?

羊安是不曉得董卓是不是此刻當真有不臣之心。但他卻曉得除卻白波、南匈奴、黑山,如今董卓的東側的河內郡,騎都尉丁原在此經營一歲;南面的洛陽有四、五萬朝廷禁軍;西南面還有扶風的皇甫嵩、京兆的蓋勛四、五萬人馬。

他若非有未卜先知之能,便是腦袋進屎,方覺能憑手中五千人馬,便能席捲天下。

要說觀望局勢,這點倒也無可厚非。畢竟改朝換代,尤其是現今儲君未立之時。滿朝文武,何人不想從可預見的何董之爭及宦官士大夫之爭中,獲取最大利益?首先他羊安便是其中之一!

後世用站在上帝視角,已知結局的馬後炮,將董卓的順勢而為描繪成早有預謀。這種不看前後左右,脫離實際與人性的歷史態度,當真可笑。

羊安不禁又想到那些口口生生說史,卻從未脫離演義的,所謂學者口中的涼州鐵騎。

黃巾之前,董卓為河東太守。時河東非是邊郡,兵不過千。黃巾之時,董卓任東中郎將,接手前任盧植兵馬皆京中禁軍、三河預備役、民壯、義勇。後黃巾未平而董卓入獄。待大赦時,涼州已失。此後雖歷任破虜將軍、前將軍。然其府兵多為河南招募,而麾下亦多三河預備役。即便有湟中義從,然彼不過無信外族、有奶即娘的雇傭兵,便能死心塌地的跟隨,無地、無錢、無糧的三無董卓?

不過是群人雲亦雲,不會思考的復讀機,卻總是拿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也不曉得哪裏來的勇氣?

羊安露出一個不屑的神情。

來到此世,他並不覺後世解史有多大幫助,反而慶幸自己投身世家,省去許多打拚勞苦。只是百思不得其解,何故天子十月閱兵之時,仍生龍活虎,此刻卻突然命若懸絲。

突然間,一副畫面從腦海中一閃而過,卻是那年那日,禁宮之中,那月那雪那人。

「是她?」呢喃間,羊安似乎理清了所有紛亂,心中直道:她到底是何身份?又如何行此兇險?此事非同小可,還當尋她問個明白。

—————————————————————————

這幾章大量引用《後漢書·董卓傳》,《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二》及《後漢紀·二十五》的對話內容,就為理清董卓帶兵赴河東的動機和背景。

言辭傲慢之處,望見諒。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